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毒何殇是谁
西毒何殇
西毒何殇,男,长安诗歌网总编辑。现居西安。
中文名:何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陕西府谷
出生日期:1981年12月
职业:诗人、作家
毕业院校:西安西北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品:《人全食》
经历
1981年,生于北中国一个主产煤炭的县。中学时读到诗人伊沙主编《世纪诗典》,开始学习写诗。
2000年,进入中国西安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写作诗歌和小说。
2001年,于中国互联网文学萌动期,开始活跃于中国民间诗人在线交流的网路论坛“诗江湖”,并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80后文学论坛“解放”。同时担任“星星”诗歌论坛“80后”版主。
200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传媒、投资等行业。
2005年,因工作深入秦岭。
2006年,重返网络。专注于诗歌创作,井喷写下大量诗作,作品多次入选“汉诗榜”。同时,创作“中国新小说”系列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刘邦》等三部。
2010年,与诗人伊沙、秦巴子等***同发起中国第一个日常诗歌活动——长安诗歌节,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主持唐通社。
201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人全食》。创办长安诗歌网,出任执行总编辑。
文学创作
诗歌作品多次入选《葵》、《唐》、《诗参考》、《赶路》、《诗江湖月刊》、《新大陆》(美国)、《金台诗刊》、《中国诗刊》、《诗歌月刊》等诗歌刊物以及长安诗歌节、诗江湖、葵、赶路等诗歌论坛,入选《从今天开始:现代汉诗三十年》(伊沙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后浪》、(英文诗选)《2008—2009中国诗歌双年巡礼》、《中国新诗年鉴》、《珍藏感动—汶川·生命之诗》、《长安大歌:陕西优秀诗歌作品选》、《被一代——新世纪十年诗选》、《陕西诗选》等多个重要选本,多次入选“汉诗榜”。诗歌作品《人全食》等多首入选“新世纪诗典”。
著有诗集《人全食》、《绿祖国》、《在长安》(合著),诗歌作品上千首,另著有长短篇小说《刘邦》等近百万字。
2011年,获得首届《秦岭文学》年度小说奖。
评价
西毒何殇为自己确定的“小而冷”是现代诗的正确方向,其写作实践的结果是:以小见大,冷中有热!有人说:他是“80后”诗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我深知他的抱负不限于此,以此子的雄心勃勃和文化准备,他该当成为未来中国诗歌可以扛鼎的诗人,任重道远,前路多艰,需要准备的也许比他能够想到的多得多,而一颗坚如磐石的心是一定不能缺少的。
——伊沙(著名诗人,作家)
西毒何殇长于从生活中发现人性的诗意,并且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完成从现实到诗艺的转换。他的诗,有着人性的正义与温暖,在当下浮躁的诗歌气氛中尤其具有一种珍贵的诗歌品质。
——秦巴子(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
射手座的西毒何殇勤奋得像是金牛座,创作力强劲,80后的西毒何殇老成得总被错位成70后,乐于被标签化的80后们演习呐喊“我们还能以年轻的名义坚持多久”,他已自觉成长独具其反“‘被年代’的‘80后’”的表达力与时速。
——余毒(80后诗人)
西毒何殇是目前民间口语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人之一,可以看出他在诗歌上很投入,状态不错,出手不凡。像西毒何殇与余毒才是真正的口语诗歌圣徒,把中国民间口语诗歌精神较好地向80后诗歌传承下来了,并且有他们属于80后诗歌的特性。
——李成恩(诗人,纪录片导演)
著作
书名:人全食
作者:西毒何殇
出版时间:2011年
内容简介:
《人全食》是中国青年诗人西毒何殇的第一本自选诗集,收录了诗人2003年至2010年诗歌作品***100首,其中包括99首短诗和组诗《子曰》。作者西毒何殇被读者和评论者视为1980-1989间出生的“80后”一代里最出色的诗人,他的作品“长于从生活中发现人性的诗意,并且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完成从现实到诗艺的转换,有着人性的正义与温暖”(秦巴子)。他提出并实践的“小而冷”创作原则,被诗人伊沙认为是“现代诗的正确方向”。
代表作
人全食
手头没有墨镜
就点了只蜡烛
把眼镜熏黑
看完了日全食
竟忘了擦干净
就直接出门
那天的大街上
空无一人
好像都被狗吃了
(2008)
评论
西毒何殇,人在诗江湖
秦巴子
当西毒何殇被伊沙称为八零后第一男诗人的时候,我暗暗地为他捏了一把汗。
这分明是把西毒何殇推向了众矢之的的位置,江湖险恶啊,枪打出头鸟是我们这古国的文化传统,一旦乱箭纷飞,他该如何招架?虽说他取了个貌似混江湖的笔名,但是在我看来他毕竟还只能算个诗歌坛子里的少年,他又不是英雄王成,可以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后接收所有靠谱与不靠谱的羡慕嫉妒恨;况且,万一,有人怀揣利器星夜赶往长安城来叫板,要与他比拼PK一决高下怎么办?而诗歌这个坛子里的围观群众向来是看打架的兴趣远胜于看诗歌,评判们又向来各执一词互相拆台闹不好很可能自己先掐起来,那八零后第一男诗人可该如何抵挡?
话说某日一山林酒局,有人手握一本杂志念完诗后甚感疑惑:西毒何殇,怎么还有人叫这名字?像个侠客嘛。座中另一高大壮年不露声色捋髯微笑,暗自骄傲:吾儿成矣。此高大壮年,即西毒何殇现代长诗《子曰》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后来我才知道,西毒何殇虽然年少但却早已是老江湖了。本世纪的早些时候,他就和睡在上铺的兄弟李傻傻等一干文学少年混迹于大学南路和边东街一带,诗书学校、小说生活、琴棋情爱、板砖网络,后来李傻傻以小说《红X》摘了八零后第一男作家称号,西毒何殇则组织了名曰“解放”的诗歌小虎队,在网络诗歌论坛上打打杀杀。那是诗江湖的年代,很多人在里面撒野,在里面拼命,在里面骂人,在里面伐树,在里面成名然后消失;那是诗歌的论坛时代,乱世英雄起四方,开坛就是草头王,从长安斜刺里杀出一票人马叫“解放”;那大概就是西毒何殇强身健体长筋长骨的时候,文章刀笔功夫,诗歌百般技艺,在锤炼中,左冲右突,笑傲江湖。而到了我认识西毒何殇的时候,他已经沉稳淡定得像个老师傅了。正应了他自己的话:少年老成老来狂。
扯远了,回到诗歌上来。诗歌到底有没有江湖,我自己并不清楚;诗坛在什么地方,我至今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只是,诗人得不断地写出诗来,好诗人得出些可以为人称道的作品,得把自己的生命、生存、语言、智慧都押进去,然后才有独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人。西毒何殇跟自己说:小而冷!西毒何殇又跟自己说:每日一诗。西毒何殇还跟自己说:不写诗就没什么意思嘛。他没说不写诗勿宁死,但他的决绝我已经感觉到了。在诗中,他是个狠人,而且,不动声色。他不像长安诗歌节的同仁短诗王朱剑那样随时都会亮出明晃晃的匕首,也不像黄海那样把诗写在斧头背上,我觉得他大概是想把诗写在棍子里——而且是那种充满灵性与曲折的三截棍。看看《人全食》:“手头没有墨镜/就点了只蜡烛/把眼镜熏黑//看完了日全食/竟忘了擦干净/就直接出门//那天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好像都被狗吃了”;看看《红汽球》和《传承》,再看看《子曰》,内敛的力量在不事修饰中从容地运行,最终抵达我们的五脏六腹,热与冷、暖与寒、灼与疼、惊与_都是隐隐之中,我甚至猜测,他大概真正想达到的是那种手中无物的太极掌吧,在诗中以人性的正义,击人于无形,接受者不留外伤,内心已经被击中。臻于这种境界,当然需要功夫,需要大功夫,功夫在诗外的功夫。
在诗外,西毒何殇已经十八般武艺样样炼就。据说一直用来压箱底的长篇小说已经写就了好几部,而他信手写下的几十篇小小说更是独树一帜不落窠臼,西毒何殇于此一路的娴熟,已经到了随手拈来,即成故事的地步;据说多年前西毒何殇曾经匿名做了某发行量巨大的大众杂志的第一写手;据说他夫人(还是他女朋友的时候)炒菜所用菜谱均是他即兴杜撰;据说长安诗歌节所有的精彩报道都出自西毒何殇之手这么多据说说明了他弄文字是有深功夫的。还有一些也属于诗外功夫的就不是据说而是我亲历,我和他聊天,谈诗谈小说谈电影,常有会心之乐,每逢此时我都要心下赞许:后生可畏,小子了得!但当他偶尔间透露出他的书已经没处放了,需要买套房子专门藏书的时候,对他诗外的功夫如此了得就一点也不用感到吃惊了。
我的意思是,西毒何殇在成为八零后第一男诗人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文学准备。历史的现实的经验都一再证明,牺牲在第一次冲锋之后的小高地上的诗歌天才,都是因为之前的文学准备不足,天才成名太容易了,但消失的速度比成名还快。对西毒何殇,我们当然不必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另外的担心我曾经有过,书念的太多,反而被书困住,陷入书瘴,或者裹足不前亦步亦趋,或者掉书袋装深刻甚或装神弄鬼,或者以空洞的观念与概念支撑脆弱的文本,这也是历史的现实的经验验证过并将继续验证的歧途。消除这个担心的惟一办法就是仔细阅读他的诗歌文本——这本《人全食》应该能够证明,他把读过的书把吃下去的那些文化都用来长力气增内功了,在朴素(但并不是简单)、从容(有时显得缓慢)、曲折(柔性平滑的波浪之折而非强行的硬性的折断)、饱满(以至于过于饱满了)中,他的诗意已经悄然完成。以这样的人的功夫和诗的功夫,在同龄的的诗歌创作者中,想不成为侥侥者也难,但我知道西毒何时殇却根本没把八零后第一男诗人这个称号当事儿(有些事儿事儿的人就好玩这些虚招子),我知道他理想更高,看看他挂在博客上的殇子自道你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殇子曰:
1、我不走你们的路,你们这些肉体的蔑视者哟!
2、诗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更多诗来解决。
3、你们那些话都是宋朝人元朝人明朝人清朝人说李白的。
4、我一点不担心诗歌的未来,因为有我,一直会写。
这些话,你们怎么想,你信不信?我告诉你们,我是信的。前几天,做为长安诗歌节第二号酒神,他说要戒酒,原因很简单,酒大了会影响写诗。古今多少诗人,是被酒废了的?很难弄得清楚,我的同辈中被酒废了诗人却历历在目前,还海蹦乱跳着只是诗废了。诗人西毒何殇在新年如此决绝如此决意甚至堪称痛心疾首(他专门写了首诗纪念戒酒)地做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为诗戒酒!这样的诗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江湖,又能奈他何?
在众友人交口称赞这本已经非常有分量的诗集的时候,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成是诗人西毒何殇的啼声初试,关于他,我觉得可以信任和值得期待的更多更高。
2011年1月21日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