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评论

中国对《舌尖》的评论如下:

1.东西南北,江南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遇,食物的分离见证了人的聚散。

2.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不是使其中一种突出,而是五味的和谐与平衡,这既是中国厨师和中医一直在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待人接物乃至治国理政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3.一勺鱼露就足以让最普通的食材突然变得酸涩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一次团聚,注定是一顿混饭吃。

4.中国的烹饪不仅能像麻辣川菜一样凶猛地入侵我们的味觉,还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之美。

无论是在中餐还是汉字中,“味”这个神奇的词似乎永远充满了无限可能。除了舌头尝到的和鼻子听到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源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换句话说,真正能感受到“味道”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中国人的心。

6.五味使中国食物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口味和回忆他们不同的生活状况。

7.一碗糖水融化了中国父亲深深的内向。但是,第一次面对未来的女婿,每个父亲心里的滋味可能比一碗糖水还要复杂。

8.随着人们的迁徙和流通,配料、香料、配方、技艺也在浩瀚的时空中穿梭、进化、再生,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9.今天,前所未有的粮食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困难并存。如果我们从祖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可能会警告我们,我们短暂的生命是浩瀚的,晚上睡觉只需要六尺,我们的家庭是富裕的,但日食只是三餐。

10.小乱,小,皮薄,只要舀到开水里,就可以放进碗里吃一口。太好吃了!

11.中国人吃早餐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此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早、中、晚餐制度,这对生活和生产都是有益的。

12.中国人对美食的感情,大多是乡愁、乡愁、对童年的怀念。

13.厨房的秘密是表面的水和火的艺术。说白了,无非就是人与世间万物的和谐关系。因为土地对人类的无私贡献和人类对食物的共同热爱,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14.所有美食纪录片引发的垂涎之心,都能在这里找到最好的宣泄口,所有的乡愁、乡愁、乡愁,都能在这里以最温暖、最恰当的方式安放。这里没有复杂的技法,眼花缭乱的食材,精致的器皿,只有食物本身的质感和美味,与纪录片一脉相承。

15.食材的获得需要漫长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大山。

16.做酸菜鱼,首先要做香米饭,把糯米洗干净,放在炉子上蒸,加酒曲发酵,鲤鱼开满米花,是最肥最甜的时候。与其说是抓食材,不如说更像是户外亲子游戏。

17.粽子是用纯白的糯米和红枣裹着绿色的芦苇叶。煮好后剥下芦苇叶,饭团里好像还嵌着几颗鲜红的玛瑙,很漂亮。

18.对美食的渴望源于人类的本能。但是,每个人对美食的选择都不一样,甚至相反。吃素食和吃快慢餐各有各的道理。

19.千百年来,食物随着人们的脚步不断迁徙变化。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们心中,只有故乡的味道是熟悉的,是倔强的。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端锁在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端永远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

20.人就像他们的食物,食物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纪录片中生动而令人垂涎的画面背后,是反映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