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数学“连增连减”教案

作为一个勤奋的教育工作者,你要时刻写好教案,这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写教案?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数学“偶数加减”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学前数学1教案“连增带减”的教学目标;

1,知道加减公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连续加减法的口算。

3.初步感知连续加减法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理解连续加减法的意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用文字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流和合作。

2.理解持续减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智能屋)

老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智能室玩。智能房间里有很多聪明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看,四只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课件)

长颈鹿、小狗、乌龟和小猫

2+3 4+0 9-3 8-1

5+4 4+3 6-2 9-0

老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哪怕给你带来话题!(请四位同学回答)

2.摘要

老师:今天,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小动物的问题。你真的很了不起。希望你能在智能室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二,探索新知识

(一)探索甚至补充

1,说图的意思。课件演示鸡图(动态)。请仔细观察。

(1)老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有五只鸡在吃米饭,先来了两只,然后来了一只。)

(2)老师:根据你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个* *里有多少只鸡?)

学生复述图片,说出名字,同桌说,一起说。

2.试试这个公式。

老师:要知道一个* * *,有多少个,我们能做什么?(补充)为什么?

(1)学生口头陈述。5+2+1=

(2)读公式。(老师:这孩子读得真好。请跟他读。)

(3)比较不同。请观察,这个公式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区别?-有三个数字,两个加号)

(4)总结:像这样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续加法。(董事会:贾立安)

3.讲道理。

老师:你会计算这个公式吗?(名称:5+2等于7,然后7+1等于8)

让学生说,一起说,同桌说。

(2)探索持续还原

1,说图的意思。

老师:你帮助小鸡解决了问题。他们很开心。过了一会儿,发生了什么?

(有8只鸡。他们中的三个先逃走了,然后是两个。还剩多少?)

给这幅画命名(和贾立安一起)

2.写出公式。

(1)老师: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减法,为什么?

学生表格。(黑板:8-3-2=)同时阅读的公式。

(2)老师:这个公式和前面的减法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持续还原)

(3)总结:这样,一个数连续去掉几个数,就连续减少了。

3.讲道理。

老师:你会计算吗?(首先8-3等于5,然后5-2等于3)

同学说,齐说,同桌说。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法。计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左到右计算。

第三,练习巩固

老师:智能室里还有很多聪明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孩子来回答。请帮助这些小动物。

1.课件中有燕子和猪吃西瓜的图片。(请复述图片的意思,然后在课本上计算并解释。)

2.课件展示了柱状图和三角形图。(方法同上)

3.公式(折叠卡)。——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4+1 6+4+0 4+3+2 2+2+4

8-5-3 9-5-4 10-6-2 8-0-6

4.申请。

在智能教室的商店里也有许多数学题。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展示形式。

食物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油炸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你选择多少种食物?你需要多少?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贾立安。把公式写在作业纸上。然后和全班交流)

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

(持续减少。4人一组讨论并写下公式)

学前数学教案二“连增连减”;

在教授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连续加减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口算,学会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渗透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减法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连增连减”的含义,掌握了“连增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系统地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导读:今天,孙老师给唐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我想请你帮我解决它们。你愿意吗?

1,公式接龙

给我看小黑板:

老师:孙老师也问我从这两组问题中发现了什么。你能帮我找出每组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吗?

(说出要回答的学生姓名)

老师:第一个公式的数字正好是第二个问题开头的数字。孙老师说,根据这四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公式。你想试一试吗?

(小组讨论,报告公式:)

老师:像这样的一个公式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分别称之为“连续加法”和“连续减法”。

(板书题目)

让我们进一步研究“连增连减”

第二,主动探索了解。

1,教学实例1:

老师:现在老师让你欣赏一个故事。

星期天,小红去郊区外婆家玩。她看见她的祖母摘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心想:我都长这么大了,也该帮奶奶做点家务了。于是,她找了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的南瓜带回家。第一次运了四个,第二次运了两个,第三次最大的给小红,小红* * *,多少个?

听完故事,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看一张挂图,回答问题:(1)奶奶挑了什么?

(2)谁帮奶奶运南瓜?

(3)小红第一次带了几个?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出货多少?

(6)小红一* * *运了多少?

最后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出公式。

学生回答:4+2+1=7。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老师:“4”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那“1”呢?谁能完全说出来,先算什么?又是什么?

2.在书的第58页,考虑做第二题。

学生:过去树上有四只鸟。三只鸟第一次飞了进来,又飞了三只。现在有多少只鸟?

(学生独立完成,将表演命名为“4+3+3=10”)

老师:这个问题首先是什么?又是什么?

3.教学实例2

举一个例子2挂图。

学生交流,说出意思。

学生:以前丝瓜架上有8个丝瓜。我哥第一次挑了三个,第二次挑了1。还剩多少?

学生报告公式“8-3-1=4”

老师:“8”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思,“1”是什么意思?这个公式首先是什么,然后是什么?

4.在书的第58页,考虑做第三题。

学生:池塘里有9只小鸭子。第一次两只小鸭游走了,第二次四只小鸭游走了。池塘里还剩多少只小鸭子?

学生独立完成,一生表演“9-2-4=3”。

老师:这个问题首先是什么,然后是什么?

第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老师:今天,我们的孩子学习非常努力。现在老师就要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1.学生自主练习册第58页,想想做1题,* * *和修改是一样的。

2、展示小黑板:连接

说出学生的名字并回答他们。

第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第4、5、6题)

五、思考问题

找一个填充数字的规则:1,2,3,5,8,()

在□中填入数字,使横线和竖线上的数字之和为10。

六、全班总结

老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新内容?应该先计算什么?又是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从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游戏开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总是注意与学生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它避免了计算教学中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中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