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威胁跳楼退学怎么办?

世卫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的心理咨询,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仍是陌生或无法接受的。

从今天开始,心理一点推出“走近心理咨询室”专栏,带你更贴近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帮助你对心理咨询有更真实的认识。

我们相信,与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堆砌的说教相比,真理自有其至关重要的力量。

国民手游《王者荣耀》走红后不久,有一对情侣带着一脸愁容和他们的孩子来找我。

这对夫妇告诉我,他们正在读高中的儿子陈骁(化名)因为沉迷于《王者荣耀》而厌学。越陷越深后,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打游戏。当他不再上学,不让他玩的时候,他威胁要跳楼自杀。最后,他沉迷于自己,甚至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角色,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

(父母不让陈骁玩游戏,但陈骁威胁要跳楼。)

为了救他们唯一的儿子,陈骁的父母尝试了各种方法。然而,无论是强迫还是去看老师或医生,所有可用的方法都用了,但都无济于事,他们只能整天呆在以泪洗面。“人生完了,不知道以后要为谁而活。”夫妻俩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自责和无奈。

但是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对这个孩子不起作用,因为传统模式是寻求和帮助的关系,需要来访者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但是这个孩子已经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他不主动寻求帮助。长此以往,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同时我发现网瘾的根源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背后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从孩子本身的角度切入并不全面,所以我决定采用“团队干预法”,家长和学校都参与其中。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除了游戏,男生还有一个爱好——画画。这成为干预的突破口。

我让男孩的父母送他去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同时,我在团队里安排了一位同样对艺术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和他一起学习。通过经常向男孩请教绘画技巧的过程,逐渐建立了男孩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个体根据个人经历反思性理解的自我。但自我同一性不是给定的,而是个体行动系统延续的结果,是个体反思活动中必须例行公事地创造和维持的东西。

因为得到了别人的充分肯定,男孩被激励着努力练习,后来得到了校长的认可,成为了学校的兼职助教。白天作为助教,陈骁的父母惊喜地看到陈骁不再像以前那样通宵打游戏,干预开始见效。

后来,学校以月薪8000元聘请陈骁为专职教师。陈骁对这份高薪工作非常满意。

眼看时机成熟,我开始收网。

工作三个月后,男生被学校人事处通知,学校的招聘政策变了。没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教师只能拿到2500元。从最初的8000元到后来的2500元,巨大的差距让这个没有经验的男孩一下子明白了父母说的话。没有学历,未来在社会上必然碰壁。辍学几个月后,男孩决定自己重返校园。

在的几个月里,每天看到孩子们醒来,陈的父母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亲子关系薄弱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事实上,在咨询之初,由于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有限,陈的爸爸妈妈对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非常不愿意把娇生惯养的儿子从家里推到社会上工作。众所周知,孩子会有网瘾的问题,家长教育不当也逃不掉。

在我以前所在的很多网瘾问题治疗案例中,我发现孩子会沉迷游戏,很多都与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有关,这反映了家庭本身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

所以,当父母讨厌沉迷游戏的孩子时,请先反思一下,你的孩子是在用游戏来满足哪些内心的不足,是不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还是孩子在学校有问题?

其次,面对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要避免反应过度,容易适得其反。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一顿后,从四楼跳下。9月22日,杭州又有一名初中生因不做作业玩手机,从19楼跳下,当场死亡。

(父母不允许我玩手机。杭州一名初三女生从这栋楼的19层跳下自杀,当场死亡。图片来自杭州网。)

这些悲剧是在警告家长,你严重反对孩子玩游戏,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建议家长不要以敌对的态度看游戏,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告诉孩子你可以玩游戏,但是我们来做个约定,比如你完成一部分作业就可以玩20分钟游戏,双方都要说到做到,帮助孩子逐渐学会管理自己。

最后,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鼓励你带他去心理咨询室。我们会为您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引导您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