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致死率达3成
文/ 钟碧芳
高龄年长者若因肺炎住院,有接近 3 成机会面临死亡,即使可以治愈出院,将来需要他人照顾,因此,预防肺炎的发生,显得特别重要。
2014 年国人 10 大死因中,肺炎高居第 4 名,对 65 岁以上的高龄族群威胁更大,为 10 大死因第 3 位,紧追在心脏疾病后,不但传染力强,感染后的严重性也高,高龄者要特别留意。
根据卫生福利部 2014 年死因统计报告,去年全台因肺炎死亡者多达 10,352 人,平均每 50 分 46 秒,就有 1 人因肺炎夺命,比前一年的 58 分 7 秒加快了 7 分多钟,显示肺炎的威胁正逐年提升。其中造成肺炎的肺炎链球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所有可施打疫苗传染性疾病中,各年龄层死亡人数加总排名第 1 ,死亡率估计为 6-28% 。也就是说,高龄年长者若因肺炎住院,有接近 3 成机会面临死亡,即使可以治愈出院,将来需要他人照顾,或请外佣看护及后续安置到安养护机构者,也有将近 1 / 3 的比率。
简单来说,肺部实质的发炎反应统称为肺炎,一般俗称的肺炎是指因致病原侵入下呼吸道所引起的肺部发炎反应。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陈亮宇指出,这些致病原包括细菌、病毒、霉菌或结核菌等,而除了感染之外,更广义的肺炎则包括因化学物质 *** 或高剂量放射线照射后,所产生的间质性肺部发炎反应。
社区型肺炎致病菌多、死亡率也高
临床上将肺炎种类区分为社区性肺炎、院内肺炎、医疗照护相关肺炎及呼吸器相关肺炎等四大类,皆与所牵涉的感染病原种类与抗药性有高度相关。其中,社区型肺炎和其他三型肺炎的病原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且影响范围广,是目前全球公***卫生疾病防治最重视的一环。
陈亮宇提及,社区型肺炎的医疗负担相当惊人,以台湾来说, 65 岁以上民众每年因肺炎就医的费用,就需花费 11.7 亿元,平均每次住院费用超过 10 万元,不只耗费社会成本,也是经济弱势族群沉重的负担。
至于后三型肺炎种类,则以院内感染抗药病原为主,患者本身通常合并有多重慢性疾病,且有营养不良、免疫力差等因素,因而导致出现反复性住院问题,通常必须同时处理背后病因,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者为高危险族群
由于肺炎的成因为致病原进入下呼吸道,因此,所有可能会增加病原侵入或降低抵抗力的状况,都容易产生肺炎。陈亮宇解释,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支气管扩张、抽菸等,因为容易导致肺部纤毛摆动清除痰液的功能变差,痰液累积形成细菌感染的温床,就容易形成肺炎。此外,肿瘤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心肺疾病控制不良出现的气促问题容易呛到,都会增加肺炎的发生机率。
另一方面,若有中风、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化所伴随的吞咽机能退化等,因进食时容易受液体所呛,也会令大量病原菌进入下呼吸道而产生肺炎。其他包括可能影响免疫力的因素,如老化、癌症、先天或后天免疫不全(如 HIV 与器官移植)、脾脏切除、肝硬化、肾衰竭、糖尿病、长期使用高剂量类固醇、酗酒等,都会增加罹患肺炎的机会。
一般来说, 5 岁以下的幼儿及 65 岁以上的高龄者是肺炎的高危险族群,尤其高龄族群需特别注意,发生侵袭性疾病时的死亡率相当高。美国疾病管制局的统计,高龄族群感染败血症的致死率为 60% 、因脑膜炎死亡则高达 80% 。另一方面, 50 岁以上的成人,若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如 COPD 、气喘患者,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者、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以及有地中海型贫血或居住在特殊的环境等,都必须特别小心肺炎致病菌的侵击。
发烧、咳嗽有痰是典型症状
肺炎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有黄痰等,一般人体温超过 38.5 ℃就算发烧,但以高龄族群而言,只要体温超过 37.8 ℃时就要特别留意。至于若有陈年慢性咳嗽症状时,在判断是否可能感染肺炎时,会评估咳嗽症状是否加剧、痰量是否变多、痰液是否变黄变浓稠等。
比较特别的是,有些病原菌如肺炎霉浆菌、退伍军人杆菌、流行性感冒或者 SARS ,虽然会引发肺炎,但症状却没有上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反而是以头痛、肌肉酸痛、倦怠、喉咙痛、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因此,被称为非典型肺炎。
由于肺炎症状与一般感冒不易区分,陈亮宇提醒,若感冒症状持续超过 1 周,且症状有急速恶化的情形,就要高度警觉可能并发肺炎。尤其是年长者若出现非典型症状,会呈现快速功能退化、食欲不振、整天昏睡及神智不清等情形,更需特别留意。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方法
肺炎的诊断主要靠胸部 X 光片检查,来确认是否受致病菌侵袭,并以抽血检验来评估有无出现急性发炎反应,再依痰液染色与细菌培养来确认病原体,少数病原因培养不易,会以血清学反应或尿液检查取代。
至于临床治疗则常用 CURB-65 或者 PSI (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肺炎严重度指标)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住院。陈亮宇表示,肺炎的临床治疗是依照可能致病原的种类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与感冒单纯的症状治疗并不相同。
要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目前国内疫苗包括 PPSV23 多糖体疫苗与 PVC13 结合型疫苗,这两种疫苗能涵盖常见肺炎血清型的前 5 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效力。多糖体疫苗 PPSV23 主要是 *** B 细胞反应以产生保护力,对于长期免疫记忆 *** 效果较差的高龄者,至少可提供 3?5 年的保护效力,国内 75 岁以上民众可免费施打。
此外,结合型疫苗 PVC13 与白喉杆菌蛋白结合,能提升疫苗施打后的免疫记忆,因为可 *** 体内 T 细胞产生长期免疫记忆,如果以过去 PCV7 资料推估,延续免疫记忆可达 5-10 年以上,再次施打更具有加乘效果。
要预防感染肺炎,需注意达到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维持良好个人及环境卫生等基本生活型态,最好能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于封闭空间内。免疫力差的高龄者与幼童,尽量避免到过度壅挤、通风不良的场所,更应保持双手清洁,避免碰触眼口鼻等。陈亮宇也呼吁,本身为肺炎患者应遵循呼吸道卫生及咳嗽礼仪,且照顾者宜妥善处理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处理后更应立即洗手,以免受到感染。
什么是社区型肺炎?
常见的社区型肺炎致病菌种类多,包括肺炎链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克雷白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美国疾病管制局( CDC )统计,超过 3 成以上的社区型肺炎,祸首都是肺炎链球菌,除了会引发中耳炎、脑膜炎外,也可能造成败血症而致死。
肺炎与肺结核、肺癌有关联性吗?
陈亮宇解释,肺结核也属于肺炎的一种,只是结核菌的特性是生长速度很慢,且治疗不易,必须耐心服药达 6 个月或以上,属于第三类法定传染病,必须强制通报。如果肺结核型转变成大范围的肺纤维化或肺塌陷等结构性变化时,将来反复发生细菌性肺炎的机会将比一般人来得高。
至于肺癌因为会造成支气管阻塞、肺叶塌陷或肿瘤中心坏死等状况,也容易产生续发性细菌性肺炎。而一般人担心反复肺炎是否会造成肺癌?目前缺乏证据支持,但因肺炎与肺癌有***同的危险因子如抽菸、 COPD 等关联,或许应从改善生活作息做起,才能降低罹病的风险。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