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算是明末英雄吗?他为大明做过什么
卢象升不是什么猛将,而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而且是东林党人,但他确实文武双全,虽然他每次作战手持大刀冲在前头,但他的“武”并不是指他能作战,而是指他“知兵”,就是懂军事。我们知道,明朝重文轻武,军队外出作战,必须由文官统帅,文官制定作战计划,武将只需要执行就行了。但由于文官多年沉浸在科举之中,所以大多数对军事一窍不通,瞎指挥一气。明崇祯一朝,懂军事的文官也就:洪承畴,孙传庭,卢像升,杨嗣昌4人,还有一个早早就被崇祯杀掉的袁崇焕。
卢像升早年在国内战场上,征讨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农民军,战无不胜,打的农民军闻风丧胆,称之为“卢阎王”。后来因为清军入寇,被崇祯北调勤王,后留在北方任宣大总督,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清军入寇,卢像升接着在中原剿匪,农民军很有可能就被彻底剿灭了。
在对待满清~当时还叫后金~的问题上,卢像升和杨嗣昌发生了矛盾,不得不说,杨嗣昌虽然品行和实战指挥上不如卢象升,但在战略眼光上要远超卢象升,杨嗣昌认为:大明朝是无法支撑两线作战的,攘外必先安内,对满清要暂时妥协,先集中力量扑灭国内叛乱,再积蓄力量对付满清。而国内战场,虽然卢象升战无不胜,但这种追着农民军打的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要不断压缩农民军的生存空间,不让他们到处流窜,最后彻底消灭,这就是他向崇祯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作战计划。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杨嗣昌的对内、对外战略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战略,只有这样大明朝才有可能免于灭亡。但我们别忘了,卢象升还是一个东林党人,虽然可以这么说:卢象升是明末唯一一个能干实事的东林党人。但对于和满清议和这种事,东林党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因此,卢像升和杨嗣昌,还有太监高起潜发生了意见分歧。东林党人号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好听点是正直、忠诚,说不好听点就是固执、狭隘、不识大体,还喜欢乱说话,卢象升把他对杨嗣昌,高起潜的不满,向崇祯倾诉,最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崇祯皇帝,崇祯大怒,把他降了职,剥夺了部分军队指挥权。此时,卢象升心中就产生了以死明志的决心。最后,在巨鹿贾庄,卢像升率几千饥疲之军,冲向数万清军,以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完成了自己杀身成仁的决心。
由于金庸老先生的“碧血剑”一书,大家都认为袁崇焕是明末死的最可惜的人物,其实相比之下,卢像升比袁崇焕死的还要可惜。卢像升在对内、对外战场上,无怨无悔的搏杀,支撑起了大明朝半壁江山。但这样最终是毫无用处的,他所做的一切,救不了大明朝,那些能挽救大明朝的策略,作为一个东林党人又是他无法接受的,所以注定他只能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