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大班教案
大熊猫课堂教案1活动目标
1.爱护小动物,保护它们的情感。
2.初步培养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要准备的活动
1,课件-图片:熊猫
2、孩子用水墨画工具,画纸。
活动过程
首先,感谢讨论
1.你喜欢黑色吗?
老师:其实黑色也很好看,也很有用。想想我们画画的时候需要什么黑色。
2.欣赏大熊猫的照片
老师:找出大熊猫身上哪里有黑色。
二、师生讨论绘画。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老师:墨水可以变成淡墨或浓墨。大熊猫的黑色部分应该用什么墨水?
其他地方用什么墨水?
2.请一些孩子试着画一只大熊猫,并享受讨论。
(一边欣赏大熊猫的照片)
大熊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比如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完成模型绘画。
第三,提出创作要求
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大熊猫,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睡觉,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在树上爬。
现在让我们用画笔画一幅你最喜欢的大熊猫。先想想:
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它在哪里?你在做什么?
把熊猫的动作也画出来!
儿童绘画,教师引导的重点。
1.教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孩子注意水墨画的习惯,鼓励初学者正确握笔。
4.指导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画画,用颜料画背景。
动词 (verb的缩写)欣赏和评价
展示孩子的作品,互相欣赏,谈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大熊猫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
1.了解大熊猫。
2.简单画一下大熊猫的姿势。
3.增强孩子们关爱大熊猫的感情。
4.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孩子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孩子大胆创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熊猫图片,油画棒,绘图纸,勾线笔。
活动流程:
第一,进口部分。
老师:孩子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谁能告诉我大熊猫长什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说话导入,一是激发孩子的兴趣;二是给孩子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说出熊猫的外貌特征。
第二,基础部分。
(1)展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玩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老师:小朋友,这幅画是谁的?(大熊猫)大熊猫在做什么?(吃竹子,玩...)大熊猫长什么样?(他有黑色和白色的头发,四条腿,一条尾巴,两只半圆形的耳朵,和一个肥胖的身体...)老师总结:刚才小朋友认真看了,他们说的很好。大熊猫体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相间,四肢、肩膀、耳朵为黑色,眼睛周围为黑色毛,其余为白色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里,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老师在投影仪下演示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大熊猫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
②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③画出大熊猫的四条又粗又短的黑腿。
④给熊猫画上眼睛、鼻子和耳朵。
⑤给大熊猫上色。
(3)小朋友在画纸上画画。
(1)自己画,老师会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在画一只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③为大熊猫画竹笋和竹叶。
④给大熊猫上色。注意画面整洁,涂色均匀。
设计意图:鼓励孩子用笔记录熊猫的外貌特征。
第三,结尾部分。
评价幼儿作品,组织幼儿挑选不同姿势的熊猫,组成熊猫家庭,开展组合活动和讲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活动反映:
“国宝熊猫”作为一项美术活动,在教学控制上比新老师更容易,而作为我最喜欢的领域,也为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信心打下了基础。在后期的课堂反思交流中,我采用了自我讲述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我也从其他听众那里得到了很多建议,以及对我的班级相应的不足之处。最大的缺点是老师做模型画的时候没有强调熊猫的耳朵形状是半圆形的。这种情况直接体现在儿童作品的呈现上。孩子开始操作时,发现很多孩子画的熊猫耳朵都是三角形尖尖的,类似猫耳朵的形状。熊猫的动态形象和儿童画体现出来的效果都还可以。对于熊猫的习性和生长地,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点。
大熊猫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大熊猫的主要外貌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孩子们知道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该受到保护。
3.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词汇丰富:珍贵,竹笋。
活动准备:
一个大熊猫玩具,一台录像机和一盘录像带。
活动流程:
第一,用谜语引出话题
让孩子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笋为食,竹林为家。”(大熊猫)
二、展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教师展示大熊猫玩具,提问并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和尾巴。
总结:大熊猫的头是圆的,有嘴巴,鼻子,眼睛和耳朵。一张嘴,一双小眼睛,周围是黑色的头发,像戴着黑框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胖乎乎的身体呈椭圆形,全身雪白。有四条短腿,长方形黑色,短尾黑色。
播放视频,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老师播放视频,提问:大熊猫住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么活?怎么走?
总结:大熊猫生活在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和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吃饭,爬树,走路不稳。
四、谈: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哪里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该拿它怎么办?”
总结:(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见教材。)孩子们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外形漂亮,动作有趣,性情温雅。他们可以被所有人观看,表演精彩的节目。它们是我们和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是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应该拯救大熊猫,保护它,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扩展:
大熊猫肖像(国画);教孩子玩“拯救大熊猫”游戏,教育孩子热爱大熊猫。
大熊猫大班教案4活动的设计背景
大熊猫,俗称“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非常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和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可以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姿势和形状。
2.增强孩子们关爱大熊猫的感情。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用对称的方式装饰。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画一个椭圆和一个圆。
要准备的活动
画一个椭圆和一个圆。
活动过程
首先,开始部分:
(老师)猫不捉老鼠,墨镜不离眼。你要问你最爱什么,新鲜的竹叶。孩子们,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谜底:熊猫
二、基础部分:
1.展示图片:(大熊猫吃竹子、玩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孩子,照片上是谁?(大熊猫)大熊猫在做什么?(吃竹子,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大熊猫有一个圆形的头,椭圆形的身体,椭圆形的四肢,半圆形的耳朵,圆形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和弯曲的嘴巴。
孩子们很棒。你只是看得太仔细了。大熊猫很胖,四肢粗壮。
2.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并解释了大熊猫的图画。
首先,我们来画大熊猫的大圆头。然后在头部下面画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再画大熊猫椭圆形的四肢。最后,我们给大熊猫加上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巴。孩子们,老师刚刚告诉你们,大熊猫喜欢吃什么?(竹叶)所以,我们在作画的时候,要给大熊猫加上竹叶。
3.让孩子自己操作
1),小朋友在画纸上画画。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提供帮助。
2)在画简单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给大熊猫画竹笋和竹叶。
4)给大熊猫上色。注意画面整洁,涂色均匀。画的时候老师要强调,用油画棒画的时候,要往一个方向画。
4.评价幼儿作品,组织幼儿挑选不同姿势的熊猫,组成熊猫家庭,开展组合活动,开展叙事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三、活动延伸:
孩子们刚才做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把你美丽的熊猫放在画廊里。
第四,结尾部分:
让孩子们模仿大熊猫,依次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通过猜谜语激发孩子对这一活动课的热爱。
第二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喜欢什么。这一节最大的难点是孩子不擅长画椭圆和圆。所以在孩子的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孩子帮助。多鼓励孩子。
第三部分:贴图鼓励孩子。
最后,我觉得通过这个美术课,可以让孩子们简单的了解熊猫,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圆,什么是椭圆,让他们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叶,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大班教案5活动目标
1.学会用各种圆来表示熊猫的基本特征,并用黑白来着色。
2.观察熊猫的图片,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姿势的熊猫形象。
3.我喜欢熊猫,也有保护它们的意识。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5.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难度
整理自己的图片,添加相应的背景丰富的图片。
要准备的活动
1,儿童画纸,马克笔,油画棒。
2.熊猫的头,身体,脚和尾巴的四个复制品。
3、一本给孩子看的书。
活动过程
一、以猜活动为导向,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1,老师:圆圆的脑子,黑黑的眼睛,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爱吃嫩竹子。
2.老师告诉孩子们,熊猫是中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都喜欢熊猫。
展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貌特征。
1,提问:
(1)熊猫长什么样?熊猫的哪部分毛是黑色的,哪部分是白色的?
(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和颜色?
(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6)熊猫的四肢长什么样,什么颜色?
(7)老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的,耳朵像半圆,身体胖乎乎的,像个气球,四肢很短,有点像椭圆形,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毛。
2.老师这里有熊猫的头,身体,脚,尾巴。小朋友们会采取什么姿势把熊猫抱起来?
3.叫3-4个小朋友上来放上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熊猫姿势。
第三,孩子学画画。
1.今天我们将来到熊猫。谁来告诉你熊猫是怎么画的?根据孩子们的讲述,老师在画纸上做了简单的演示,让孩子们了解正面熊猫的基本画法。
2.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不同姿势的熊猫。
老师:熊猫公园里的熊猫都在干什么?熊猫能做什么?老师根据小朋友的故事,在1-2中画出不同姿势的熊猫。
第四,讲解要求,幼儿画熊猫,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鼓励孩子画出熊猫的不同姿势,并想象某些情节,如熊猫爬树、熊猫玩球、熊猫撑伞等。
2、提醒孩子画画时,要沿着一个方向的轮廓来回画,保持画面整洁。
第五,展示儿童作品,进行点评。
孩子们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并选出你最喜欢的图片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用这种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运用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险活动,用磁铁让熊猫动起来;语言角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和各种小动物玩耍,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课堂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熊猫大班教案6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和图片简单画出大熊猫的姿态。
2.增强孩子们关爱大熊猫的感情。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4.感受作品的美。
要准备的活动
课件熊猫,熊猫图,录音机,磁带,蜡笔,油画棒,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导言:
随着音乐,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大熊猫的动作,进入了活动室。
二。基础部分:
1.展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和玩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孩子,照片上是谁?(大熊猫)大熊猫在做什么?(吃竹子,玩...)大熊猫长什么样?我有黑色和白色的头发,四条腿,一条尾巴,两只半圆形的耳朵,和一个胖乎乎的身体...
老师总结:刚才孩子们认真看了,他们说的很好。大熊猫体型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相间,四肢、肩、耳为黑色,眼周为黑色,其余为白色。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里,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看磁性黑板,展示熊猫图片,让小朋友观察静态熊猫。
3.老师演示并解释了在纸板上画大熊猫的过程。
1)大熊猫的头又大又圆。
2)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出现。
3)画出大熊猫的四条又粗又短的黑腿。
4)给大熊猫加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上色。
4.孩子们在画纸上画画。
1)自己画,老师会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在画简单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给大熊猫加竹笋和竹叶。
4)给大熊猫上色。注意画面整洁,涂色均匀。
7.评价幼儿作品,组织幼儿挑选不同姿势的大熊猫,组成熊猫家庭,开展组合活动,开展叙事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孩子们,今天我们把大熊猫一家打扮得好漂亮,他们好开心。让我们互相祝贺,玩一个叫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吗?(好!)
老师讲解了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孩子们排成两队。第一个孩子学着大熊猫的样子,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然后回来拍拍第二个孩子的手,以此类推,看哪一队孩子先钻完,哪一队就赢了。
规则:你必须用手和脚钻过呼啦圈。
注意:不要撞倒呼啦圈。
三。活动的扩展:
刚才,孩子们棒极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音乐,组织孩子们在互动墙上张贴他们的作品。
四。结论部分:
随着音乐,老师组织孩子们学习大熊猫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教育孩子关爱大熊猫,动员家人朋友关爱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
活动反思
虽然这只是一堂课内课,但作为老师,我觉得不仅在目标和环节上很明确,而且从孩子的作品分析来看,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基本上表现出了大熊猫胖乎乎的身体特征,这不得不说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
一、情境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大熊猫要出国表演了。它想把自己的肖像送给外国朋友。我们一起帮它,好吗?”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给大熊猫拍照”的场景,小画家一下子变成了摄影师,孩子们兴奋极了。为了让大熊猫的表演更加精彩,有的小朋友甚至为大熊猫戴上了漂亮的蝴蝶结!为了加快小朋友画画的速度,老师继续创设情境,说:“哇,现在熊猫已经登机了,飞机就要起飞了。你要快点画,不然熊猫的画像就没法在国外拍了。”刚说完这话,就听见孩子们喊:“飞机要起飞了,大家快画画吧!”
二、图形组合法的应用恰到好处。
大熊猫圆胖,身体和四肢圆形或椭圆形,耳朵半圆形,眼睛圆形,眼睛椭圆形,嘴巴半圆形,鼻子半圆形。用图形组合的方式组织儿童画,便于孩子掌握熊猫的基本特征。由此我觉得很多画,比如房子,小动物,人物,都有一定的造型在里面。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吗?
第三,简洁的问题启发孩子积极思考
活动中的问题言简意赅,环环相扣,能积极启发孩子的思维。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模型画的观察大胆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解决问题,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学习,更是对孩子情感的培养。黑色曾经是一种美丽而有用的颜色。胖乎乎的大熊猫以前很可爱。
激发灵感:
在很多绘画活动中,老师往往关注作品的画法,追求孩子画得好不好。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与大纲精神背道而驰。教师要以艺术教学为载体,积极整合情感、科学、交流、语言等因素,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在成功的活动中,往往有许多相关的因素。仔细思考总结出最重要的一点,再深入挖掘,仔细演绎,会更有深度,更有重点,比如突出情况,名字也能更适合内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