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勇士刘子云·刘子云传记
在反“围剿”斗争中
1930、10年6月,国民党调集65438+万兵力,对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在打破敌人“围剿”的过程中,参军不久的刘子云担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教导营通讯员,给军长黄公略和政委蔡会文传递情报。65438+2月期间,红军主动向根据地中部进行战略退却。红军撤离吉安,渡过赣江。21,移至宁都北部黄陂、小布、马田地区隐蔽待命。28日,疲惫不堪的国民党第18师向东固地区的龙岗推进,占领了该镇及其南部的山头。红军由黄公略司令员率领,于天黑时到达龙岗外围,隐蔽并进入阵地。30日凌晨,战斗首先在龙岗以南的山头打响。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反击,红军发起冲锋,随着嘹亮的号角声,刘子云和他的士兵如猛虎扑食。国民党军队被逼到河边,挤在小木桥上逃跑,无数人被杀被淹死。这是刘子云第一次参加如此激烈的战斗。子弹擦肩而过,枪炮声震大地。他拿着步枪冲上前去,一点也不觉得害怕。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红军发起总攻,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至黄昏战斗结束,红军共歼灭敌军近万人,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活捉军长张辉赞,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参军仅百日的刘子云,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升任红军特务第三班班长。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又组织20万兵力,兵分四路,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只有三万多人的红军决定依靠苏区有利的地形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军长黄公略率领红一方面军逼死了敌人。刘子云和红军战士忍受饥饿、高温和蚊虫叮咬,在东固的密林里躲了20多天,把国民党军队挡在工事外面。红军趁国民党军运动之机,先在中东消灭国民党军第28师。后来在红军总前委的领导下,半个月内自西向东横扫七百余里,五战五胜,歼敌三万,缴枪两万余支。刘子云跟随红军从东谷县中洞到广昌县甘渚,解放了赣东闽西广大地区,扩大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结束后,刘子云升任红七师十九团三排长。
同年7月,蒋介石携德、日、英军事顾问赴南昌,亲自担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大军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时,刘子云的红军第七师,由师长陈伯钧率领,集结在兴谷老营一带。国民党军集中十几个师向福田压来,红军三面受敌。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命令红军主力夜间转移到李安堂。红军从国民党军队的夹缝中向东突围,8月7日攻占,歼灭1旅,随后歼灭梁村郝师大,再转战龙岗,确保主力歼灭黄陂师4个团以上。黄陂战役后,国民党军发现了红军主力的行踪,向东追击。红一方面军3万人从两侧距国民党军仅10公里的尖岭山巧妙跳出包围圈,回到兴国县白石、边峰一带集结休整。等到国民党军发现时,红军已经休整了半个月,敌人“拖肥拖瘦死”,不得不撤退。9月7日上午,国民党军准备逃离老营盘。红军第七师虎视眈眈地冲向山下,把敌人堵在三角地带,与兄弟部队共歼灭1旅。接着,红军乘胜追击,于9月15日,配合方石岭兄弟歼灭敌韩德勤师、蒋师一部
从1930年8月到9月1931年间,刘子云连续三次参加了反“围剿”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粤北水口战役
1932年3月,18岁的刘子云从* * *共青团员转为* * *生产党员,被选派到中央红军军政学校工程大队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吴公兵团工程连当连长。7月初,红军在广东南雄集中第一、三、五军团,迎击入侵中央苏区的粤军。8日凌晨,红五军向水口方向截击,击溃其两个团。次日,广东援军8个团进入水口战场,敌军增至10团。红五军仍按计划实施攻击,伤亡很大。军长董振堂率领数千名士兵手持大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多次为镇江河上的两座石拱桥而战。与此同时,来自福建漳州的红一军团、来自江西寻乌的红一军团、来自广东南康、大余的红一军团在南雄水口集结。早上6:5438+01,工程连连长刘子云等人奉命赶往兵团指挥所。董振堂指着地图上的浈江下令:“你们必须在下午5点前在大坪村附近建桥,保证第三兵团能快速通过,从我们右翼进入战斗。”
刘子云带领工程连赶往指定位置。面对湍急的河水,这个刚从步兵变成工兵的连队,没有标准装备,只携带少量的斧头、锯子和绳索。刘子云利用他在红军学校工程大队学到的专业技能,指挥全连就地取材,修建桥梁。他率先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摸清水情,确定桥的位置,然后带人在激流中打桩、绑扎桥桁架。只花了四个多小时,就建成了一座简单而坚固的木桥。红三军团的先头部队刚铺好最后一块门板就来了。红三军团团长彭得知守桥的工兵连长是刘子云,高兴地称赞:“你们辛苦了,这座桥做得好!”红三军团顺利地渡过了镇江,刘子云又率领工兵拆掉了独木桥,一直忙到深夜。后来,刘子云回到吴公兵团指挥所向我汇报。董振堂可能会指挥工程连加入总攻,而刘子云则带领全连深入敌后。
10,红军兵团到达战场。毛泽东亲自观察了敌人的阵地,并立即部署向敌人发起总攻。水口之敌疲惫不堪,退守南雄。持续三天两夜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水口战役后,刘子云率工兵连随红五军团参加了乐安、宜黄战役,歼敌3个旅,俘虏5000余人,战果辉煌。后来,工兵连转战福建建宁、泰宁,担负起维护苏区交通安全的任务。
1976年春,刘子云从广州乘车到南雄水口战场。在一片祥和宁静的场景中,他想起了44年前发生的那场激战,深受感动。他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战斗在粤北——记水口战役吴公兵团工程连》。
雪山和草原联姻很好
1934 10,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踏上万里征程。红五军从中央根据地撤出后,一直担任红军的后卫,守卫着大量的辎重、骡马,在湘桂交界的山区里沿着羊肠小道缓慢行进。红五军团政治部指导员、通信队副队长刘子云,一踏上长征路就患了疟疾,不停地发烧、发冷。走到广西龙胜县的山区,刘子云再也走不动了。鉴于军事形势紧急,团长董振堂给他留了一堂课,告诉他:“暂时不能去湘西、鄂西,就坚持在湘桂边界打游击。”所以,当疟疾爆发时,刘子云找了一座山或山洞躺下来休息,发烧了,并立即追赶部队。就这样,他每天咬紧牙关,紧紧跟随。他不仅没有掉队,还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途中收留了100多名阵亡红军战士,并带领他们一起返回,受到了军团的称赞。
1935年,刘子云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统帅部学习。不久,参谋长刘伯承被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在刘子云,他从红军大学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第一师当作战参谋时,认识了时任红军总部保卫局局长的红四军女干部潘家珍。
潘是一个泼辣、聪明、能干的“川妹子”。1934年秋,她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女子独立团二团一连任连长,曾带领女兵打土匪、抬伤员。1935年3月,独立团在王仓坝战斗。直到三天后,敌人才发现他们的对手其实是一群女兵,他们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战斗中,潘腿部受伤,但他仍带领全连坚守阵地,在援军的支援下战胜了敌人。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潘从妇联调到红军总部保卫局任特派员。
潘谷珍与刘子云相识相恋后不久,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经过短暂的筹粮、筹衣,从甘孜开始在草原上行军。对和潘来说,这是他们第三次穿越草地了。在阿坝,红军总部把一个步兵营、500多名伤病员、65,438+0,000只羊和500头牦牛交给了作战参谋刘子云。刘子云带领步兵营在格曲河边驻扎了三天,击退了反复骚扰,确保伤病员、牛羊不损失。红二方面军到达后,刘子云把牛羊交给他们,然后作为向导带领红二方面军从阿坝到保佐。
1936 10当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越过天蓝公路,在会宁城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在草行军中结下了深厚感情的和潘成了革命伙伴。从此,他们荣辱与共,相依为命几十年。
血腥雁门关
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两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2O师,刘子云任358旅716团参谋长。9月2日,刘子云和朱德总司令、贺龙师长率领的全师官兵,在陕西富平县李庄镇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抗日誓师大会。第二天,716团作为120师的前卫,从驻地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向东渡过黄河,进入抗日前线,挺进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5438年6月+10月,忻口战役如火如荼,日军通过雁门关每天从大同向忻口前线增加兵力和弹药,雁门关是日军的重要运输线。716团团长何、政委、参谋长制定行动方案,带领团直属队、三营向雁门关方向进军。经过三天的急行军,他们到达了雁门关西南的老窝村。刘子云派人在公路附近进行侦察,摸清了雁门关周围的地形和日本汽车通行的规律。
“天下九果酱,以雁门为首。”雁门关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6月65438+10月65438+6月,刘子云接到情报,大同日军集结300余辆汽车,满载武器弹药,即将经雁门关向南驶往忻口前线。17拂晓,何、、到黑石头勘察地形,找到理想的伏击地点。他们立即制定了作战计划,试图消灭黑石沟的所有敌人。l8日,部队沿着崎岖的小路进入伏击位置,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日军旅车翻山过来。为了防止出错,刘子云带着参谋人员到连队阵地检查了一遍。当天下午,南北两支日军车队相继进入黑石沟。当他们并排交错时,刘子云下了命令,步枪和机枪一起开火了。只有两辆车相撞,弹药车爆炸起火。黑石沟立刻被翻了个底朝天。日军遇袭,一个个跳下车,有的还没跳下车就死了。我们的军队冲下山去。突然,正在指挥战斗的刘子云被一颗子弹击中,身体向后倒去,鲜血从他的左胸冒了出来。此时日军援军占据有利地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部队准备立即撤出战斗。卫兵们想帮助刘子云撤出战场。刘子云挥着手说:“天黑后来找我。”说完,他喝了两口水,滚下山坡,藏在草丛里。与此同时,部队迅速撤出战场。刘子云忍着剧痛,潜伏在草丛中,目睹日军清理伤亡人员和受损汽车,直到黄昏。刘子云爬了几米,然后就昏过去了。午夜过后,禁卫军带着人回到黑石沟伏击战场,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几个人和他一起游行。警卫将失血过多的刘子云带回老窝村进行急救。日本人的子弹只打偏了1cm,打中了他的心脏。得知刘子云受伤的消息后,贺龙指示师卫生所尽最大努力抢救。由于缺少药品,刘子云的伤口只能用纱布绷带包扎。这次伏击一度切断了大同至忻口的日军公路交通。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抗日战场上再次欢庆“雁门关神威”。刘子云也是第一个在八路军12O师战场受伤的团干部。
1939年4月,刘子云调任715团参谋长,参加了冀中会战等著名战役,先后打破日军对冀中的第四、第五次围攻,巩固和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在全国上下战斗
1944 165438+10月,根据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分批派出驻守延安的120师359旅南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1945,359旅第二支队在延安成立,刘子云调任359旅参谋长。6月10,刘子云等人率领359旅南下第二支队4000余人告别延安,启程前往抗日前线。南下支队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省文水县敖坡与日军会合,后在通过同蒲铁路时被日军装甲车拦截。经过激战,南下通道被打开。1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进入中原腹地的南下二支队接到中央命令:停止南下,准备北上。9月下旬,第二支队从豫北孟县南下,北上,以每天数百里的速度穿越河北平原,向东北推进,于65438+10月6月下旬到达辽宁辽阳。支队沿用359旅的名称,经过休整扩充,达到10000余人,加入东北民主联军。
1946 65438+10月中旬,部队根据中央指示进入北满地区,与松江四师合编为冀黑军区独立第一旅,对北满地区土匪武装进行全面清剿,刘子云任该旅参谋长。经过几个月的清剿,大部分土匪被消灭,少数败兵逃入深山老林。165438+10月下旬的一天,独立第一旅718团2营在依兰县城的大山里抓获了土匪头子谢文东,并于12+03日将其带到勃利县审讯。公审歹徒谢文东的会议轰动了整个勃利县。
1946年4月上旬,北满军区指示苏联红军于4月28日离开哈尔滨,命令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为主力夺取该城。
4月8日,独立第一旅进入哈尔滨以东10公里的黄山嘴子地区。13逼近三树,占领太平桥、道罗屯,控制机场。当晚,刘子云化装成皮货商,潜入哈尔滨城内侦察,并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制定入侵哈尔滨的计划。就在苏军最后一列火车离开城市的时候,独立第一旅立即从四面八方冲进城市,占领预定目标,迅速解放哈尔滨。第一独立旅在哈尔滨驻扎了一个星期。5月7日,奉命恢复359旅名称,南下抗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
发誓黑山的生存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
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团继续进攻,试图夺回锦州。65438+10月21,第十纵队奉命部署陈冰在黑山、大虎山25公里防线上阻击廖耀湘兵团。这是从沈阳到锦州的战略要地。上午9时左右,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向我军尖山子前哨警戒阵地发起攻击,黑山封锁战打响。东北野战军下达了“堵前、拉后、截腰”消灭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第十纵队将确保敌人在阵地前方不能前进,只要你们坚持三天,敌人就将被消灭。
28师立即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刘子云当时是第28师的副师长兼参谋长。他和师长何庆吉、政委严、副师长严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发出了“誓保黑山生存”的口号,然后分别下到各个阵地,组织工事建设,检查封堵准备,要求克服一切困难,流血牺牲,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让敌人得逞。
24日清晨6时,国民党军在5个炮兵团、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以5个师猛攻第10纵队所有阵地,主攻方向为28师84团2营防守的101高地。经过一天的激战,国民党军队被多次打退。师长、政委刘子云判断敌人将于25日全力进攻101高地,于是对防御部署进行调整,要求各队连夜修复工事,准备再战,并在师前设立指挥所,加强对101高地的作战指挥。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给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军长李涛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在二十五日突破防线,占领黑山。
25日,战斗激烈。敌人和我反复争夺101高地30多次。我们的阵地终于失守了,因为所有的人都被杀了。
刘子云冒着交通壕里的重炮火,找到了何清基先生,交流了战况:101高地的失陷,将使黑山东部的整条防线陷入危机,必须积极组织反击。刘子云亲自担任指挥员,从各团抽调一个营连和两个纵队加强的连,在101高地进行反击。
在组织兵力时,发现敌人为了巩固101高地,已从韩窝棚派出援军,立即命令师山炮营停止射击,将敌人援军炸得四处逃命,然后用炮火形成封锁线,堵住了敌人的增援道路。
18左右,反攻开始。刘子云集中五个连的兵力,猛攻101高地。在我炮兵进攻和反击部队的沉重打击下,敌人伤亡严重,无力抵抗,于是弃甲撤退。我军官兵用鲜血换来101高地,仅82团伤亡500余人。至23时,黑山东部高地全部收复。
黑山之战,作为我军防御作战的典型,载入史册。这场残酷、激烈、壮观的战斗给刘子云和每一个战斗人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湘西打土匪
1948 165438+10月,根据全军统一编制和军号通令,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65438年2月20日,刘子云被调任第47军副参谋长。刘子云率部从辽沈入关,到达平津,参加平津战役。1949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西北进军。此时,刘子云被调任第47军140师师长,并奉命率部南下渡江作战。在10天的沙溢战役中,刘子云率部在24小时内突破敌人纵深40公里的防线,在运动中击溃敌第二军1师,缴获大量军需物资,死伤敌军俘虏数千人,受到军团司令的嘉奖。
1950、65438+10月,配合二野入川的47军主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刘子云被调到湘西州军区任陆军参谋长兼参谋长。经过一年多的连续作战,湘西剿灭土匪1.2万,收缴枪支9余支,解放县城22个,打破了蒋介石在湘西建立“反* *游击根据地”的计划,消灭了湘西百年土匪。1951年1月,为了纪念湘西打土匪的胜利,湘西行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胜利纪念塔”。2月,47军告别湘西,奉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湘西地委、湘西行署、湘西军区司令部联合向四十七军赠送了“消灭百年土匪,为湘西人民建功立业”的锦旗,并致信全体官兵:亲爱的解放军同志们,...你的善良高于雪峰,长于沅江...
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领导。
1951年1月65438+5年,为了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指挥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军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伟大变革之一”。同时,中央军委提出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力量”的口号。
从1951到1956这五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成立了12系,不仅涵盖了武装力量,还涵盖了军事、战史、政治,是一所综合性军事院校。
当时军校的学员大多来自军队各级干部,很多已经战功赫赫。当身经百战、英勇善战的刘子云奉命从湘西剿匪、打霸斗争第一线来到南京,向军校校长、政委刘伯承报到时,刘子云被编入了先进加速部一班,同时也给他加了一个担子——先进部训练部主任。刘子云不仅是学员和工作人员,也是学员和培训计划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除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主持制定学长部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因为他有两份工作,所以他比其他学生更努力。他每天从早上5点到12点学习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每到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从1950到1959,10年从未停止。
1951军校成立后,军校率先参加了国庆阅兵。从1951开始,学长部第一期学员(军、师级)参加阅兵,接着是“三次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第二期学员(多为师级干部),接着是基础部和情报部的学员分批进京,直到1959国庆10周年庆典,军校又接连9个
由于军校是国庆阅兵的第一个阅兵场,而基础部又是阅兵的主要组成部分,刘伯承校长把带领阅兵的任务交给了刘子云。
应该说刘子云第一次参加阅兵,还是在193110+017上。当时,为了庆祝中苏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按照中苏“开国大典”程序,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里的叶坪村举行了阅兵式。刘子云在回忆录《刘帅办学》中写道:“早晨有霜。参加仪式的红军学校的学生们穿着灰色的制服,系着腰带,穿着绑腿和凉鞋,撑着一条红色的流苏。他们在主席台左侧整齐列队,鞭炮声、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此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国生产者党和红军领导人检阅了红军代表部队。“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阅兵,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当时,刘子云是“红军学校第三旅四班的班长,参加这次阅兵感到非常荣幸”。
新中国成立后,阅兵要求和训练更加严格。为了有效满足要求,阅兵指挥部和教导团高度重视每个阶段的训练和最后的方队训练,特别是对旗手和先锋队的训练。每年4-8月,刘子云带领学员在军校的操场上行军,一丝不苟地训练,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暑假期间,他带领学生来到北京,在天坛公园的松林里搭起帐篷,吃住在那里,天不亮就起床练鹅步,每一步都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练习。每个人的腿都肿了,脚也磨破了。受阅官兵的训练热情非常高。炎炎夏日,风霜雨雪,披星戴月;苦练无怨,巧练不占便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因伤疲劳,毫无怨言,表现出百折不挠、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
1951国庆阅兵由军事学院领衔,刘子云身经百战的勇士和高级加速部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从1952到1954,军校阅兵由刘子云带领。他成为阅兵中走过天安门广场的第一人。他身后是八一军旗,后面是军校和各军种服务队。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先后在北京和各大军区所在地举行授衔仪式。刘子云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的一级解放勋章是在南海怀仁堂颁发的,另外两枚二级勋章是陈毅元帅在5438年6月+10月回到南京后颁发的。中南海授衔授勋三天后,是10的国庆节。身着崭新军装、佩戴少将金质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的刘子云,带领八一军旗和军校方队,以崭新的军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由于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亮相,少将·刘子云吸引了中外记者的注意。
刘子云将军,一位伟大的将军,一生都是一位军事统帅。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对人民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华民国的史册。1992年4月9日,刘子云将军在广州逝世。根据他的遗愿,刘子云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乡和他战斗过的红土地。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位少年时期的民国将军,从容到靖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