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册解题教案
一小二年级数学第二册“解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店情况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了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店看看那里有什么好吃的。你想吗?
2.投影显示游乐园的面包店地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吸引学生注意这幅画。
3.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几个面包?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和提问。
第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Q:看到这张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还剩多少块面包?
2.观察和理解信息:从图片中你知道什么?
3.小组讨论。
(1)应该怎么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派代表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问题的解决方法。
4.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解题方法。
方法1: 54-8=46 (a)和46-22=24 (a)
方法2: 8+22=30件,54-30=24件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很明显,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问:还剩多少面包?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思路。
6.你能把两个小公式写成一个吗?学生试着做一个综合的公式。
黑板:(1)54-8-22(2)54-(8+22)
沟通:你怎么看?如果第二个综合公式比较难,老师会进行指导。特别强调首先计算括号中的`号。
7.完成练习1,问题5后,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8.总结。
第三,练习巩固和运用练习
1,练习1,问题2,让学生解释图片的意思,明确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回答。然后找几个同学谈谈如何解决问题,以此来启发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1,问题3,让学生自己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括号的使用。
第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技能?你能解决我们今天学到的问题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册解题教案
设计说明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前提。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让学生体验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示意图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示、语言表示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让学生合理选择算法。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题主要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量与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两种不同的除法求解现实情境,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资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唱片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第23页例3的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他们从图片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举报。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题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数学题,并告诉同桌。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
出生1: 15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箱里,每个纸箱有几个?
生2: 15蚕宝宝,每箱5个,需要多少箱?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分组合作,先分析问题,再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把蚕宝宝换成威化,得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幅画。
老师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公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学生列出公式:15 ÷ 3 = 5(仅)。
(2)汇报思路的过程:每个纸箱要放多少张,也就是每个纸箱要放多少份。这是平均分,要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说明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原因。
①学生列出公式:15 ÷ 5 = 3(个)。
②汇报解决思路:15蚕宝宝,每箱5个,需要多少箱,也就是15有多少个5,也是平均分,要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结果)
区别:第一个问题是得到份数,第二个问题是得到份数。
相似之处: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是除法计算。
2.学会使用乘法测试。
(1)引导学生提问:这两个问题大家解决的对吗?你能找到测试它的方法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考试方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考试方法:可采用乘法考试。
3.总结。
我们刚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一、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他们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应用题铺平道路。
三小二年级数学第二册“解题”教案
学习目标:1。能够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题目今天,我们将学习解题(板书题目)
二、展示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显示老师指的是一个学生阅读)老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学生认真阅读和自学。你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是)
教师:把书翻到第四页。例1看情况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问“现在有多少人在看剧?”公式应该怎么算?重点介绍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1,我们先来看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找到什么?35-6=29(人)找到了什么?
2.再看看小姑娘的计算方法。22-6=16(人)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6+13=29(人)找到什么?
3.最后看一下绿色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第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看书。自考老师巡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题》(第6页,第1题)老师:现在老师会对学生进行测试,看谁做题最认真。
动词 (verb的缩写)教育后(讨论)
1.学生改正者:如发现错误,在黑板上改正(提示:用红粉笔圈出错误或不同的答案,并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讨论)
(1)认为公式22+21-16=27(人)正确的请举手?认为公式22+21=43(人)43-16=27(人)正确的请举手?
(2)你认为22+21=43(人)是什么?43-16=27(人)找什么?认为公式22+21-16=27(人)正确的请举手?和第一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3)认为数字正确的请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请举手?
3、复习黑板,正确率
4.同桌纠正学生的错误。
培训师:刚才,所有学生的计算都是正确的。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生女生的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的算列,比谁有旗子赢的多!
投影演示:
(1)店里有30台微波炉。售出18,出货28。现在有多少?
(2)二班(1)男生38人,女生21人。其中有30人参加了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学生为二(2)班制作了35朵黄花和20朵红花。还剩多少?
七。全班总结
1.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难住你!
2.评价这个班的比赛,表扬胜利者,鼓励失败者。
八、当堂作业(练习)
老师: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吧!比较谁的字体正确,谁能完成所有正确的作业:
1.小红家有25只公鸡,17已经卖了20只母鸡。还剩多少只鸡?
2.男生24人,女生14人,其中少先队员29人。有多少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材第6页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