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投射身份——孤独的游戏:】

投射认同是一种诱导他人以有限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行为模式。

投射认同是心理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个术语,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个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因素的一种操作。是一个人在应对外界产生的各种心理冲突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投射认同经常发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共情。我不是说我们口头上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同理心也叫“另类内省”,而不是思考无法承受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反馈给对方。

投射身份是一个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普通人更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在亲密关系中却看不到对方真实的存在。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以自己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换个角度说,玩这个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的认同,而拒绝你投射他的认同。

这样,关系就失衡了。这样的人看似在乎你,其实在乎的是投射在你身上的错觉。他会引诱你,或者强迫你以他渴望的方式对待他,但他会对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视而不见。他在乎你的想法,拒绝真正理解你。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觉得特别憋屈,因为只有你以他渴望的方式对待他,他才满意,其他任何方式他都不满意。

投射身份的游戏隐藏了一个威胁信息“你必须这样做,否则……”它完整的表达就是:“我用我的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用具体的好的方式对我,不然你就是不爱我。”

但玩这种游戏的人,通常只意识到前半句话,即“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威胁信息。但作为被投射者,你会明显感受到这种威胁。你觉得你别无选择。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对他表达你的善意,否则他会不满,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投射身份游戏并不少见,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首先,权力的投射同一性。玩这个游戏的人的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第二,依赖的投射同一性。它的内在逻辑是,我这么无助,你一定要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第三,迎合投射认同。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不爱我,你就是玩弄我的坏人。

第四,情欲的投射同一性。我这么性感有魅力,你一定要满意,对我好,否则你就是我不爱我,你就是性无能或者冷漠。

你可以把投射认同想象成一个过程:首先,投射者有一个幻想,把“我”的一部分(“我”的内在部分)投射给另一个人;然后“接受者”通过人际互动感受到投射者施加的压力,被迫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最后,投射的感觉经过接受者的心理加工,被投射者重新内化。

我们必须明白,投射认同的第一个幻想是摆脱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因为投射者觉得这个部分有从内部毁灭自己的威胁,或者因为投射者觉得这个部分有被自我其他部分攻击的危险,所以必须把它放在一个能保护它、能被防御的人的内部。

将自己的一部分放入另一个人体内,并从内部控制他们的幻想,这反映了投射身份的核心。困在这种幻想过程中的人,在人格发展的层面上,自我表征和客体表征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投射者觉得接受者经历了他的感受,而且不仅仅是喜欢他的感受,他自己的感受已经植入了接受者。投射者投射的感觉和接受者的感觉是“一体的”(斯查费,1974)。这就是射影恒等式和射影的区别。投射时,投射者对自己想要投射的东西感到疏离、困惑、脱节和威胁。参与投射的人可能会觉得他有问题:为什么他会对一件不值得生气的事情表现得那么愤怒?在投射时,人们会对被投射的事物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而在投射认同时,人们会对被投射的事物产生非常强烈的联系。当然,这两种差异很少以绝对差异的形式被感觉到;相反,人们往往会发现两者是混在一起的,或多或少有一种“融合”或疏离感。

在投射认同的第二阶段(更准确地说,是单一心理事件的第二个方面),投射者对接受者施加的压力使接受者体验到投射的幻想,并以完全相同的行为表现出来。这种压力不是想象中的压力,而是由投射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大量相互作用激发出来的压力。没有相互作用,投射者和物体之间就不存在投射同一性。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讨论了投射认同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投射者有一种幻想,把“我”的一部分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从内部控制另一个人;第二个方面,人际交往,支持克制和控制另一个人的幻想。通过投射者与物体的互动,验证了幻想的两个方面:(1)幻想的物体具有被部分投射的特性。(2)幻想的对象由投射者控制。其实这种“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移植想象出来的对绑定对象的绝对控制;相反,它是一种通过人际交往产生的外部压力。这就把我们带到了投射认同的第三个阶段:接受者对投射的“心理加工”,投射者将加工后的投射再次内化。在投射认同的这个阶段,投射的接受者部分地在他描绘的投射幻想中体验自己。现实是接受者的体验是一系列新的感受,和投射者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接收器的感觉可能和投影仪比较接近,但不是那种移植的感觉。接受者是自己感受的主人,虽然这些感受是由投射者的某种特定压力触发的,而这些被触发的感受是另一种利弊不同的人格系统的产物。这个事实打开了一扇门:投射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是由接受者产生的一系列相同的感觉)可能以不同于投射者能够处理的方式被处理(加工)。接受者可能会使用一系列不同的防御和其他心理处理机制,使这些感受变得“被加工”、“被变形”(Langs,1976)、“被装在一个容器里”(Bion,1959a)。投射者使用投射同一性的事实表明,他试图通过摆脱自己不想要的感觉和象征性的表征来处理自己的某些特定部分。接受者用其他的心理手段来处理这些相同的感受,试图通过整合人格的其他方面和理解升华来解决。投射认同基本上是避免、摆脱、否认或忘记这些感觉和想法;接受者使用的心理手段是另一种尝试,试图和自己的某些部分一起生活,接受它们而不是否定它们。如果接受者能够处理投射在他身上的感受,就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感受,可以看作是投射的原有感受的“加工”版。这一系列新的感觉可能涉及一种知觉,即那些投射的感觉、思想和表象可以在不损害自我其他部分(或有价值的外部或内部物体)的情况下存在的知觉(参见Little,1966)。甚至新的体验(或者说投射的感觉加上接受者自身部分的融合体验)也可能包含了意识到有问题的感觉是有价值的,甚至是值得享受的。我们要明白,心理处理的成功是相对的,所有的处理都会是不完整的,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接受者心理问题的干扰。

“消化”的投射可以通过接受者和投射者的互动,被投射者内化和吸收。这种内化(实际上是再内化)取决于投射者的(心理)成熟水平,可能是初级的内省,也可能是成熟的认知(参见斯查费,1968)。无论何种形式的再内化过程,都是对改变后的投射内容的再内化,为投射者提供了获得新方法处理一系列新感受的可能性(原来他只是想摆脱它们)。只要投射被成功地加工和重新内化,真正的心理成长就会发生。

总之,投射认同是一组可以被图式化的幻想和客体关系的概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幻想摆脱自己不想要的部分,以可控的方式放到另一个人身上;其次,通过人际互动,诱导接受者产生同样的投射幻想;最后,经过接受者的处理,改变后的投影(内容)再次被投射者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