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儿童进行科学活动的方法
指导儿童进行科学活动的方法
儿童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幼儿通过探究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活动,在实践中,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孩子的兴趣。
有效的引导必须以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为出发点,这样有目的的教育才能与孩子的兴奋保持一致,探究活动才能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班的小朋友在观察植物的吸水性时,发现有墨水的大白菜在吸收了彩色墨水后逐渐枯萎。孩子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兴趣,我及时引导孩子讨论。大白菜为什么会枯萎?通过讨论大白菜的生存环境,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植物要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这就涉及到一个环保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逐渐从最初的点扩展到面,深化了探索活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2)重视孩子的提问。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问题”,因为“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比如有的小朋友争论“吹泡泡的洞是圆的,所以泡泡是圆的”时,我给小朋友提供各种形状的铁丝网,让他们玩吹泡泡游戏。让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允许他们自己决定操作方法、步骤和次数,最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消除疑虑,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动手的习惯,又增加了孩子对科学的感情。
(3)注意孩子的猜测。
儿童有自己的假设,这是他们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所以我主张让孩子用自己的假设去做实验,让孩子真正“用原来做科学的方式去学科学。”没有儿童自己的假设,就不会有真正的科学探究。首先,孩子在猜测的时候,会不断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这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从而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操作中。孩子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在实验操作中不断观察到新的现象和事实。当猜想与结果完全一致时,这些现象和事实就会得到强化;当猜测与结果不一致时,孩子原有的理解就会被调整。当猜测与结果部分一致时,可以拓展孩子原有的思维。正是新发现与原有知识的不断比较和碰撞,使得新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得以发生。
(四)注重幼儿操作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科学活动在关注儿童操作的同时,要减少教师对操作过程的干预,即让儿童在与事物的互动中充分自主地体验、感受和学习。为了给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教师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运用各种方式让孩子明确操作的目的、材料的使用和操作的规律后,要大胆地让孩子充分操作,反复感受,让孩子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科学活动“有趣的鸡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发现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沉浮来感受盐水的浮力。我觉得让孩子自己加盐感受盐水的浮力,远比准备一瓶清水和一瓶盐水让孩子放鸡蛋看有没有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盐少、浮力不足而失败,让他们去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失败。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方法。成功的喜悦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探索热情。一个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探索就此结束,但我们也要注意拓展活动的开展。在Kotan Kok,我放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西红柿和土豆。它们能浮在盐水里吗?不同的物体用相同比例的盐水能浮起来吗?
我们想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继续探索的渴望,一种揭开谜底的向往。让孩子带着新的想法,投入到新的探索过程中。
幼儿教育指南
首先,让我们深感不寻常的行动研究
这项研究与之前的研究不同,但这种不同寻常的感觉是意料之外的。这让我们觉得这项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研究项目。它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研究文化,把教师作为实践新大纲的基本力量,让他们在自主研究中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面对来自实践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如何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合作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什么样的教研过程才能为教师将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提供有效服务?这是我们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新课题。因此,2002年,我区开始以新《纲要》为行动纲领,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教研支持方式”为切入点,以市属园、政府园、街办园等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和教研过程为背景,以促进教师群体的积极发展为目标,构建有效的教研支持方式和指导策略,帮助教师改善教育行为,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从转变教研员的角色和教研工作的方式入手,将日常研究与教育实践和纲要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为起点,一步步探索解决问题,一点一点向大纲要求靠近,切实提高质量。
二,当前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教师自身需求、经验和发展的关注。教研过程急功近利,只追求教育的表面效果,造成教研工作的短期效果。
二是缺乏对教研过程的研究。教研过程缺乏教师内在研究动机和原始经验的调动;缺乏对如何使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的研究;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尝试、应用和反思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支持。这些都是教研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
第三,教研方法研究不足,导致教研支持无法满足教师主动学习和建构需求。这是影响教师将新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我们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研究任务
为全面贯彻纲要精神,我区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原则、四个追求的研究思路。
一个目标:基于孩子、老师、幼儿园共同发展的目标。
两个重点:探索有效的教研支持方式——研究教师,研究教研过程,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建立合作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三原则: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主体性——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幼儿园是研究的主体;开放性——研究者心态的开放性、教学场所的开放性、研究过程的开放性;过程——体现自下而上的研究过程,全面落实大纲的过程。
四个追求:在孩子的发展中寻求每个孩子个性的发展。在教师发展中寻求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每个幼儿园都应该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和教育质量。在区域发展方面,寻求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以新型人际互动为标志的区域学习共同体。研究视角的转变要求教师和研究者改变角色定位和研究方法。并在这种新型的研究关系中,营造有利于每位教师积极研究的支持性环境,并促进、支持、引领和服务教师的研究,激活教师的研究热情,让教师真正从平凡、普通、平淡的研究中享受到职业生涯的魅力和成功。使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