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古茶园的茶园传说

相传玉山茶农过着“种半年茶,采半年盐,过年无米”的艰苦生活。如果在动荡的年代遇到天灾,茶叶的销售会受阻,生活会更加艰难。许逊到这里传播道教文化,喝了当地的山茶花后流连忘返。当他看到山野到处都是茶树时,茶农们很伤心,他们卖不出茶叶,所以他安顿下来,为他们解决了困惑。他与茶农座谈,研究改进加工工艺,制成了“五洲冬柏”。然后又派道士弟子带着“五洲东柏”到处送茶,给各个道观送茶,深受好评。此后,先后有四家茶商前来收购,玉山古茶场“五洲东柏”畅销全国。“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云:“产茶者,十三省四十二州,梧州东百为名茶,潘达、东白山为佳品,列为贡品”。

宋代,玉山茶农为了纪念许逊的功绩,尊许逊为“真皇帝”,在茶园山脚下建了一座茶园庙,供奉神像,并在茶园庙附近开辟了茶园。从此,玉山古茶场成为买茶之地,由历代官员监管,进入帝王生活,称为“茶计”。元代,由于蒙古人进入中原,玉山的茶叶贸易一度疲软。明代,政府在玉山古茶场设立“巡检司”,对茶场进行管理。茶叶分为“贡茶、文人茶、道茶”等,产生了“分茶”、“斗茶”等趣味品茶、品茶、观茶游戏,茶叶品质最好的茶农被评为茶博士。

据记载,明朝八年(1443),玉山茶、白术外销获利,有“上半年茶,下半年白术”之说,并形成了以茶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会”、“秋会”。当地茶农来到茶场祭拜茶神,并在茶场举行社戏、挂灯笼、举行。清初,据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茶为官卖,官赐京师于民,再收其茶,民不得私销。”到了清朝中期,朝廷任命东阳县政府管理玉山古茶场,并在茶场放置“守北、白竹、食价”等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