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拼图区摆放玩具,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拼图区的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规律性,儿童必须打开肌腱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获得智慧和技能的心理满足。孩子喜欢在拼图区玩游戏,但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么选择放弃,要么不按照正确的玩具玩法来玩。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并正确操作益智玩具?这就需要老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分析。首先,材料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玩具的难度是否能让孩子“跳起来够得着”;其次,玩具是否是新发布的,孩子是否知道正确的玩法;第三,是否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类似玩具。
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教师在投放教育玩具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玩具材料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要摆放结构简单、趣味性大于操作性、启发性大于知识性、规则性较低的玩具,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同时,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有步骤、有目的地投放玩具。中产阶级儿童益智玩具应符合中产阶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性大于娱乐性,规则和要求相对较高,操作难度较大,注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提供给大班孩子的益智玩具要有难度,孩子要经过大脑思考才能完成游戏任务,这样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2)重点介绍新玩具。如果是新玩具,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介绍新玩具,和孩子讨论玩具的玩法,激发孩子尝试操作新玩具的欲望。
(3)把握适时适度原则,教师的引导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操作中的困难,给予及时、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还需要为孩子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同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不断激励孩子,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比如在活动结束后的评论时间,让孩子介绍新玩具,演示新玩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满足他们的表达欲,还能启发其他孩子,让游戏方式单一的玩具更有吸引力——“我能玩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