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靴子
隔壁有两个男孩,大的7、8岁,小的3、4岁。每天都要承受他们踢来踢去带来的不安感。这种声音在周末的早上特别刺激。真的,更刺激的是跑完一圈突然停下来。你不知道下一个什么时候出现,可能两秒后,可能两分钟后,但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我经常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一个朋友说她小时候出去玩,到了吃饭的时间,她妈妈打了两次电话如果不回来,那么...嗯,这顿饭她不用吃,所以她有个规矩,一听到喊声就回家吃饭。现在有多少家长愿意放弃?你甚至可以为了一顿饭,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陪孩子打架;也有家长强行喂饭,委婉的说是怕弄脏衣服,吃的少。还不如承认你作为家长是为了省事省心,干脆赶紧补上。如果他不吃,证明他不饿。
以前孩子吃饭不准看绘本,不准在别人“门口”夹菜,不准跨筷子。现在孩子吃饭需要看Ipad动画片,长辈要等孩子吃完才能吃饭...小时候,姐姐在自己家里捡了一毛钱,偷偷买了糖果。从她捡起来开始,其余的动作都在她妈妈眼里。她回来后,被罚站了一下午。从此,她有了规矩!很多人觉得那些所谓的限制没用,真的不是因为这些“小事”才长成凤凰的。但是我觉得潜移默化的东西会影响你长大后对人对事对人生的态度。
3-5岁的孩子属于好奇、探索、模仿阶段,但也能隐约听懂人话。5岁以上的大多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白你的意思。有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刚上飞机就给每一位乘客送上了自己的零食,并真诚地祈求以后大家的理解,因为孩子调皮,她尽力维护。或许故事说到底太理想化了,但说明态度很重要。
对于跑路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孩子太调皮了,管不了,还能天天打架?请仔细看看这句话的问题。小孩子很调皮。不管调皮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热爱运动是好事,影响别人是相对坏事。控制不了?你不想做。还能天天打电话吗?谁让你打架的?如果成功了,为什么还需要未来的警察?
如果你腾出空间给你的手机,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游戏,看书,搭积木……也许他就不会到处跑了。如果他打碎了你几千个茶壶,你会“教训”他吗?是啊!因为涉及到你的利益,而且孩子跑来跑去影响别人,可以不理你,专心玩手机。这大概就是你不作为的根源,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你不想想办法解决。
很多家庭误解了西方的开放教育,忘记了祖辈的规矩。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好就生了孩子吗?还是孩子太调皮了?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儿子,另一只靴子什么时候落地?
关注小Q,请留言,一个说话像提琴,却总在纸上谈兵孩子教育的小Q,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