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胜利而告终,何以全军并无喜悦之情?

1943年7月5日清晨,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向苏军发起了进攻。曼斯坦集结了50多个装备精良的师,包括16个机械化师,***90万人,约2700辆坦克和2000多架飞机。苏联军队为这场战争准备了130万军队,包括大约2万门大炮、迫击炮和3500辆坦克。此外,库尔斯克后方还有草原前线军、五个野战坦克集团军和空军集团军作为预备役,人数约60万。

双方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和飞机战斗。德国陆军投入了虎式和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反坦克车。这些先进武器威力强大,具有划时代意义。1934年,苏联军队投入了13400辆T34坦克,在数量上达到了人类坦克史的顶峰,弥补了质量的不足。

战后看看整个苏联的土地。除了废墟和焦土,就是是枯枝落叶。他们美丽的家不再是和平时候的景色。能否亲自恢复家乡的希望,保持山川的完整尚不得而知。在这种悲伤的心情下,谁会因为暂时的胜利而欢呼,谁会因为未知的明天而欢欣鼓舞?苏联军队的悲伤来自他们内心对整个环境的担忧和恐慌。他们想要一个和平的日子,但他们不得不用生命换取和平。

苏联军队以80万人的代价消灭了50万德军主力,但战场上的巨大损失仍然不可避免。如果德国军队在这个时候有足够的后备力量,那么胜负还未知呢。所谓的胜利只是德国军队的损失相对更大。库尔斯克是一个肥沃的地方,本应被夏秋丰收的喜悦所包围,但在1943年,到处都是被摧毁的村庄和城镇,可以说是焦土。

苏军确实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从攻势变成守势。这次会战后,苏联乘胜追击,连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收复了大量领土,在11月解放了基辅,其战斗队伍也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