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和麻醉药区别

麻醉药包括局麻药和全麻药,一***有近百种之多。局部麻醉的作用是阻断神经的传导,而非止痛。止痛剂是全麻药物的一部分,包括麻醉性止痛剂和非麻醉性止疼剂,而在全麻药物中,主要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或所谓的中枢性止疼药。与非麻醉性镇痛药不同,它是在药房里可以买到的那种镇痛药(一般为外周性镇痛药),也就是俗称的“止痛药”。就作用机制上的差异而言,如此多种药物都会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减轻疼痛而致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疼痛的药物。包括以吗啡为代表的麻醉性镇痛药和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在解除患者痛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有些镇痛药反复使用,易产上成瘾性。凡易成瘾的药物,通称“麻醉性镇痛药”,在药政管理上列为“麻醉药品”,国家颁布《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对生产供应和使用都严格加以管理和限制,以保障人民健康。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常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情绪活动。疼痛又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可使人感到痛苦。剧烈疼痛除反映在感觉上的痛苦和情绪上的不安外,且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引起失眠,甚至诱发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适当使用镇痛药以缓解剧痛并预防休克是必要的,在治疗疾病和创伤救护中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在疾病未确诊前不宜轻易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止痛药是指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疼痛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中枢性止痛药两类。常见止痛药有阿司匹林、去痛片、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等。

服用止痛药时应有节制,如果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