如何打开学生的作文思维

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执行摘要:

学生作文的全过程是思维主导的,思维是作文的核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作者通过对自己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围绕一个中心写下几十个或几百个句子,然后成为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大脑处理”就是思维活动。“文学成为思维”,也就是说,没有思维活动谁也写不出文章,文章就是思维的果实和结晶。因此,作文教学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活动。

文本:

众所周知,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都是思维主导的,思维是作文的核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是指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再者,文章既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源于客观事物。是作者通过对自己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围绕一个中心写下几十个或几百个句子,然后成为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大脑处理”就是思维活动。“文学成为思维”,也就是说,没有思维活动谁也写不出文章,文章就是思维的果实和结晶。因此,作文教学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

首先,写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对作文的要求是:“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自觉丰富自己的知识,珍惜自己独特的感受,积累练习材料。能写简单的事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以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这个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就是开发思维。因此,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

因为作文不是简单地反映学生的客观生活,也不是拍摄生活原型的方式,而是从认识事物到表达事物的思维训练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准确的表达。“园中之竹”是客观事物,“眼中之竹”是通过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胸中之竹”是对综合思维过程进行初步分析后,在大脑中留下的表征。“笔中之竹”是以托物抒志,借景抒情。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可以在这样不断的作文训练中发展思维,形成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提高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总结事物的思维能力,从外到内,从这里到那里。教师在写完一个题目后,引导学生从自己掌握的作文材料中理解题目或确定中心,本质上是一个揭示事物本质的训练过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如何运用作文技巧写出一篇有条理、结构严谨的作文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材料,培养学生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思维。这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关注琐事,创设写作情境,引导深入思考。

思考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平时孩子可以沉浸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中,内心有所感悟。如果他们及时掌握这类材料给予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创造性地写作。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跟我说有同学拿了别人的签字笔,在后来的调查中我才知道,那个跟老师说的孩子并没有亲自发现有同学拿了别人的东西,而是听别人说的。调查的结果发现,起诉老师的孩子冤枉了同学,被冤枉的同学感到很难过。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当场让所有同学玩了一个消息传递游戏。六个孩子被请到讲台上做使者,然后我给第一个孩子讲了句话:“奶奶给我讲了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她一会儿模仿狼的‘嗷’,一会儿模仿羊的‘咩、咩、咩’,夸张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让他依次把这句话传下去。传给六个人后,我让他们公布答案。结果都变成了“奶奶和漏斗”。当我说出原句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个游戏的意义是什么?”经过思考,孩子终于在我的帮助下得出了结论:眼见为实,听觉是空的,人千万不要跟风。之前告诉老师的同学恍然大悟,主动向别人道歉。然后孩子们以“传递信息”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效果很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本质,思维得到了深度发展。可见,事情虽小,只要利用好灵活的作文课,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孩子一下子画出“胸中之竹”。

2.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孩子的素材在写作时就会丰富起来,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所需的作文素材,把内容写得具体,尽量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写出新颖的文章。我主要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培养。

首先,作文教学要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有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是内容、语言还是技巧,都是质美兼备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让每篇课文发挥其最大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使教学生动、简洁、有效,并与学生的写作实践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到遣词造句之美,进而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我在学习《修鞋女》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我在苦苦寻找一个修鞋女,然后我用倒叙的方式展示了一件事,就是那个女的给我修鞋。我首先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然后,在研究了细节之后,学生们体会到了女孩的真诚和信任。她的形象是通过我的心理变化显露出来的,“我”就是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个人文章,体验如何写具体文章。学生的感受或多或少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打开学生思考的深度。

其次是课外延伸,我给学生介绍了很多优秀作家的文章或传记,让他们见多识广,开拓写作思路。同时要求学生尽快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关注生活中有特点的人,为写作积累素材。

对于每一篇典型的课文,我都会尽力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师生、学生要欣赏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只有具备这种思维品质,才能知道自己作文的优劣,修改好的。

(1)学生互评作文。

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一般会组织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点评,即学生互改。在批改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拓展自己的思路,然后用批判的眼光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在互改中,要特别注意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写得好的学生组织一个批改小组,一起对批改过的作文进行阅读、讨论并提出意见,由组长写下评语,然后读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保证大家在互评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学习。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评出优秀作文,由大家进行奖励,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对比。对于* * *的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比较,总结教训。然后,自主修改作文,努力修改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在整个过程中,儿童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教师和学生* * *批作文

老师选择有特色的文章让全体学生批改。在纠正时,他们应该遵循“先穷后好”的原则。师生既有教师的指导,也有学生的直接参与修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从写作文到批改作文,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通过批改作文,孩子会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作文的优缺点,语言的连贯性、容量、新颖性都会大大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作文是一项综合训练。写好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有效训练,才能达到要求。作文的训练过程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教学不仅是训练语言,更是训练思维。教师不应拘泥于自己的思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框架,而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灵活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要我们认真、巧妙的教学生,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涌出中发展思维,最终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