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暗器有哪些种类以及有哪些特征?
暗器可分为手掷、索击、机射、药喷四大类,每一大类中均包括若干种。
手掷类暗器有标枪、金钱镖、飞镖、掷箭、飞叉、飞铙、飞刺、飞剑、飞刀、飞蝗石、鹅卵石、铁橄榄、枣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铁鸳鸯、铁蟾蜍、梅花针、镖刀等;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机射类暗器有袖箭、弹弓、弩箭、紧背花装弩、踏弩、雷公钻等;药喷类暗器有袖炮、喷筒、鸟嘴铳等。
在所有暗器中,手掷类暗器应用最广泛,式样也最多。
飞镖,又名“脱手镖”,有三镖,有三棱、五棱、圆柱等形状,前面均为尖头。镖的末端常系有红绿绸布,叫做“镖衣”,长约8厘米,有助于镖稳定飞行。
相传飞镖源于西域,北宋时期,四川僧人性圆家得此技,后传至中原。清代,武林中几乎人人都学此技,此后依然流行。
金钱镖,即把旧时的方孔铜钱当镖来用。一般的金钱镖,多是将铜钱的周边磨得锋利,犹如刀刃,掷出时飞旋而前,仗恃其边刃伤人。功力深者,可不用磨刃,直接凭腕力而掷出伤人。但铜钱分量极轻,能练好此技殊非易事。
清代末年,银元为通行货币。银元分量较重,平时多有携带,因此也有人以银元代替铜钱作为暗器。
掷箭又名“甩手箭”或“摔手箭”,因必须甩腕发出,故名。掷箭完全用细竹制成,箭杆浑圆,前端削尖,后不加羽,犹如一根削尖的竹筷。因此物取材甚易,制作简便,所以武林中人学者极多。艺成之后,又可举一反三,凡细短之物,如筷子、树枝之类,皆可顺手掷出御敌。
但竹箭轻飘,练成不易。一般是先练较重之铁箭,再练装有铁镞之竹竿箭,最后才能练竹箭。相传掷箭源于嵩山少林寺,在唐时少林寺僧昙宗即创此法用为暗器,唯不轻易传人,相戒每一代以一人承衣钵,免绝传。至清代初期才流传到社会上。
飞蝗石是有棱角的细长状坚石,因其外形略如蝗虫,所以叫“飞蝗石”,飞蝗石平时贮于袋中,悬于腰间。
鹅卵石就是河滩上的椭圆形石块。飞蝗石和鹅卵石都是易见之物,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武林中十分流行。
梅花针也是一种罕见暗器。其构造是5枚钢针在根部相连,击中敌身后,分刺5点,状如梅花5瓣。针的长度约为3厘米。梅花针在武林中的历史相当久远,但后世已近绝迹。
乾坤圈是铁制圆圈,直径约15厘米,内外沿全部开刃,抛出后以旋飞击敌。艺精者可一手抛出两圈,但练成不易。曾有武林高手掷出一圈,将丈余外的10支蜡烛一下齐腰截去,令观者大为赞叹。
如意珠指人们随手把玩的钢球或玉球,也可用山核桃。后世武林中人所用的如意珠,多为形制较小的钢珠,重量较轻,便于携带。相传为蜀山派独门暗器,百炼融成之钢珠,其珠细小为暗器之最,用时以两指拈之,一指弹射,专打软麻穴位。
在索击类暗器中,最常见的是绳镖、流星锤、飞爪、软鞭4种。
绳镖是在钢镖尾部系一长索。钢镖比普通飞镖略大,头尖尾广,尾部为圆形,有一铁环,用以系索。绳索长可达10米,平时可将绳镖缠于腰间。
绳镖是用臂腕的抖甩之劲将镖发出,可击较远之敌,发出后又可立即收回。只是由于绳索较长,取准不易。
清代末期,河南卫辉府有一董姓镖师颇精绳镖绝技,曾在煤油灯的白瓷罩外斜放一枚铜钱,董某于两丈外骤放绳镖,应声击中铜钱,而灯罩完好无损。
北京天桥有个叫孟继永的武师专门表演绳镖。孟继永是河北武邑人,是镖师出身,在北京时已经60多岁,他把绳镖叫做“甩头一子”。
流星锤是将长绳末端系上铁锤,掷出以伤敌。铁锤外形,或做浑圆,或做瓜形,或做多棱,重数斤,最重者可达10余斤。铁锤后部有两眼,穿以铁环,长绳即系在铁环上。绳长约数米。因铁锤冲力很大,所以不宜用一般麻绳,多用蚕丝、人发及鹿脊筋细丝混编而成,使长绳既柔而且韧,不易断裂。
流星锤主要握持绳索中段,进行立舞花、提撩花、单手花、胸背花、缠腰绕脖、抛接等花法练习,其花法同棍花和大刀花。
清代末年,陈萝夔善用流星锤,曾于两丈外击石柱,每发必中,接连击断4柱。陈萝夔所用流星锤,是以熟铜铸成,长绳粗过拇指。陈萝夔对友人说,他练此技已有10年,但仅右手尚可,左手取准稍差,还需苦练。
飞爪是一种很厉害的暗器。爪为钢制,略似手掌,有5个钢爪,每个爪又分3节,可张可缩,其最前一节末端尖锐,犹如鸡爪。钢爪掌内装有机关,可控制各爪。钢爪尾部系有长索,与机关相连。以飞爪击人,只要将长索一抽,钢爪即猛然内缩,爪尖可深陷入肉,敌人万难摆脱。
清代,山西荣康以此闻名,号称“飞爪天王”,后将此技传给天津镖局毛某。毛某艺成后,走镖时竟不插镖旗,只在镖车上悬一飞爪。群盗一见此物,即自行退避。
机射类暗器以袖箭最为常见。袖箭有单筒袖箭和梅花袖箭两种。这两种袖箭都是将箭筒缚于小臂处,筒之前端贴近手腕,用衣袖遮盖。箭筒内有弹簧,筒上装有机关,一按机关,筒内小箭即向前射出。
单筒袖箭每次只能装入一箭,射出后必须再装箭。梅花袖箭一次可装入6支小箭,正中一箭,周围5箭,排列成梅花状,可连续发射。
袖箭的箭杆用细竹削成,长约20厘米,前端装铁质箭头。单筒袖箭的箭筒用铜铁铸成,筒顶有孔,为装箭处。筒前开孔,为箭射出处。筒内装有6个小管,每管可装一箭。
袖箭用机括发射,取准既易,力道又猛,而且极难防范,所以最受武林中人欢迎。相传单筒袖箭为北宋时期云阳白鹤宫霞鹤道人所创。
清代末期,山东泰安徐石荪精于此技,人称“小养由基”。徐石荪先向空中射出一箭,旋即装箭再射,第二支箭正好击中第一支箭的箭镞,第三支箭又击中第二支箭的箭镞。连发5箭,箭箭如此,人称“对口箭”。
梅花袖箭相传为明代刘綖所创,从此风行武林,山东李儿洼的李姓最精此技,有李天寿号称“神箭”。李天寿的第七世孙李佩更是技艺惊人,凡死靶活靶,无不百发百中。李佩早年曾入绿林,后改行保镖,群盗震慑,呼之为“穿云箭”。
还有一些暗器很难归入以上四类,如吹箭、手指剑、钢指环、手盔、匕首、手锥等。
吹箭是将细小竹箭藏于吹管之中,临敌之际,用力在吹管一端一吹,竹箭即从管的另一端射出。吹管为竹制,短吹管长约25厘米,长吹管长约50厘米,两端开口,外观光洁,刻有纹饰,也可当短棍使用,古代武林中颇为盛行。
手指剑是套在指头上的微型短剑,钢指环是套在手指上的钢质圆环,手盔是套在手背上的钢套,有突起处。匕首属于短兵器,武林中人常把匕首藏在腰间,或掖在鞭筒里,可随时拔出用于袭敌,于是又成了暗器。
手锥用铜或铁制成,末端呈三角形,后边有柄,全长约20厘米,可藏于袖中,出其不意击人。清代喇嘛多随身携带铜质手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