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买新车比旧车好。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型号是新的后,人们仍然怀念旧的。
操纵被削弱的宝马3系?
毫无疑问,宝马3系的每一次换代都充满了争议。
从E90到F30,从F30到今天的G20,在尝到加长的甜头后,宝马开始变本加厉。G20标准轴车型直接加长轴距41mm,长轴车型轴距几乎与宝马5系相当。
3系这种不算太贵的入门级豪华车,势必会被“省”在其他地方拿出成本来营造豪华感,创造更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老款车型上的防侧倾杆在新3系上被阉割了。
扭动方向盘,它的转向变得慵懒而缓慢,就像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人。
不像老款,它不愿意和你达成默契,而是需要你不断用手去试验和琢磨。这种隔阂感还不如老3系。
夸张点说,甚至还不如我之前试驾的凯美瑞主动。
同时震动滤镜也变得比老款柔和了,点头抬头都是常事。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虽然现款宝马325Li的尾标值变高了,看起来更猛,但其8.1秒的加速比老款宝马320Li的7.9秒慢了0.2秒。
虽然这0.2秒在驾驶层面很难感受到,但上一代F30相比E90增加了动力,百公里加速快了2秒多。
但是在全新的3系上做了减法,百公里成绩甚至不如上一代。我彻底退出了7秒俱乐部。这个时候,隔壁的思域车主应该会暗自高兴。看了3系,我可以拿任何一秒。
所以新的3系感觉像是你同居了20年的老婆。她越来越迁就你,你却怀念她活泼有个性。
权力退让的优雅?
国六排放法规的提前到来让刚实施不久的朗逸措手不及。
比如游戏里,刚打完一个大boss,一眨眼的功夫,又出现了一个更厉害的大boss。
一心追求完美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他们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增加三元催化,改进催化剂的配方,增加汽油机的微粒捕集器,从而推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全新朗逸。
但这样一来,新朗逸1.5L自吸版相比老款国五车型存在动力更低,燃油经济性更差的问题。
单看参数,似乎三匹马的差异不会影响我们的动力体验,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国利6a的模式是通过增加EGR(废气循环)系统来减少氮氧化物。所以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新升档变得很主动。?
从之前试驾全新朗逸的感觉来看,时速不到60公里已经早早挂了六档。都说没有转速就没有动力体验。
对于动力较弱的1.5L自吸发动机,国六A排放的新朗逸动力体验明显不如老款平顺。
所以我建议三四线城市那些国五排放标准还能正常上市的地区,买新车的时候不用买国六车型。
同时,买车前也要查看新车是国六A还是国六B,只有真正的国六B才值得买。
缸数是“民意”妥协的吗?
别克坚持三缸政策三年,最终妥协。
搭载四缸1.5L发动机的全新英朗即将上市,未来将与现有三缸版本同时销售。
根据工信部新车产品宣传信息,其四缸发动机代号为L2B,目前广泛应用于上汽通用五菱轿车。最大马力113,在绝对动力输出上明显不如现款的1.0T?125匹的三缸发动机,动力强劲。
根据L2B发动机较早的经验,其低扭矩感并不好,需要3600转才能爆发出最大扭矩。
现在的1.0T发动机在2000转就能产生最大扭矩,显然更适合城市驾驶。
一方面,新动力不如现金。参考其他搭载相同发动机的车型,其百公里油耗数据很有可能从原来的1.0T发动机的5.2L/100KM提升到5.9L/100KM。功率降低,油耗增加。你还会选择四缸发动机吗?
从效率和技术先进性来看,三缸1.0T会比四缸1.5L更强,而且别克三缸发动机在NVH方面做得很好,蒙着眼睛你也认不出来。
从纯体验的角度来说,三缸1.0T更值得购买。但是三缸在大家心里太难接受了。这就像是一件超自然的事情。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只是觉得三个缸肯定有问题。
越野性能退化的普拉多?
新普拉多绝对是买旧不买新的典范。
与老款相比,新普拉多取消了2.7L排量的车型,只保留了一款3.5L排量的车型,取消了老款的精髓——全时四驱系统,变成了非全时四驱系统。
原因不是技术更新,也不是产品考虑。这只是应付CAFC法规的最后手段。
老款2.7L车型,由于重量不足,但是油耗高,直接导致油耗目标值不达标。
但是新的3.5L?七座车型的整体重量提升刚好可以进入下一个级别的排放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需砍掉热销的小排量车型,就相当于提高了他们汽车的目标CAFC值。
其次,老款全时四驱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分时四驱,并增加了自动启停系统,进一步降低了车内的驾驶损耗。但是对于购买普拉多的群体来说,很明显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自动启停涉水时很容易忘记熄火,导致一脚刹车,启停不工作,发动机熄火。同时相比老款简化了全时四驱,但价格不变。
喜欢普拉多的网友,不妨多看看平行进口车。中东版普拉多还是老款的2.7L排量车型,价格更低。还标配全时四驱。
再多说一句?
其实买车没必要太认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车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机型,也可以在下面留言~
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记得点击上面的“关注”按钮!
爱/选/买/用车?给你最想要的干货。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