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大班0教案的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案“0”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不”可以用“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激发了孩子对数字0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发展视觉感知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孩子真正明白no可以用“0”来表示,由此可以初步理解1,2。

要准备的活动

“0”、“1”和“2”数字卡,一个空盒子,一盘音乐磁带和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言

老师:有一个数码宝宝要来参观我们的第一节课。(老师展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个盒子里。你想知道是谁吗?(思考)

老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东西吗?(不是),什么数字宝宝不是用来代表的?(不用,就用数字“0”),“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老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们好!(你好“0”宝宝)“0”宝宝长什么样?

圆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

老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孩子举起两只小手,藏起一只,再藏起另一只。小手现在还能看出来吗?(看不见,不见了)老师:顺便问一下,没有它我们用什么数字来代表宝宝呢?(游戏又开始了)

老师:现在的“0”宝宝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当我们看到一个“0”宝宝时,孩子们会点头,看到两个“0”宝宝时会挥手,看到三个“0”宝宝时会扭捏。

老师再次展示盒子,放了一些东西进去。老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本书?(一)那么现在可以用“0”宝宝来表达吗?(不,应该用1表示)显示单词卡“1”。再放一句,老师:现在应该用什么数字宝贝来表示?(“2”代表宝宝)给我看单词卡“2”。

第三,游戏

老师:(出示图片)宝宝0带来了很多朋友。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是必要的。让我们看看宝宝0藏在哪里。让我们找到它们,贴在身上,和“0”宝宝一起跳舞,好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在设计第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想给孩子一种神秘的感觉,但是当我打开盒子的时候,孩子愣住了。为什么包厢里没有小客人?问题:我应该用什么数字来代表宝宝?让孩子走出失落的情绪。本来没有“0”宝宝,但是“0”宝宝来参观第一节课了。孩子认识“0”,对它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你知道可以用“0”来表示吗?遇到一个“0”宝宝,两个“0”宝宝,三个“0”宝宝,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做着非常漂亮的动作。就连平时内向的贾杰和薇薇也积极表现自己。最后一部分是与“0”宝宝共舞。宝宝和“0”宝宝藏起来找到“0”宝宝后,孩子觉得很舒服。老师提议和“0”宝宝一起跳舞,把这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快乐的心情。整个活动完全摆脱了传统的老师“提问”“灌输”,孩子“回答”“接受”的机械模式。孩子在活动中是主动的,独立的。

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为两点,1,就是让孩子知道“0”,知道没有“0”。2.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老师们坚持“一个孩子”的主题,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在活动中,教师提供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实现教育目标。

但是这个活动还是有一些不足:第一个环节,盒子打开的时候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里,孩子可能不会觉得失落。如果这部分对“1”和“2”宝宝的初步认识能和上一部分(游戏)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更合理。

百科: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有理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倒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以任意数等于0,除0之外的任意数的0的幂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用作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