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
班上有一个叫琦琦的小女孩。她聪明活泼开朗,爱唱歌跳舞。就像一只小黄鹂,非常活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琦琦很有能力。他经常组织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做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和孩子都很喜欢的女孩,她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怕”的习惯——她喜欢举报。
琦琦似乎对其他孩子的行为非常敏感。孩子一做错事,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前一分钟她说孩子打人了,前一分钟她说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前一分钟他说孩子把照片贴反了,下一分钟他又说孩子弄脏了桌子...
琦琦的妈妈听说她的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向小朋友抱怨,她担心琦琦在这么长时间后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而且琦琦太傲慢,不利于她未来的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像琦琦一样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起诉行为呢?
他的小心思
渴望得到关注
很多时候,宝宝打小报告的目的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孩子,而是借机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宝宝喜欢被别人关注,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在家的时候,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他也想在老师的帮助下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护理班集体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宝宝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关心班级,有正义感,做事普遍认真严谨。从这个角度来说,宝宝的小举报其实是出于善意。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宝宝还很小,遇到问题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虽然宝宝的告密方式不好,但这是他们想出的解决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级最权威的人物,找老师解决问题很正常。
你的好主意
不要太以他(她)为中心
现在的家庭,宝宝从出生开始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围着,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很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的思想。对于过于依赖他人关注的宝宝来说,在家庭生活中不要特别关注他(她)可能是个好主意。你不必每次都陪他(她)玩游戏,而是让他(她)学会独处一会儿。教育宝宝,宝宝有他想做的事,父母也有。如果宝宝只关心自己,那么他的父母也无能为力。
引导他或她自己解决问题。
当宝宝告密时,首先要引导他(她)自己解决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在家和宝宝玩模拟投诉游戏:比如爸爸把图片贴反了,可以引导宝宝帮爸爸过来;爸爸弄脏了桌子。告诉宝宝,你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和爸爸一起收拾桌子,而不是向妈妈抱怨。这样,宝宝就能学会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宝宝认识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比搬弄是非要好。
给他(她)一点挫折
有些宝宝在同龄的孩子中很有能力,很强壮。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强,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容易形成自豪感。我们知道,在宝宝未来的生活中,不可能永远是第一,永远是强者。这样的宝宝一旦被别人比较,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其成长。
对于这样的宝宝,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刻意给他们安排一些高难度的任务,让小困难时不时的挫伤他们的自豪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做不到的事情。
让他(她)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当然好,但如果能发现别人更多的优点就更好了。对于喜欢打小报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当着他(她)的面表扬其他孩子:肖伟真的很好,妈妈来接她迟到了她也不哭;豆豆很懂事,他知道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孩子玩...宝宝能做吗?
父母要教育宝宝,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宝宝要多学习其他孩子的优点,尽量包容孩子的缺点。他们应该学会处理和孩子的矛盾,而不仅仅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