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出被绑的小女孩。

一个小女孩被绑在树上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小女孩被父母绑在树上“教育”,网友纷纷指责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网友吃瓜,但视频党和摄影师牟伟为此惹了不少麻烦。女孩的画像在网上被广泛传播,这给女孩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压力。路人牟伟和传播平台被女孩的父母起诉。

2019年6月的一天,一个叫李的6岁小女孩,因为不想上学,哭哭啼啼,父母就把她绑在树上“教育”。期间路人牟伟用手机拍摄了这一过程,然后私信视频给某大V传播,短时间内舆论迅速发酵。因视频中女孩五官清晰不模糊,女孩父母将魏及通讯平台公司告上法庭。女孩父母诉称,魏侵犯了孩子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传播平台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认定魏侵犯了李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但由于魏在当天删除了涉案博文,没有适当空间通知平台采取必要措施,平台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这个案件中事件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女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是客观存在的。拍摄者魏也表示,希望通过舆论的监督来关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管魏所说的是真是假。相信过了这次,以后孩子的家长会对很多教育手段心生畏惧。

或许有些家长会反驳:“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会打架?”这种想法是作为监护人和权威明显的傲慢。父母确实有责任和义务管教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任意执行。而是要永远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管教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身体。

路人的暴露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不就是把父母绑在树上“教育”吗?虽然不应该这样想象,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这次曝光,女孩的父母以后可能真的会继续这样“教育”这个家庭。或许多年后,女孩长大后也永远忘不了自己屈辱的童年经历,这是一种悲哀。

魏在没有隐私保护的情况下进行舆论曝光,导致了视频的广泛传播,也对女孩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而持续的伤害。在法院审理中,也更多考虑在未成年人人格权保护和舆论监督之间寻求平衡。最终未成年人的权益被认为更重要。

舆论监督被认为是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之外的第四种权利。必要的舆论监督可以让公众了解更多的真相,让人更有安全感,但不当甚至误导的舆论监督会成为一把尖刀,三人成虎的案例不在少数。

今年6月5438+065438+10月,清华美院一女生自称被一男同学骚扰,未经证实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的信息。舆论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了涉嫌“性骚扰”的男同学。但最后通过监控证实只是一场误会。男孩的背包不小心蹭到了聚会。真相大白后,女生勉强道歉,校方轻描淡写回应。很快,女孩和学校就成了网友批评的对象。

涉事女生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却也在连锁反应下陷入了另一场“社会死亡”。结合最近舆论曝光的逆转,有必要重新认识舆论这个“武器”。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赋权开始让“舆论倒逼”成为可能,但不可忽视的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手段,绝不能被盲目滥用。

在某些情况下,借助舆论手段实现诉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在上述情况下,诉诸舆论并在公共领域平台上传播,真的是最佳选择吗?魏没有劝阻,直接开始拍视频;清华美院女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的曝光网络,很难说背后没有其他利益目的。显然,舆论监督本不应该被如此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