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为什么有光环
由于太空中有些飞过的小行星离土星太近,被土星强大的引力拖到了自己身边,这些小行星和彗星被撞碎,碎片变成了光环。
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是指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圈很宽的光环。其成因目前还不清楚,据推测可能是由彗星、小行星与较大的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组成。碎片大小相差悬殊,大的可达几十米,小的不过几厘米或者更微小。由于太阳光的照射,而形成了动人的明亮光环。该光环内侧距离土星约595万千米,宽度约1190万千米。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土星也是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少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覆着。已经确认的土星的卫星有82颗,是八大行星中最多。土星自转一周等于10小时33分38秒,大约是地球的半天时长。
土星的物理特征由于其低密度、高速自转和流体的可变性,土星的外形呈现为一个椭球体,也就是极轴相对扁平而赤道相对突出,它的赤道直径和两极直径之比相差大约10%(前者120536千米,后者108728千米)。其它气体行星虽然也是椭球体,但突出程度都较小。
虽然土星核心的密度远高于水,但由于存在较厚的大气层,土星仍是太阳系中仅有的密度低于水的行星,它的比重是0.69g/cm?。土星的质量是地球的95倍,相较之下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但木星的直径大约仅为土星的1.21倍。木星和土星一起占据太阳系总行星质量的92%。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