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零和博弈,股市中的零和博弈现象是什么?

零和游戏是指在一场游戏中,玩家有输有赢,一方赢的正好是另一方输的,游戏总得分永远为零。

零和博弈的原理来自博弈论。

两个人下棋,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方赢,一方输。如果我们把赢家算成1,输家算成-1,那么两个玩家的分数之和就是:1+(-1)=0。

博弈论的英文名是game theory,直译是“Game Theory”。玩家有输有赢,一方赢的正是另一方输的。比赛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博弈”之所以被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社会各方面都存在类似“零和博弈”的情况,而胜利者的辉煌背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与苦涩。但自20世纪以来,“零和博弈”的概念逐渐被“非零和博弈”的概念所取代,即“负和”或“正和”。“负和博弈”是指一方虽然赢了,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得不偿失,所以没有赢家。胜者得大于败者失,或者没有败者,结果是“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

例如,在投资股票和债券时,一方面,投资者可以赚取股票或债券价格波动的差价或从每年的分红中获得收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纳税、增加就业等。,双方或者很多方面都可以从中受益。

2007-6-5

关于股市是零和博弈的观点,市场上大概有三种观点。

一个说法:股市是一个大赌场,所以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在股市赚钱的人,必然对应另一个赔钱的人。

第二种说法:券商佣金和政府印花税税收之和大约等于总净利润,股市外部资金流出和流入基本相等,所以股市是零和博弈。

第三种说法:股市横盘整理不涨不跌或涨了再跌回原点或跌了再涨回原点一段时间,二级市场零和博弈成立。当股市整体走牛或走熊时,就无法成立。

那么,股市是零和游戏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零和博弈的概念。零和博弈是指游戏者有输有赢,赢家的总收益总是等于输家的总损失。游戏过程是封闭的,不创造任何价值,所以游戏的总得分始终为零,所以被称为“零和游戏”。比如期货市场,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在任何时候,任何一点,赢家的总利润总是等于输家的总损失。从零和博弈的定义和股市的现实可以看出,股市绝不是零和博弈,原因如下。

首先,赢家的总利润并不总是等于输家的总损失。期货市场是典型的零和游戏。无论期货价格如何,无论在任何交易时间,赢家的总盈利总是等于输家的总亏损,而股市则截然不同。当股市上涨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而当股市下跌时,只有输家没有赢家,更不用说赢家的总利润总是等于输家的总损失。

第二,股市创造价值,而零和游戏不创造价值。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 * *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5亿元注入股市。从65,438+0,876,5438+0开始,美股整体平均收益率达到65,438+04.7%。也就是说,所有参与股市交易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是14.7%,有的大于14.7%,有的小于14.7%,这充分说明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不是零,也就是说,美国股市不是零和交易,期货市场在交易中不创造任何价值。

第三,股市是零和交易的结论不符合风险大收益大的公理。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巨大的,应该对应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比如在美国,股票投资的长期预期收益率为每年14.7%,而零和交易的预期收益率为零。请问,这样一个高风险、零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活动,谁会参与呢?但是股市的参与人数却在不断创新高,最近已经达到了1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股市不是零和交易。

第四,股市是开放的,比如分红,而零和交易是封闭的。股票持有人会获得分红,但交易过程中期货市场是封闭的,没有其他现金流出和流入。虽然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一篮子股票,但股指期货不享有分红权。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股市绝不是零和游戏。投资者充其量有亏有盈,类似于零和交易。然而,在楼市、汇市、债市、艺术品市场乃至邮市,哪个市场的投资者不亏不赚?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有三种说法认为股市是零和游戏。在我看来,这三种说法或多或少都是不恰当的,具体如下。

其中一个说法不恰当。股票市场不是一个大赌场,原因如下。第一,股市对应的实体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赌场对应的是塑料做的五颜六色的筹码。其次,股市可以融资,但赌场可以吗?第三,股市能快速让企业做大做强,赌场能吗?第四,股市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赌场可以吗?第五,资本市场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载体,赌场可以吗?第六,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化解金融风险,赌场可以吗?在这里,为什么股市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而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却没有?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强大,房地产融资来源不同。在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融资主要由资本市场上的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完成,而在日本和东南亚,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融资主要由银行完成。其实股市泡沫的破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会导致房价大跌。如果抵押融资主要发生在银行,而当房价下跌时,银行无法出售这些抵押资产,所以损失越来越大,导致坏账越来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了银行破产的金融危机,这一点在美国是不一样的。当房价下跌时,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危机和股票一样,早已在日常的价格波动中化解。目前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比美国最大的银行还要大,这一点发人深省,其资本市场的强大也可见一斑。

第二种说法不恰当。首先,券商佣金和政府印花税之和不等于净利润总额。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2007年中央企业、地方政府、民营企业资产注入约2000亿元,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按15%计算。2007年,利润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元。再看券商佣金和印花税,按照昨天沪深两市2700亿的交易量计算,一年约64.8万亿的交易量,印花税约为654.38+0944亿,券商佣金为654.38+0296亿,合计3240亿。不管是高是低,他们的规模都没有超过2006年的利润总额,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印花税和券商佣金不应纳入零和博弈的定性分析范畴。期货交易还有印花税和期货公司的佣金。从来没有人因为印花税和佣金的存在而把期货市场称为负零和游戏。可见,在判断是否是零和博弈时,并没有考虑印花税和佣金的影响。上述强行计入印花税和券商佣金的分析方法,显得牵强附会。第三,即使允许考虑印花税和佣金,券商佣金和政府印花税税收之和大约等于净利润总额,股市是零和博弈仍然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工厂和设备随着通货膨胀不断增殖,依靠利润和资产增值的双轮驱动,股市的价值中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明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股市从100点涨到13000点,中国股市从100点涨到4000点,股市也会围绕更高的价值中枢波动。正是这种抗通胀和长期必然的上涨,保证了市场各方的共赢,这才是股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第三种说法不恰当。这种说法的关键在于,当股市没有横盘上涨或下跌,或上涨后又跌回原点或下跌后又涨回原点时,也可能假设中间不能有IPO和分红,也就是说,当股市总市值不变时,股市是零和交易。首先,这种股市情况正常吗?从异常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正常的股市?其次,它仍然不满足零和博弈成立的必要条件,即在任何价格和任何交易时间,赢家的总利润总是等于输家的总损失。第三,即使股市指数不涨不跌,或者涨了再跌回原点,或者跌了再跌回原点,背后的实体经济已经很不一样了。按照2006年的盈利水平,平均每个交易日有价值65438.05亿元的资金注入股市,以股票为代表的公司的厂房和设备也在随着通货膨胀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即使股市不横盘上涨或下跌,其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在不断变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持上述三观的人实际上是怎么想的,是不是真的认为股市是赌场,是零和游戏,是不是想说明股市投机太猖狂,还是想说明股市违法违规横行,把股市和赌场、零和游戏直接联系起来,确实客观上误导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其实中国现在的股市违规和投机猖獗,和美国1900的不规范股市很像。它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完美。股市本来就是投机和投资的综合体。关键是如何抑制投机。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值得借鉴。首先,它对短期利润征收重税。1997年税改前,持有期不足18个月的资本利得税率为40%,持有期超过18个月的为20%。97年后,持有期不足18个月的资本利得税率为20%,持有期超过18个月的为10%。二是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