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测量

你会因为头顶的星空而感动落泪吗?会不会因为脚下的泥土而深深的耳语?如果你深爱这个世界,那就让我们用度量给这个世界一首深情的歌。

小贝壳这次要测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贝壳课堂的测量世界吧!

首先,了解测量对象——质量

为了帮助小贝壳专注于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其他属性,我们制作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

在小贝壳眼里,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可以通过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气体的实验来验证。

而两个颜色、大小、形状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物体真的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

摸摸,掂量掂量,原来两者重量不一样。看,把它放在水里,一个会浮在水面上,一个会沉到水底。

这时我们就清楚了,“质量”是对物质重量的描述。

你能测量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吗?如果可以测量,如何测量?

这是本单位要解决的问题。

二、发明计量单位

事实上,测量的本质是发明合适的测量单位;确定被测对象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倍数关系。

那么如何发明一个衡量“质量”的单位呢?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做的。

“金”甲骨文就像一把锋利的刀。

古人一定是用这种锋利的工具来凿坚硬的东西,比如石头。

我看,切出来的石头是“1斤”。

小贝壳没有锋利的刀,却有灵活的小手。全班同学拿着荀妈妈给的橡皮泥,开始了“捏金”的游戏。

有了计量单位“斤”,赶紧来量量吧!看着班里剩下的彩泥,小贝壳开心的开始了自己的测量。

凯说:我觉得剩下的彩泥还能像我一样捏五个“1斤”,所以这个彩泥就是5斤。

惠说:我觉得剩下的彩泥还能像我一样捏10“1斤”,所以这个彩泥应该是10斤。

但是,他说,你们都看着我。如果我用我的“1斤”来衡量,这堆彩泥可能得50斤!

卓说:别吵了!这样根本没法交流。我们得先统一“1 kg”的重量。

这确实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小贝壳最后同意用惠的“1斤”,不大不小,可能更合适。于是,孩子们开始了第二轮捏手活动。很快,教室里出现了二三十个同样大小的“1斤”。

这一次,在测量剩余的彩色泥浆之前,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衡量一个物体的好坏而把它变成一个“金”!如果这个彩泥是艺术品,你不能毁了它!

这个概念太重要了,能有更科学的方法吗?

看,天平进了小贝壳教室!在天平上,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彩色泥浆有多少公斤。

问题又来了!想称一个比金轻的物体,该怎么做?

玩过测长游戏的小贝壳立马知道需要发明更小的计量单位。孩子们还根据人民币、厘米、分米的发明经验,提出了1斤=10的换算关系。

看,这是现实生活中质量为“1斤”和“1两”的两个物体。这些小贝壳用手称重。在孩子眼里,“1斤”可以换10个青椒。他们既兴奋又好奇,原来世界可以这样描述。

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如果要测量一个比“1 kg”重很多的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

那就发明更大的计量单位!孩子们很顺利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用100斤发明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如果不够,就用100斤。

这其实指的是古人所说的“负担”,1负担=100斤。

一只熊和毛老师一样重!哈哈,毛老师当然比“1”重要。几个小贝壳试图抱起“1载重”的毛老师,但都以失败告终。

小贝壳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金、梁、丹”的理解。

到这里,你以为我们的计量单位发明之旅结束了吗?

不要!我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想和一个外国人交流一个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他们不明白中国人发明的“金、梁、丹”是什么意思。

董说,没什么事。继续统一单位就行了。

于是“克”和“千克”进入了小贝壳的计量世界。看啊!“1 kg”的外观很有光泽!

旁边那个小图钉是什么意思?是指“1g”吗?

如果这个小图钉的意思是“1g”,你觉得“1kg”里有几个“1g”?

有100;博想怎么弄300;老老实实说700;就说900左右吧!

没人敢说是1000。看来1000这个数字还是超出他们想象的大数字!然后用电子秤称一下!

哇!孩子们惊呼有1,000克。这就是孩子眼中的“1克”和“1公斤”,这就是一个大土豆和一个小图钉的故事。

我们终于发明了自己的计量单位,难道不用吗?当然不是。古人发明的计量单位和国际计量单位之间有一种有趣的关系,小贝壳有了惊人的发现。

为什么会有新的计量单位“千克”?

小贝壳会告诉你,是为了更好的和国际计量单位统一!原来我们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也在改变自己。

第三,质量计量单位的使用

小贝壳们好开心正式开始测量活动啦!拖把、花盆,还有它们自己,都成了被衡量的对象。

如果你觉得这些东西太重,你也可以量一下橡胶屑和一个大蒜的重量。

新的问题又来了。各组使用的质量单位不一样!然后用我们之前发明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来换算!

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看看能否成功称出“1 kg”质量的水。

小贝壳们真的使出浑身解数,一个多,一个少,一个多,一个多……终于成功了!秤终于显示“500克”!孩子们欢呼雀跃,真的有说不出的兴奋。

这一次,让我们用天平试一试,看能否称出一个质量为“1两”的物体。小贝壳从重量箱里拿出“50g”,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小心翼翼的加上一根棍子!哇!终于成功了,余额持平!好吧!教室里又是一片欢呼声。

哈哈,这次用天平称一个质量为1的物体。看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连大气都不敢出。天空放平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真的是欣喜若狂!

最后,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估算游戏。看看孩子们的记录。他们能猜得这么准,你会惊讶吗?

这是我们有趣的质量测量游戏。孩子会一直记得1等于多少克,1公斤是多少盎司吗?我相信不会,客观知识会在本单元学习后回归到小贝壳的背景概念。但是用测量的思想认识世界的快乐,会被孩子记住。

本单元的脑图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