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步入社会,该不该去大公司求职发展?
第一步:职业规划,有目标才有方向;我看过很多实习生和年轻人来公司咨询的案例。主要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一般有计划,有想法,但在实践中有疑问。我很喜欢这种朋友,因为他们问的问题很具体,我也能给出具体的答案。
第二种人没有明确的方向。他们就是想问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弥补遇到困难后错过的机会。和这样的小伙伴说话,我自己也经常觉得很难过,很焦虑,但是又无能为力。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好的工作也会迷茫。
因为好工作的定义每个人都不一样。
举几个例子:
不管华为好不好,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公司平台,华为都是国内一流的平台。但是新员工需要军训来压抑自己的个性。如果你觉得无法接受,你该怎么办?
四个都不错,起薪有保障,涨薪稳定,晋升预期明确,但是不喜欢枯燥的审计工作,想做营销。我该怎么办?
宝洁怎么样?这就是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来自宝洁的营销人员在市场上肯定会被抢,但是你性格内向,不喜欢营销。我该怎么办?
第一份工作好不好,不完全取决于钱和公司的声誉,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并不复杂。从自身能力、兴趣和市场需求出发,我们制定了:
“X年,我想做什么行业和公司,想影响什么样的人?”
25岁能做什么,5年后却能受益匪浅?
23 -25岁是一个很特殊的年龄。离开安静的校园后,生活开始狂奔,事业、爱情、家庭、孩子接踵而至。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方向,即使顺利,也会因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焦虑。
对了,我这些年遇到的小伙伴中,除了有计划和没计划的,还有一种人叫假装有计划。
比如那时候我以为自己有目标,但是目标不明确,实际上走到哪都是去哪。
学生时代,我根本没打算毕业。我在电商公司实习过,在外贸公司实习过,做过学校老师,做过翻译。说到职业规划,就是关于升职加薪,管理晋升。这个目标太宽泛,对我找工作没有指导意义。
我想去外企,但是去国企面试发现人家福利很优渥就改变了想法。
本来想去大公司,后来创业公司给我的钱多了,我就去了创业公司。
最后发现吃了大亏。刚开始钱很多,也就是每个月一两千多。但是初创公司并没有完善的加薪制度,在初创公司的工作也不能给我很好的背书,导致三年后我拿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工资还是5000。
说多了都是泪。其他人写工作场所,分享他们的成就和经验。只有我一个人在写血泪教训。
第二步:行业选择:你想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现在,我所有的朋友都想去互联网行业,包括我。
但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规划而适合互联网公司的呢?有多少人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的火爆才想进去的?
领英的研究报告《首次洞察工作趋势》发现:
80后第一份工作的首选行业为:互联网9.7%,高科技8.3%,电子芯片6.1%;90后互联网成为主导公司(17.7%),其次是金融8.2%,高科技6.1%,都没有互联网行业多。
理论上,如今不同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互联网找工作越来越方便,应届毕业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其实职场新人都是来互联网的,求职之路越走越窄。
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不再像几年前那么性感——公司不再是说拓展业务,做大规模,设计几百万的产品或活动;而是为了控制成本,每件产品的利润和转化率。
我一个BAT出身的大哥前两天跟我聊天说:
中兴通讯(下岗高管跳楼)将在互联网五年内大概率发生...
我知道每个人都喜欢互联网,但它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没有正确的方法,只有适合你的方法。
进入互联网行业,你可能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通道,但同时你也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些个人时间;如果你身体不好,你应该更加谨慎。互联网行业不适合身体不好的朋友。加班是一回事,精神压力更严重。我在几个朋友都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直到我觉得很压抑...
如果你追求稳定,那么国企和政府机关相对更适合,但那时候你放弃了职业发展的速度。
选择稳定并没有错。岳明还是基层干部的时候,就把畅销书《明朝那些事》编了码,放到了互联网公司。他是65,438+0,000%没办法腾出码字的空间。
当然,我会鼓励有明确规划,有充分准备的朋友去互联网公司,因为刚毕业的朋友,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可以花一些私人时间在自我提升上,获得更好的工作背书,学术背书,项目背书,为以后的升职加薪,跳槽做准备。
如今,选择互联网行业显然是最受职场人青睐的方向。但是互联网行业有很多不同,哪些公司是真正的风口,哪些公司只是蹭了互联网的名头,这就需要新人仔细辨别了。
第三步:公司选择:越了解公司越了解选择:关于职场第一份工作,我已经说了我的看法:
就算被骂也要说:刚毕业,不要去初创企业。
尽量选择大公司,容错率更高,成长基础更好,未来跳槽的背书更好。你所有对小公司的认可,到头来都是一种错觉。
但是,在文章的评论里,很多朋友抱怨:“这还用说吗?想去大公司,但是没有机会。」
是的,求职面试是双向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都有幸进入大公司。
选择小公司,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一定要特别谨慎。
如果你想在以后跳槽的时候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你需要有一个待遇不错的企业做背书。通过第一次求职,我们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提供好的背书,所以把小公司里的潜力股挑出来很重要:
要避免上当受骗,重演李文星的悲剧;
要避免进入没有事业心的小公司,导致以后跳槽缺乏好的背书;
为了避免跟错领导,好领导往往会帮助我们快速适应职场,而坏领导往往会伤害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以后的求职。
网上有足够的信息,关键是我们需要学会寻找和整理有用的信息。
例如
找工作的时候,李文星花了65438+10万多在所谓的培训班上,却没有学到有价值的课程。
但在选择工作时,他并没有花精力去调查目标企业“北京克兰”的问题:这家公司在天津根本没有分公司。
前车之鉴,当心招聘网站的魔鬼之手。
以我自己为例。每次面试前,我都要花至少3个小时去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同时确保自己在面试时充分了解公司的需求。我会事先做一个调查,包括:
行业情况(属于哪个子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公司信息(是否上市,融资情况,上市时的财报和券商审核,未上市时的融资和36Kr的审核消息,覆盖城市和工作地点...)
公司结构(该职位向谁报告?带多少人,部门在公司内部的定位...)
产品信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核心产品是什么?B2B业务,问客户是谁;B2C业务问覆盖什么样的人群;互联网产品关注日活和月活APP百度指数下载量)
竞争对手(公司核心产品的竞品有哪些?他们的融资情况如何?公司和竞品在细分市场如何排名?)
老板和创始人(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你的直接老板很重要。在LinkedIn上搜老板简历,挖一些背景资料,上知乎看看公司过去的一些评论和回答,是我的必修课;对于小公司来说,制度并不完善,很多工作都要靠创始人的推动,所以创始人的作用很重要。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能找到融资,找到合适的业务方向,就会无能为力,疲惫不堪。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想加入小公司的职场新人来说,了解公司、产品、竞品、创始人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太会用搜索工具的朋友,可以直接用懒人工具用眼睛查,用不了多长时间。
我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在上下班地铁或者午饭准备工作面试的时候,留出一些时间打游戏看小说,也没什么损失。
很多小公司不太好招人,所以会在面试中夸大公司,甚至吹:蓝海行业,公司扩张很快,明年就要上市了...但实际上公司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求职者,就像HR会确认每份简历的真实性一样,你也需要确认面试官的介绍是真实可靠的。
说了很多,你可能会发现,我并没有提到我的第一份工资。
第一份工资很重要,但相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我经常跟年轻人说,如果不是太缺钱,就尽量挑大公司,不要挑工资高的小公司。
我的第一步不太顺利,但是第一份工资挺高的。我是05年毕业的,工资4000+,每月津贴2000,比很多刚毕业的同龄人都高。
但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这个所谓的高薪束缚了我。让后续的职场非常坎坷。
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努力追赶,幸运眷顾了我。但我一直认为,如果第一家公司选对了,也许我今天会发展得更好。
当时太关注一个月1000-2000多的收入,却忘了职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职场第一年工资1000多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对方向,未来的钱可能不止30-40万年。
把这些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