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拼车变绿:沉没、烧钱、焦虑

来自Canva的地图

以橙色为主色调的滴滴,突然变成了绿色。

近日,滴滴出行在其官方微博中宣布,旗下滴滴拼车将正式更名为蔬菜拼车,拥有全新的品牌标识——一棵绿色的蔬菜,还邀请了人气偶像ofo和郝作为新的品牌大使。

对于此次更名,滴滴表示,青菜既是每个人的日常需求,也是健康的,也代表了拼车造福大众、环保的产品定位。更名后,青菜拼车也推出了很大的补贴来吸引用户。

低价蔬菜背后

青菜拼车补贴不一样。

滴滴希望品牌独立后,青菜拼车继续推动用户享受线上汽车座椅,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保证全国价格。于是滴滴率先行动,同时还推出了很大的优惠和补贴,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选择绿色蔬菜拼车。

综合来看,青菜拼车有三大优势:安全、准时、价格低。

首先,带菜拼车保证了和滴滴出行一样的高安全标准。安全一直是滴滴最痛苦的伤口。之前的安全事件让很多人对滴滴司机产生了偏见,加大了对平台司机的监管,青菜拼车也有快车司机服务、行程分享等功能。

其次,在青菜拼车上推出了“准时宝”功能。为了省去用户担心拼车路线来不及,青菜拼车为用户承诺了最晚到达时间,并表示如果实际到达时间晚于预期时间,将按照每3分钟1元的力度进行减单。

最后,青菜拼车被给予了很大的优惠,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青菜推迟了滴滴拼车的“拼车起步”功能。拼车不成功不派车,拼车成功可享受五折优惠,保证全价,不增加堵车。而且还有在线拼音乐游戏,淘汰的团体越多,优惠力度也会越大。

不难看出,除了必要的安全升级,青菜拼车推出的福利与滴滴拼车几年前刚推出时是一样的。通过大额补贴和优惠,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其中,让用户找到性价比和效果的平衡点。

但不管是更名还是重金补贴,滴滴此举依然是通过烧钱寻找新的增长点,就像那些做了“百亿补贴”的平台一样。甚至目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低价或向下沉

抢占下沉市场有两种方式:砸钱补贴和亲戚社交。

滴滴用菜拼车做的补贴自然属于第一种方法。通过更便宜的打车价格和各种补贴,原本不会选择打车出行的消费者会选择拼车带菜,从而增加滴滴平台的用户数量,稳定滴滴刚刚实现盈利的核心业务。

几个月前,一个名为“花猪”的网约车平台突然在多个三四线城市上线,以非常诱人的价格和极低的司机门槛吸引了大量乘客和司机使用该平台。因为价格低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人称之为“出租车版拼多多”。

当花小猪占领底线市场,很多人说网约车市场会重新划分,滴滴行业巨头的地位会受到威胁。然而最近滴滴一直没有撇清两者的关系,突然宣布“花猪出行”是其新业务。

如今,很明显滴滴对下沉市场的执念是以同样诱人的补贴和福利推出的。

打车的行为和下沉市场略有矛盾,因为消费能力决定消费习惯。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在出行时会把更多的选择放在公共交通上,在更紧急的情况下会选择打车,这也决定了滴滴的主战场还是在一二线城市。

下沉市场必须发展,原因很简单。第一,滴滴现在在一二线城市的网约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下沉市场是一个等待开发的新的增量市场;其次,为了防止下沉市场出现新的网约车平台,威胁到滴滴的地位。

拼多多的崛起让很多平台看到了市场下沉的重要性,滴滴就是其中之一。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其百亿补贴和社交电商。而在线租车是以陌生人为基础的,很难通过社交吸引朋友参与,这让滴滴只能选择花钱补贴。

但在如今的情况下,滴滴的烧钱能有效果吗?

烧钱还是可行的?

在补贴遍地的当下,烧钱未必能换来增长。

高额补贴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和用户,拼多多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似乎这种烧钱促增长的模式成了灵丹妙药。只要你肯大力烧钱,流量自然会进来。但是在所有平台都在疯狂烧钱之后,流量应该流向哪里?

这是滴滴难以通过烧钱实现增长的第一个原因。滴滴可以通过降价吸引用户进入平台,竞争对手也可以。无论是高德还是曹操,这些新生力量都拥有比滴滴更轻的资产模式,也可以通过低价吸引用户。

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即“羊毛党”,在收割羊毛后,转向另一个“战场”继续收割。这样的消费者无法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也很难对平台做出长期的贡献。

第二个原因出现在滴滴平台的司机身上。网约车平台需要两股力量,一个是出租车乘客,一个是司机。滴滴的大优惠虽然让消费者占了便宜,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司机的收入。

司机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程一价,堵车不加价”。此前,花猪上线后,很多司机表示高峰期接单容易遇到拥堵路段,但全程一口价的规定,让司机多花了时间,只能拿到一单的价格,对司机很不友好。

第三个原因在于滴滴本身。滴滴这样烧钱的举动还有资金支撑吗?虽然滴滴最近一直说滴滴在核心业务上实现了盈利,但核心业务并不等于滴滴整体。而且,最赚钱的顺风车业务整改后,滴滴的盈利能力依然是老大难问题。

高额补贴后,自然会引发行业价格战,滴滴已经亏损多年。滴滴能承受价格战带来的负担吗?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看似不合理的举动,似乎很好地解释了滴滴自身的焦虑。

滴滴难掩焦虑

滴滴的焦虑不仅是现在,还有未来。

滴滴的程维宣布滴滴三年“0188计划”后,滴滴的动作一直不断。今年3月,我推出了“滴滴跑腿”业务。4月份进入货运行业,开始招司机。5月,我推出了一家国际旅行社,并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突破。转眼间,顺风车业务也在6月回归。

什么是“0188计划”?即日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总旅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过8亿。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个三年计划?很简单,滴滴需要通过出色的表现,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投资人的青睐。

显然,单纯依靠网约车服务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于是我们一次次“破圈”,一次次寻找新的增长点,焦虑的滴滴不断做出试探。

曾经三巨头TMD中最受市场青睐的滴滴,即将被拼多多挤出TMD。这种天与地的差距,也说明滴滴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故事重回成长轨道。去哪里找新故事,是滴滴今天的焦虑。

但是滴滴有一个更长远的焦虑,关系到他的未来。基于网约车服务扩张的分支并不是滴滴的终点。滴滴的未来在于智慧交通,这也是滴滴大力发展难以变现、烧钱的自动驾驶业务的原因。

遗憾的是,智能交通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要实现基于无人车的大规模智能交通,业内普遍的看法是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但20年,不仅滴滴买不起,市场和投资人也买不起。任何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和不确定的未来买单的人,都难免犹豫不决。

即将失去市场青睐的滴滴,如何让市场相信其智能化的未来?这不免让滴滴焦虑。所以滴滴需要通过不断寻找新的增量来讲述自己的新故事,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从而实现自己的智能化未来愿景。

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ID:Liu quan 110+00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