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对一个企业有多重要?

作者:沈

链接:/question/24360444/answer/27552431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基本概念:

市值是指每股价格乘以总股本,而股价等于每股净利润乘以市盈率,每股净利润就是净利润除以总股本。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总股本通常不会频繁变动,所以我们所说的市值管理实际上就是除权后的股价管理。股价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净利润水平决定的每股净利润,一个是市场上投资者给的估值倍数。前者是“基本面”,后者是“未来”。本文提到的“股价”是除权后的。

好消息和坏消息是指会改变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内部好消息,比如签了大合同,新技术研发成功;外部利好消息,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取消,相关商品价格出现利好变化。消极则相反。

2.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利润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字,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通常由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虽然利润可以通过一些会计技巧进行调整或隐藏/虚增,但大规模的利润数据并不真实,无论是多还是少于真实情况,都会引起投资者的不信任。这种不诚信通常会导致监管部门的处罚,所以一般来说,在严格监管的市场,这种情况比较少。

市盈率是比较主观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概念股”、“正面”、“负面”就是这种主观性的体现。短期来看,其实是投资者用钱投信心票造成的。比如一些市盈率达到几十万的股票(特殊情况可能是股价已经不能用未来净利润折现来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比如每股净资产来衡量),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投资者。长期以来,股价的支撑不仅仅在于净利润,而在于净利润持续增长的趋势。如果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股价通常会下跌,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财经新闻中看到的“XX公司公布XX年财报,利润增长低于预期,导致大幅下跌X%”。

3.市值管理的动机

最初的动力来自于股东,无论是在公司任职还是实际控制人,还是小股东,都希望自己的股票买入后更值钱(请注意)。换句话说,股东希望买入时股价越低越好,卖出时股价越高越好。原因很简单,不用多说。

如2所述,一个高市盈率公司的管理层经营压力很大,不仅现有的板块不能出问题,而且还要保持增长。上市公司高管的考核指标通常有股价的指标,管理层的薪酬制度设计通常有相当比例的股权激励,所以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他们会有管理股价的动力。

一个有着相对长期目标的公司,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市值,因为在美国这样的健全的资本市场,是有敌意收购和最低市值要求的,因为:

1.美国的上市公司通常股权分散。如果公司市值太小,很容易被敌意收购,导致管理层的更替和原大股东失去控制权;

2.“壳”资源一文不值。如果股价长期过低,走势波动不大,达不到交易所对交易量和总市值的要求,很容易导致退市。在中国,因为上市公司有最基本的卖出价值,所以会发现上市公司的市值无论多小,通常不会低于654.38+0.5亿。

4.常见市值管理策略

对于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对股价影响不大,通常是价格接受者。而如果股东也是管理层或者熟悉企业运作的人,那么空间就很大。

最近有个极端的例子,具体名字没提。实际控制人自上市以来一直在减持,每次减持前一段时间都有一些利好消息发布。虽然这种行为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预见到这样的风险,但是感觉有点难看。这是一种极端的市值管理,我个人不建议这样的行为。

但上述做法的原理大致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来实现市值管理的一种方式(同样,这种做法是极端的)。作为双重股东+管理者,在股价低的时候买入股票,买入后为公司运营释放良好信息。或者通过释放利空消息,股价下跌后还会上涨。你减持的时候会反过来,我就不赘述了。这里衡量股价的尺度是股东+管理者的观点,而由于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观点通常比普通投资者的观点更准确。

我在2中提到过。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净利润和市盈率。市盈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信息,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情况下改变净利润呢?是的,通过企业并购。

事实上,借壳上市的控制人和管理层一般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人认为不能认为是本期“市值管理”所讨论的范围。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控制人和管理层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合并一些公司来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净利润和估值水平往往同时得到提升。

例如:

(1)并购一家或几家净利润水平较好的同行业公司,可以更好地消化被接收公司,市值至少可以提高利润增长的百分比。此外,由于竞争程度降低,投资者将期望提高两家公司的利润,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股价。就我感觉,一般发生在行业前几名之间。老二和老三的组合可以防止被老大收购,也可以和老大团战。老大和老三的结合可以拉开和老二的差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

(2)高估值公司的并购也是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最热的活动。各种乱七八糟的跨行业并购,餐厅收了游戏,化工收了媒体,等等。这种行为的逻辑是,公司将具有高成长性的资产/经营实体纳入了上市公司的范畴,这些资产/实体带来的利润增长可以支撑公司的股价增长。说白了,一个30倍的公司用20倍收购了一个60倍的小公司,公司整体股价被带到了40倍。对于包括散户在内的上市公司股东来说,获得了10倍的额外估值。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手里的股票一下子变成了40倍,一下子就上市了,简直是大股东、被收购股东、散户三赢。

这场M&A狂欢,发生在TMT行业估值高、体量小、难以单独上市、熊市的背景下。这种奇怪的并购在狂欢结束前还会继续发生,但狂欢真正结束后,只有真正能带来良好协同效应的并购,才能真正长期持续推动股价上涨。比如通过并购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或者上下游产业的整合等等。

另外,拆分低估值资产也是市值管理的一种思路,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很少见到。在这些巨头中比较常见,比如BAT。比如易迅,很痛苦的时候就被扔了出去...我希望海外的M&A专家能详细举例。

5.市值管理的一些具体方法

(1)公开市场的增减

流程不用介绍,缺点是趋势完全透明,成本高。对于上市时间短、股权相对集中的企业,操作空间不大。公开市场减持基本同上,大股东集中大量减持对股价打击很大。通常需要提前披露减持计划。

(2)定向发行和非公开发行。

定向发行是指定向发行,可以是非公开发行,也可以公开发行200人以上。通常用于并购,如向被收购目标的股东发行股份,以换取持有被收购目标的股权。有时候,同样是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优质资产放入上市公司,既不会稀释自己的股权,也不会提振股价。而上市公司的小实际控制人通常很难有这样的能量,这种情况在大型企业集团中较为常见。

非公开发行是指不超过10人。非公开发行是定向发行的一种,相当于私募。非公开发行对象向公司增资,通常用于增持。

(3)分离和分割

在不违反同业竞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将估值低、盈利能力差的资产/实体转让给第三方或移出上市公司。这样的案例很少,希望读者提供学习。

(4)盈余管理

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前提下,做一些会计调整,比如确认收益、资产折旧等科目,做一些跨期处理的文章。通常空间比较小,对股价的影响一般有限。

(5)好/坏信息管理

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不再赘述。

(6)公司回购/公开发行

当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可以用公司自有剩余现金回购流通股,可以提振股价,改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另一方面,当公司不缺钱,又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时,在税收等方面,回购通常比分红更划算、更方便。回购的股份不一定注销,也可以用于股权激励。

但回购通常不会对投资者的判断产生本质影响。目前,中国不允许进行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购,上市公司的国内股票回购必须有指定的目的。

如果公司有好的投资项目,而管理层认为目前公司股价被高估,可以公开增发股票,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如果新项目是一个估值比原来高或者净利率比原来高的项目,就会带来股价的增长。

(七)杠杆率的调整

杠杆率是指公司总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当公司有很好的现金流和很好的投资项目,但股价较低时,股东使用债务融资的成本较低。新债会导致杠杆率上升,只要新项目的净利率高于原有公司,就会带来股价的增长。

通过(6)和(7)分别调整股份和债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股价。

6.摘要

市值管理是个大话题。其实,带有传销味道的“资本运作”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说法。

上市公司的地位是一个有价值的融资平台,尤其是在中国。在中国,除了巨头,只有上市公司有条件同时玩股票和债券,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优势。上市公司新贵不再不懂市值管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从实业家变成了资本玩家。但是,我相信国内大部分创业者对上市公司的平台作用还是一无所知。如果成功上市,公司市值长期低迷,但市值管理没有做好,确实是一个遗憾。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者提供有用的观点,其中肯定有很多谬误。请原谅我。

另外,万福生科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勾结的案例。我觉得老板不是“无知”就是“无辜”,我觉得跟市值管理不搭边。

编辑于2014-07-04

同意评论38919

分享

谢谢你的收藏。

张亚波

影视行业资深选手

学过法律?做过投资银行家吗?可以谈论投资和历史

27人同意这个答案。

非常重要。市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家公司获得上市地位后最重要的财务资源。市值不仅关系到股东的财富价值,还影响着公司未来发展的融资成本和抗风险能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两者都可以从事的产品管理之外,上市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还有额外的优势,而这一切往往取决于市值。

发布于2014-07-06

同意271评论

分享

感谢收藏

罗帕特里克

用户识别

IPO、金融、投行等12话题优秀回答者。

编辑推荐和知乎圆桌收录的156人同意答案。

大多数老板还是看重股价的。

现在老板们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不是一堆股票,而是像一个平台。平台越大,可以从外部获取的资源就越多。一个200亿市值的明星公司,银行信托券商甚至保险政府部门的私募都在身边,介绍标的,拓展基金业务,教老板各种新玩法,推荐团队,老板路子广。如果只有一家市值20亿的公司,科研人员可能不喜欢看,老板只能自己动脑筋,自己拿钱找人。在上市公司很难。

市值越大越好。这不仅仅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还能做多少。

有更高的风险。

上市公司市值是一切活水之源,是一切杠杆的支点,是钱箱里的钱。老板把杠杆都用光了之后,就不仅仅是市值的问题了,还有市值撬动的其他东西会不会崩盘。

比如你住的房子价格涨跌,你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把商品房抵押出去借钱开小店,那么房价就要小心了——万一房价暴跌,银行要求抵押贷款怎么办?小店卖不出去,赚不回来钱,最后银行低价处置房子,给你一点钱,不够运营成本。无家可归,陷入赤贫,是最倒霉的事。

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就是这么做的。市值本身是涨是跌无所谓,但是资金链太紧就可能断裂,把其他东西一起拖下来,那就麻烦了。

新上市的公司一般不太在意,因为还没来得及搞那么多花样。

稳重的老板相对好一点,不会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