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的汉语词语
(1)指偷窃和劫夺财物的行为。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文公十八年》:“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
(2)指偷窃、劫夺的人。
《载敬堂集·民说》:“国之兴,盗贼随英雄立功;国之败,官吏同无赖轻法。”
《荀子·正论》:“盗不窃,贼不刺。”
杨倞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 [robber;bandit;embezzler;thief] 强盗和小偷总称
盗贼亭武起,问谁多穷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
《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奸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畲三阳神文》:“饥馑因仍,盗贼仓卒,闾落焚燔,城市剽拂。”
对反叛者的贬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馀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生活对浪人来说不是那么轻松,因为他们的职业总是周旋于地方法律规范之间,并且有时要隐姓埋名避开旁人。于是,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就可以获得成功,变成了盗贼,此行中的专家和大师。成就不仅为他们带来了财富,而且最终带来地位。真正的盗贼不再靠偷窃的财宝为生——他们与有钱的赞助人签定偷盗契约,并按劳获得高额报酬。
盗贼们依靠他们能够避开最警惕的守卫的耳目的本领,以及攀缘家和开锁匠的熟练技巧来维护他们的声誉(以及他们的生命)。不过,一旦这些技巧失败了,盗贼在战斗中也会是可怕的对手。他们经常研究毒药的用法,也常常学习格斗技巧以来迅速打击敌人。如果必要,他们也是战斗中的防御专家,通过躲避和速度避开伤害。
许多盗贼愿意住在城市,不断从事挑战地方权威的职业(有时是受人所托)。商人公会或贵族家庭经常雇佣盗贼来破坏对手的工作,或通过偷走对手最珍贵的财产来羞辱他们。盗贼们必须小心谨慎地保持自己中立的位置,而且盗贼中的专家经常被他们最近攻击的牺牲者雇佣,来向上一个雇主复仇。虽然这个位置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但许多盗贼厌倦了地方政治的错综复杂,他们或者加入公会去保护他们的利益,或者彻底离开城市去追求流浪和冒险的生活。每个盗贼都有避开大自然的伤害,潜行和在战斗中牵制对手的能力,这使他们成为任何冒险队伍中宝贵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