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要刨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非常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入手,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意义。“淀粉的痕迹”这一课提到,说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学生洗完手指,然后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再让每个学生把米粒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反映米粒脏,手指脏。米粒和手指是蓝色和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这一刻,学生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太奇妙了。能不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吗?

第二,通过展示动画,激发学习兴趣。科学课是初三学生的新课程,让学生喜欢的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图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比如在“鸟”的教学中,先放鸟的视频,各种各样的鸟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在鸟中,愿意跟着老师学习鸟的知识。

第三,在游戏中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游戏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游戏形式的恰当教学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好。引入新课时,可以用游戏。比如在教《植物的果实》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猜几个关于水果的谜语:“红色的小罐子,里面装满了红色的饺子,吃了红色的饺子,吐出了白色的珠子。”“穿绿衣服,肝水,孩子多,都是黑脸。”学生很乐意去猜,初步掌握了水果的特征,然后就更有兴趣去学习水果的知识。教新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用游戏。比如在教磁铁的时候,老师可以用“磁铁钓鱼”、“巧拿回形针”等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游戏可以用来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游戏的应用使学生从被动的看和听变为主动的说和做,效果非常明显。

第四,利用周围环境吸引学习兴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根本学习方式。要以“探究”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应该在课堂上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做活动”,让他们自由观察、测量、发现、探究、记录。初三上册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课需要在室外进行。在上面提到的“寻找动植物”的课上,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的花池边、树林等地方,让学生带上笔记本、昆虫盒、放大镜、抓捕工具等。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学生们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有些小组发现了蚂蚁、蜗牛、桂花树、榕树、桃树、柳树……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当学生问我关于未知动植物的问题时,我不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而是让他们认真记录未知动植物的特征,回家后上网或去书店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再来和同学交流。通过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吸引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组织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好动是孩子的特点。他们得到新奇的东西,总想打开看看是什么。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做一些东西总是很有趣的。在理科教学中安排一些动手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知识的实际意义,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求。比如我教完电路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做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个男同学发来了自己的“大作”。原来他用的灯头和电池夹都是健力宝盒子做的,但开关其实是用破旧的门栓和橡皮筋做的弹性开关。一个女同学受电路组装的启发,把一打开就响的音乐卡改装到她的笔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装上了“报警”装置。此外,还可以利用围绕教材的活动课时间,精心组织有趣的科学课外活动,做到学做结合、学玩结合、学用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