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托尼·布赞教授,心灵指南创始人,视频课堂。

本视频由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托尼·布赞教授,录制于2018年2月第10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决赛期间。

这组视频大概是16,还有2个彩蛋。下面将16的一些关键内容分享如下:

讲座16涉及五个方面:①思维导图的由来;②人脑;③讲座中的游戏;(4)导游的作用;规则;⑤思维导图的应用。

从上图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起源和四个小故事引出以下四个问题:

(1)7岁的肖冬妮不喜欢做作业。为什么?

(2)孩子在学校最喜欢的是上课铃声。为什么?

(3)传统笔记色彩单调(黑/蓝/灰),形式线性。为什么?

(4)大学图书馆里大约有一半的人在睡觉,而不是在看书。为什么?

出现上述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做笔记、看书时,单一的颜色容易使大脑疲劳,失去热情,甚至关机;线性音符限制大脑。

那么,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思维导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与大脑相关的内容主要指大脑的构成、处理信息的类型、大脑的潜能和思维的最高水平四个方面:

(1)大脑构成:包括左上脑和右上脑,以及脑干和脑叶。

(2)信息处理:大脑处理的信息包括数字、图像、逻辑、节奏和颜色。

(3)脑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脑潜能的表现。

想象的一个例子是“白日做梦”。如果是没有焦点的“白日梦”,那只是转移注意力;如果把梦想变成目标和行动,那就是很好的白日梦。

创造力是左脑和右脑的综合能力。当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时,我们会有新的想法。比如你在路上有超速的危险,差点撞到你,你会生气吗?但是如果你知道司机是一个冲过去救孩子的母亲,你还会生气吗?如果你知道司机偷了一车黄金,你会怎么想?……

(4)思维的最高境界:隐喻是思维的最高境界。隐喻可以在事物(如事物A和B)之间建立不同寻常的新联系,使思维达到新的高度。有一个关于隐喻的比喻:隐喻是思维的蜜糖。

比如,比如,写一首关于母亲的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1:小地图。选择1个随机的东西,比如“石头”。分别以“妈妈”和“石头”为中心主题,传播10~20个分支,写下相关关键词。

第二步:找到链接。仔细研究以上关键词之间的创意联系。如“温情”“宝石”。

第三步:诗歌创作。比如“我的妈妈就像一颗温暖的宝石”...

课程中有很多小游戏。下面四场比赛印象深刻。

这四个游戏分别是“快乐”联想、“大象”想象、链接练习和地图创建:

(1)“幸福”联想:指以主题词“幸福”为中心的联想。

第一步是发散一级。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继续发散。添加一个分支,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添加插图。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加插图。下面是另一个只有插图而没有关键词的例子:

(2)对“大象”的想象:当我们听到“大象”这个词时,会想到什么?请想一想:你瞬间想到的是文字本身还是一个形象?99%的人会想到图像。

这个游戏表明,人类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汉语或其他任何语言,而是想象、联想和位置记忆。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形象。

(3)衔接练习:诗歌写作是很好的衔接练习。正如上面提到的关于“妈妈”&;《宝石》诗的一个例子。

(4)地图创建:主题为“关于我”,即以自己为中心主题创建思维导图。多角度思考,给自己拍一张全方位的“超级自拍”,既要用双筒望远镜思考大的方面(轮廓主干),也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节(内容分支)。

包括思维导图的功能和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

(1)地图功能:地图可以提升多元智慧,激发多元感官。

多元智能包括数字力、语言力、逻辑力、社交力、道德力、空间力、体力和创造力,如下图所示:

多感是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如下图:

(2)绘制规则:视频中提到了思维导图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则,包括思维导图元素的使用和整体呈现。

地图元素如:使用颜色、图像、联想和有机线条。颜色很容易识别和区分,原因就像一张彩色的地铁线路图。关于图像有一句名言“一图胜千言”。联想可以通过关键词的联系/连接来体现。线条要求是由粗到细的有机曲线,关键词要求遵循“一行一字”的原则。

整体呈现要求整个思维导图呈放射状,整体空间布局合理。

这部分是一个应用实例。举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决策、阅读、演讲和写作中的应用。

如上所示,有三个阶段:

阶段1:想法产生。比如主题是“买房”。分别发散出“想要”、“不想要”、“应该做”和“不应该做”。

第二阶段:超级逻辑。仔细查看速射发散的四张迷你图,看全局,考察关键细节。

第三阶段:孵化阶段。暂时抛开决策事项,放松独处,酝酿思绪。创意制作,大多是在独自放松的时候,比如:

①准备阶段:可以参考参考书的封面,画出中心图像。

②概述:快速浏览内容(≤5分钟),设定基本分类概念(BOIs),即要发展哪些大的方面。再花5~10分钟画主干,加上对应的关键词。

(3)预习:快速浏览全书,只看主要内容(如章节的开头和结尾、大图、重要和突出的信息等。),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关键分支、关键词和插图。这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

④ In-View:把整本书再读一遍,注意更多的信息和疑点。添加关键分支,添加关键词,必要时添加插图,以及分支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5~10分钟。

⑤复习:可以闭上眼睛复习导游图的内容。逻辑可以重构,可以添加连接和细节。当然,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翻翻书。如果要形成长期记忆,按照记忆规律重复五遍就可以了。

6.分享&;应用:内化书本上所学(思维导图笔记)。分享交流。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加深理解。

如上图,首先可以列出思维导图的轮廓。一般来说,30分钟的演讲,4-5个主干就够了,再加上关键词和图片。整个演讲大纲的分支总数在30个左右(也就是说有30个关键词/图例)。

地图的轮廓主要是用来帮助演讲者在准备的时候理清思路。在演讲中,不仅可以提醒自己要点,还可以把思维导图展示给听众,便于理解。

如上图所示,可以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列出图谱的轮廓(文档骨架)。比如“大脑&;“学习”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记忆力、创造力、智慧等。):

然后,你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文章了。写作时参照提纲组织语言。根据需要划分段落。当然要从中心主题入手。例如: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人脑及其多重认知技能。

我想讨论的第一个认知技能是记忆力,第二个是创造力,第三个是智慧,第六个是…

记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介绍学习期间和学习后的记忆方法的差异。…………

创造力。……

智慧。……

…………

这篇论文表明,人脑具有各种认知技能的事实已经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训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真诚地建议,在未来,学校应该开设课程,教学生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和笔记。这种人类的共同语言应该成为所有教育机构基础课程的一部分。"

这样的文章才会有人写。

以上是本次视频课程重点思维导图的五个内容(①思维导图的由来;②人脑;③讲座中的游戏;(4)导游的作用;规则;(5)思维导图的应用)分享。

分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玉石。课程要点的思维导图没有标准答案,人们因实际需要和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