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教学更好。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趋势。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看完这两个模块,对课标中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合理使用?有效整合?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就是要把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困惑,教师可以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六讲: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技术。听了这次讲座,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思考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或教材适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些内容能发挥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功能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用和不用有什么区别?信息技术让教学变得更好了吗?
?讲授“四边形内角和”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边形纸片,先猜测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再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报告:分别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总和是多少?但是很多同学测出来的四个内角之和由于操作误差并不是正好360,有的大于360,有的小于360。很多同学在课前就已经知道“四边形的内角之和是360”,那么怎么才能测出结果不是360呢?虽然学生也知道是因为操作失误,但总觉得遗憾。此时,作者将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一个任意四边形,选择几何画板的“角度”功能,将任意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测量为360。如上图所示,112.99+98.66+67.39+80.96 = 360,比动手测量更准确,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具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如下图
?教师可以利用必要的信息技术,适当增加练习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使用IRS反馈装置进行选择之前可以独立思考,及时呈现学生的答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正确率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有效的参与和实践。比如在教“平面图形的区域排列与复习”的时候。练习中有一道题如下:一个矩形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如图,单位:cm)。原矩形面积为()cm2。①20 ② 40 ③50 ④以上都不对。
该题学生错误较多,33名学生选择(2)占60%,只有14名学生选择(3),(如图)。
说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不理解,或者是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导出的挖填法转化为矩形的负迁移。他们认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推拉前后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高4=40。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推理的基础上,利用矩形框学习工具,让选择(3)的学生上台演示、讲解。再仔细审题:原来是一个矩形框,在画的过程中变成了平行四边形。4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度,40是平行四边形画好后的面积。然后推回去求原矩形的面积,长10,宽5,那么矩形的面积就是50。通过框架教具的演示,发现矩形框架在绘制过程中发生了变形,但周长不变,面积发生了变化。(如图)
学生首先使用反馈设备进行选择,并及时生成学生的答案。统计图显示了每个选项的答案数量和百分比。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学生知识的混乱中,提高课堂效果。
疫情期间,我学习了三个多月的网络课。为了巩固鼓楼区“空中课堂”的学习效果,笔者利用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开设了“西沃云课堂”直播,力求通过直播教学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直播过程中利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采用“学生举手”“邀请学生上台”等功能,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及时在线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加强课堂即时互动交流。但在学生练习环节,直播开始时,只要求学生在留言区输入答案或选项,结果发现很多学生跟风,往往跟着这些先输入答案的好学生的答案来完成答案。于是作者改变了交互方式,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发布了一个“答题板”,让学生在线答题。(如下图所示)
这样,每个学生都应该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数据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速度和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 * *师生合一。
?所有的信息技术都是为了教学,课堂也要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教学,全面正确地解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补充适当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如福州金山中学教师陈蕾所总结的:“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是很难的。要放下‘执念’守口如瓶,然后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明星!”也希望自己能把王博士总结的心法“少才多,没才多,慢才快”落到实处,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多,不要付出太多,不要想着提速,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