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一直拖拖拉拉,经常在琐碎的细节上纠缠不清。有什么好主意?
一位父亲问我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历和经验,写下了我的回答~
拖延症是缺乏组织和时间观念的表现。过多纠结于琐事,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如何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几件事-
首先,通过暗示,帮助派系建立稳定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简单来说,通过暗示建立一个规律的日常。有时候,除了我们的口头语言,视觉语言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孩子一看到自己的规律活动图和时间表,马上就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然后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完成。
这里需要做的是让派系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可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个前提就是和孩子讨论一天要做什么,从早到晚对下一步的活动进行暗示,帮助他完成(刚开始可能不自信,不完全独立),比如起床、刷牙、洗澡、穿衣、写字、睡觉等。,一开始肯定会更容易拖延。
其实慢和拖延是两回事,有条不紊的慢是允许的,拖延就是懈怠。原因可能是你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对一天的作息不敏感,时间控制能力弱或者生活技能不熟练,依赖性强。
这时候你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生活技能和时间观念?
其次,家长要有计划,以身作则,严格执行;
孩子总是跟风,不仅来自同龄人,也来自最亲的父母。另外,大部分孩子都是视觉学习,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家长的及时示范特别有效。因此,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至于一天的安排,作为家长,最好提前计划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如果这个规划过程能给孩子做就更好了。比如,父母可以提前计划好几个晚上要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起床、洗漱、穿衣、早餐、上学等。,并把它们写在纸上或画出来或设置一个闹钟。记住凡事都要定时,关键是家长要按时做(这对孩子会是一个很强的刺激)。然后果断转入下一个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家长一开始就要预算更多的缓冲时间。如果他们起来磨蹭,要给他三分钟时间磨蹭,但不要批评,不要抱怨。毕竟孩子是需要训练的,就算是大人也未必有一听到闹钟就起床的意志力。
另外,当好习惯消退时,给予外部奖励,及时巩固;
最好是从单点开始培养好的习惯,可以一次专注训练一个任务。比如这周训练的重点是吃完饭时间,留出半个小时以上(当然起床时间一定要预设)。孩子每减少一次完成的时间,都会给予积极的反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可以给一段时间好吃的零食或者好玩的玩具)。
稳定了一个习惯之后,再为下一个目标动作进行训练,比如下周或者下个月整个月的穿衣训练。在保证已经形成的习惯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强就够了。记得在习惯性行为消退之前,继续鼓励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偶尔偷懒。做不到一两次,不代表整体变差。所以,成功训练孩子行为习惯的原则在于单项突破,正向强化,正向强化。
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把它记录在纸上,建立一个“坚持清单”,然后这个月每次想做就自己打勾,坚持一周或者一个月。当父母和孩子坚持一起做某件事时,比如按时快速起床,可以借机奖励他们的努力,比如给自己买一些小礼物,“今天你打勾了吗?”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允许它们在小细节上纠缠,形成正向循环;
拖延症是人与生俱来的惰性形成的。纠缠小细节怎么办?
我觉得这样分析具体情况,是担心纠结在小细节上。这主要是怕各派把时间精力花在没用的事情上,耽误大局。比如穿衣服的时候,很久不穿衣服;吃饭的时候,吃的不好;读书的时候,没有把书的破页读好;当你运动的时候,你不参与其中;当你买了一个玩具,你不喜欢它;诸如此类。不仅容易浪费时间而且对投入有意义的活动没有帮助,无形中造成了“机会成本”。
这里的美好都是值得花时间去关注的小细节。如果派是关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围棋怎么布局,棒球怎么打最远,用乐高拼什么颜色把钢铁侠的手指拼在一起,爸爸的眼镜框画多长什么颜色等等。,这些细节对现在的目标活动毫无违和感,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小细节凸显了孩子的创造力,剩下的就是怎么画了。
一般来说,孩子愿意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事情中,在细节中忘记时间,这从他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他在皱眉思考?保持微笑,保持眼睛明亮,做完之后充满成就感。如果你在一次活动中看到你的孩子这样做,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进入了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世界。
综上所述,根据我的经验和了解,对于平时拖拉,纠结于小细节的孩子,相信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握以下几点会有帮助——
1.通过暗示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2.家长要有计划,以身作则,严格执行;
3.当好习惯消退时,及时奖励并巩固;
4.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允许它们在小细节上纠缠,形成正向循环;
免费花1.5h,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临时回答,欢迎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