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在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成长过程,更完整地表达观察结果,大胆说出自己从哪里来。

2.理解十月怀胎母亲的艰辛和养育自己的艰辛,激发孩子爱母亲的感情。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流程:

先放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孩子比较。

1,老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区别?你在哪里看到的?

2.老师:原来现在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孩子了。孩子们,你们是哪里人?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是哪里人?”,让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

老师:现在,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形成的?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说出自己的观点来自哪里。

2.老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后,爸爸在妈妈体内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蝌蚪状的种子被称为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开始了游泳比赛。最快的精子会在妈妈体内和她的好朋友叫做卵子友好的形成受精卵。当受精卵长大后,它将是一个婴儿。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II》,让孩子观看后通过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成长过程。

1,老师:宝宝在妈妈身体里住在哪里?

2.老师:开始的时候他多大?后来慢慢长出来的是什么?你会睁开眼睛吗?

3.老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做什么?宝宝的耳朵能听到声音吗?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怎么了?他会在妈妈肚子里活几个月?

4.老师:原来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一个叫子宫的小房子里。刚开始他只有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的长了眼睛,耳朵,嘴巴。到180天时,他的眼睛还会睁开。宝宝会游泳,会吮吸手指,会在妈妈肚子里翻筋斗,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从他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在里面住了十个月。

四、展示教学挂图,让孩子观察并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成长过程。

1.把图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孩子们观察。

——老师:这个时候的宝宝是什么样的?他如何吃食物?

——老师:这个时候宝宝只能看到头和身体,还有脸颊和小尾巴!但是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而消失。宝宝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长大。

2.展示第二张图,提问。

——老师:宝宝慢慢长大了。他现在怎么样?他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现在一样吗?

——老师:现在宝宝只是有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不一样。

3.展示第三张图,提问。

-老师:你看到了婴儿的什么?

——老师:这个时候宝宝手小脚小,躲在妈妈肚子里很安全。

4.展示第四张图,提问。

-老师:你看到宝宝有什么变化?

——老师:这个时候,宝宝身上盖了一层绒毛。

5.展示第五张图,提问。

——老师:你能猜到宝宝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吗?

——老师:这个时候,宝宝还在成长,骨骼也越来越强壮。他有时调皮地踢他妈妈!

6.展示第六张图后提问。

-老师:宝宝怎么样了?

——老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终于来到了人间。

第五,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1.老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一定很开心,但是你觉得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妈妈会怎么样呢?为什么?

2.展示陈老师带孩子孕前做操做游戏和孕后做事的照片,让孩子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艰辛,从而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感情。

-出示陈老师带孩子做操的照片,问:陈老师怀孕前带孩子在做什么?

-老师:陈老师生了孩子后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跳、做操吗?

-展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上楼梯不方便又累的照片,让孩子观察和体验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展示陈先生看到不想吃、恶心又不得不吃的食物的图片,并提问:陈先生吃不下为什么还要吃?因为如果我们不吃饭,肚子里的宝宝就会缺乏营养,长大了,所以我们的妈妈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母亲。

3.老师:孩子们都讲得很好。陈老师怀了宝宝,上班经常觉得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孩子去学技能,所以孩子要多体谅,多爱老师,不要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老师:你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妈妈也付出了很多,很努力。现在上幼儿园了,长大了怎么感谢妈妈?我能做什么,对妈妈说什么?鼓励孩子用更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放音乐《感恩的心》给小朋友表演。

——老师:孩子们都讲得很好。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母亲,感谢她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感谢她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