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时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但从目前独生子女生活的家庭环境来看,道德熏陶和教育并不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父母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有些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性格和素质不好。如脾气大,性格倔强,不能批评,粗鲁,打人,遇到困难就哭等。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和人格。孩子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迅速发育。只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即是自然,习惯即是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靠的是六岁以前的培养。这一时期训练有素,将来继续提高训练水平,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如果修养不好,那么习惯就变得难改,倾向难移,态度难改。当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不良倾向和不良态度。”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意义重大。二、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1)幼师要理解学生。幼儿园老师常说“热爱生活就像热爱孩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有几个?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幼儿。虽然我每天都很认真的关心我的学生,但是关心的方式和手段是很多孩子无法接受的,让他们觉得很难受。认识人才能教好,教好需要先知。做好学前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品质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同时也要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个别化教育。(2)让孩子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关系和距离。这种“关系”和“距离”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爱为基础,体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和沟通,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孩子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有孩子有了好感,才会用相应的关心和友好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人的爱。作为老师,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老师不仅要每天拥抱亲吻孩子,还要保证和每个孩子有单独的游戏和交流时间。在游戏中,老师和孩子聊他最喜欢的亲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的衣服,开心的事,会逐渐培养孩子愿意和老师小声说话的习惯。(3)要加强师德修养。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孩子都有直接的影响。子曰:“其正而不令;他身体不太对,虽然做不到。”老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由此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对教师的崇拜使他们严重模仿教师的行为,这说明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气节,不可使之;他的身体不对,虽然他不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兢兢业业,要求孩子做的事先做,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坚决不做。老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老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模仿。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而且要塑造孩子的思想品德。优秀教师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人才。(4)幼师要有爱心。我记得一个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我们的爱。教育技巧的全部秘密在于如何关心孩子。给孩子爱,他会认可你;给孩子爱,他就会靠近你;给孩子爱,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他会在幼儿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给孩子爱,他会在学习生活中关心他人。在学前教育的日常工作中,爱的体现无处不在。比如帮孩子系好腰带,穿好衣服,盖好被子,这就是爱;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去爱...爱情很重要。带着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将这种博大宽厚的爱转化为耐心和责任。从有利于幼儿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方案,让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为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