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军统在大陆最后的暗杀名单:蒋介石亲笔添宋庆龄张学良杨虎城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出场是华丽的,以革命先锋的姿态登上了当时的政治舞台,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接过了孙中山先生的衣钵,北伐战争中,蒋介石亲自前往前线指挥,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
然而就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他却背叛了革命,做起了江浙财团买办阶级的代理人,随后发动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抓捕、迫害***产党人,搞起来白色恐怖,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随后蒋介石担任大总统期间,为了维护其统治,还专门成立了臭名昭著的军统等特务机关。
军统是个十分特殊的特务组织,因为其并不服务于国家或者政府,而是一个只为蒋介石卖命的组织,蒋介石利用这些特务来铲除异己,打击中***党员和民主人士。 军统特务毫无原则,对蒋介石唯命是从,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
1949年,经过 辽沈,平津,淮海等数次大型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已经处于弱势,国民党集团内部政治斗争也更加激烈。 李宗仁 为首的桂系逼迫蒋介石下野,由于国民政府的低效和腐败,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声称不再愿意为其提供援助。
国民政府已经是穷途末路,蒋家王朝风雨飘摇,而中华大地也即将迎来光明。然而 在这黎明前的最后时刻,一些国民党右翼分子,却仍然负隅顽抗,甚至更加疯狂,就如同一条被人逼到墙角的疯狗。
当时蒋介石被迫下野,军统头子 毛人凤 秘密前往了蒋介石的老家溪口。两人见面后,蒋介石先是夸奖了一番毛人凤的工作成果, 随后要求其制定一份名单,清除那些“心存异志、危害党国的危险分子”。
毛人凤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心领神会,返回了上海后, 毛人凤制作了一份包括李宗仁,白崇禧等国民党高官,还有马寅初、翦伯赞等民主人士的暗杀名单,名单上的人数多达八十四人。
这份多达八十四人的名单都是蒋介石眼中的“危险分子”,名单中有与其不和的国民党实权派,亲***的 社会 名流、民主人士,暗杀的对象几乎涉及了 社会 的各个领域。
然而就是这样,在这份暗杀名单送到蒋介石处审查时,蒋介石却仍然不满意,又亲笔增添了三个名字:张学良,杨虎城,宋庆龄。而这,就是军统在大陆最后的暗杀名单。
蒋介石要杀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其实不难理解,1936年,12月12日,两人扣押了前往陕西督战的蒋介石一行人,也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
在当时,东三省已经沦陷,而日本却绝对不会止步于此,日本妄图侵占平津,吞食华北乃至全中国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然而就在这强敌当前之时,蒋介石却依然固执地把目光聚集在了如何剿灭红军上,并且声称这是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一方面对于国内的红军,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军队围剿,甚至还使用了装甲车、飞机等当时国军所拥有的最先进装备。而对外敌,国民政府却十分“客气”。
1932年的 一二八事变 ,日本突袭上海,上海的守军同仇气忾奋死抵抗,虽然装备落后,却凭借坚定的意志给予了日军重创,日本人占领上海的幻想化作泡影。
然而,最后中日两国达成的停战协议却规定中国不能在上海——这块中国的领土上驻军,上海成了所谓的“非军事区”。随后的 《何梅协定》 更是展现了国民政府对外的软弱妥协,日寇兵不血刃,就将其势力范围拓展到了河北。
国民政府对内对外的鲜明对比引起了众多爱国人士的不满。 1935年,中***发表了 《八一宣言》 ,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影响甚远,传播广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然而蒋介石等人却一意孤行,仍然一门心思想着“剿***”。并且在1936年十月份飞往了陕西的“剿***前线”去“督战”,这种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众多爱国人士的不满。
蒋介石到达陕西后,张学良请求领兵北上抗日,蒋介石不同意,张学良此后又多次请求,均被拒绝,两人多次爆发冲突。到了当年的12月11日,蒋介石宣布任命 蒋鼎文,卫立煌 负责指挥剿***兵力,并且要调中央军来剿***。这样一来就是要夺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权。
最终,张学良杨虎城决定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随后的兵谏中,张杨两人扣押了蒋介石,陈诚,蒋鼎文,邵力子等人在内的众多国民政府高官。
最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蒋介石等人也被释放。但是蒋介石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并于1938年将二人软禁,但是却一直没有杀二人。
在当时, 蒋如果杀了张杨二人,会使其受到舆论谴责,落一个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恶名,更何况东北军中不乏张学良的忠实追随者,一旦杀了张学良,这些人就可能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报复。
既然张杨两人曾经与蒋介石有过很深的过节,倒也可以他咬牙切齿地把二人加在暗杀名单上的行为。那么为什么蒋介石要暗杀宋庆龄呢?
宋庆龄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在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在国民政府内部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宋庆龄是蒋介石的妻子 宋美龄 的姐姐,按理说蒋介石对于宋庆龄于私于公都应该尊重,那么蒋介石想暗杀宋庆龄动机是什么呢?
早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 宋庆龄为首的一部分国民党左翼的亲***态度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不满。 但是由于宋庆龄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宋庆龄既是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遗孀,而且背后还有四大家族的宋氏家族,更何况宋庆龄还是宋美龄的亲姐姐。
这番千丝万缕的关系之下, 暗杀的事情一旦败露出来,蒋介石就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罪人, 所以在当时虽然蒋介石对宋庆龄的行为不满,但也只能忍耐。
但是到了1949年,蒋介石已经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反正大势已去,干脆破罐子破摔,既然宋庆龄亲***,那就非杀不可,在败退台湾之前必须处理掉这些“危险分子”,免得为中***所用。
三人中暗杀难度最大的就是宋庆龄,前文提到宋庆龄的身份过于特殊,在国民政府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也就使得暗杀的难度大大加大。
据说当时军统头子毛人凤都不忍心下杀手,于是故意走漏风声 ,最后消息传到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那里,宋美龄当即对此表示了不满。 消息走漏之后,想要暗杀宋庆龄几乎已经不可能实现,凭借宋氏家族的强大财力和在政界的影响力,完全有手段保护宋庆龄的安全。
如果蒋介石一意孤行非要暗杀宋庆龄,最后就等于说是和整个宋氏家族决裂,在当时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断臂膀。最终,对于宋庆龄的暗杀只能被迫放弃。
其后,宋庆龄参加了开国大典,她为新中国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当时都处于囚禁状态,想杀他们难度就小了很多。 1949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 杨虎城将军以及他的子女秘书等人被军统特务残忍杀害。 最终,杨虎城——这位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的爱国将领 牺牲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夕 。
蒋介石杀害了杨虎城,但是对于张学良还是不敢动手。 张学良的父亲是 张作霖 ,大名鼎鼎的东北王,虽说当时张氏家族不在四大家族之列,但是仍然算得上是拥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大家族。而且张学良算得上是国民政府的功勋人士。
1928年,少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这等于是宣告归顺了蒋介石,民国实现了形式的统一。 中原大战 时,张学良又率领东北军精锐解了蒋介石的燃眉之急。
在私下, 张家与宋家也有着不错的私交 ,而且张学良本人和很多国民政府高官也有很好的私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宋子文和宋美龄也曾经对张学良承诺将会保证其人身安全, 杀了张学良蒋介石必然引起众人的不满 。
况且蒋介石与张学良还曾结拜为兄弟,虽然蒋介石结拜兄弟大概只是出于利益考量,但是 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无疑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
最终,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暗杀张学良的做法,但是仍然一直将其囚禁,张学良的活动长期受到限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全面恢复了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