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玩旅行青蛙?

一只可以阅读几个小时的青蛙。

“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很小,小到在这个四通八达的城市里,只剩下简单的公寓、工业化的写字楼和连接它们的长长的坡道。”在Taptap的《旅行青蛙》(日文《旅行》)游戏评论中,网友@孟小黑的赛后感受引来了数千人的点赞。

自去年年底“佛教”概念流行以来,最近,这款名为“旅行青蛙”的佛教游戏在朋友圈爆红。在游戏中,只有两个场景:院子和房子。除了收割三叶草和为青蛙准备午餐,玩家几乎不需要花费任何时间和金钱。和青蛙唯一的交流,只来自他旅行时发回来的照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佛教游戏,在6月5438+10月21日位居APP Store免费游戏榜第一,在Taptap上下载量超1万,微信指数超10万,而百度搜索指数显示《旅行青蛙》的数据在6月65438+10月265438。

一只画风朴实的青蛙,怎么突然就火了?为什么游戏发达的中国做不出这样的游戏?

女孩和妈妈的距离只有一只青蛙。

截止10月22日65438,微博#旅行青蛙#话题阅读量接近3亿,与该话题相关的帖子超过6000条,粉丝2万人。但日语#旅#话题阅读量超过654.38+0.2亿,相关讨论超过25万次。动漫博主@亵亵亵亵亵通过猜测青蛙的旅行经历用漫画画了出来,让网友大呼:“我的崽儿好可爱!”

“养男人只会骗我凑钱。它不仅不需要凑钱,出来还会给我带礼物。”采访前一个小时,杨洋卸载了他已经玩了一个月的《爱与制作人》。在她的朋友圈里,一周前李泽言对她的甜言蜜语截图,而这两天已经全部换成了青蛙的日常动态。

在杨洋看来,25岁的《爱与制作人》让她体验到了言情小说中苏王秀兰女主角的快感,但长期氪金可以推动剧情发展的游戏设定却让她久久没有玩下去的动力。“我能区分虚拟和现实。当我开始抱怨这个游戏需要用钱来填充的时候,说明这个游戏带来的快乐已经到了边界。”杨洋说。于是,当她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旅行青蛙的截图,就赶紧去入坑了。“有一种一夜之间从女孩变成妈妈的感觉。”

杨洋很自然的接受了这种身份转变,从一个围着四个男人转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为青蛙吃不饱,旅途是否安全而担忧的老母亲。“打两场比赛就像模拟人生的两个阶段。不同的是,前者我明明知道是假的,后者却总让我思考很多现实的东西。”

最让杨洋感动的是,她通过这只青蛙理解了妈妈的感受。“我以前不喜欢妈妈的烦。当我回家时,她把所有东西都塞进了我的包里。其实在我妈心里,收拾行李就是装一份沉甸甸的爱。”杨洋说,不管游戏真正想传达给玩家什么信息,只要能给玩家带来积极的情绪,这就是一款成功的游戏。

胡佳接触《旅行青蛙》是因为朋友圈被刷屏。“没想到,我逃了四个人,却逃不过一只青蛙。”在此之前,胡佳成功抵御了所有热门游戏的诱惑,在《旅行青蛙》中意外栽了。

“一开始我也很疑惑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么简单的游戏。现在我明白了。”在胡佳看来,正是因为游戏足够简单,才给了玩家足够的发挥想象力。游戏里青蛙在家吃饭,就是砍柴,读书,写字。“怎么读了这么久,会对视力不好吗?它今天出去玩会认识新朋友吗?”每次打开游戏,胡佳都会在脑海里上演几出大戏。虽然青蛙没有给她任何回应,但她依然孜孜不倦。

对于胡佳来说,《旅行青蛙》带给她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胡佳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这是她毕业四年来日夜加班的岗位。为此,她从未申请过年假。她经常想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她又囿于现实:“以我的水平,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工作了。我走了就不行了。”

胡佳做不到的事,青蛙替她做到了。在游戏中,青蛙的行进地点并不固定,也不受控制。只有当它发回照片时,玩家才会知道它去了哪里。“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连一只青蛙都不如,就像很多人想去旅行一样,但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敢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这么做。这两年也有人逃离北上广。其实没有多少人会因为想赚钱而真的离开。”胡佳说,每次看到青蛙发回来的照片,她都会想:走我没走过的路,请帮我走吧。

其实就像杨洋说的,旅行青蛙是一个很简单的游戏。所以游戏中青蛙的状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玩家眼中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为什么旅行青蛙在中国受欢迎?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危机。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人每天以高强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体育锻炼来换取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日本人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无聊、空虚、猜疑等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疗愈系统”这个词开始在日本社会频繁出现。“治愈系”原本只存在于音乐领域。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被激发出来,不断要求“疗愈”的力量。于是,“治愈系”逐渐扩展到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基于这样的文化土壤,日本市场诞生了《旅行青蛙》这样的治愈游戏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今天,不仅仅是日本需要治愈它的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焦虑和孤独在整个社会蔓延。人们渴望抓住一点力量来温暖自己的心灵,也迫切需要一个载体来寄托自己空虚的精神世界。“旅行青蛙”的出现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他们希望放慢脚步,像青蛙一样慢慢做自己的事,随心所欲的旅行。他们与其说是养青蛙,不如说是通过青蛙看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日语中,青蛙()的发音与回家()的发音相同,同时青蛙在日本也有回归的意思。所以,旅行青蛙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回家。

回家吧。纵观日本历史,日本曾经是一个家庭至上的国家。但经济高速发展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人享乐主义,女性越来越多地从家庭走向职场。生活的增加,职场的压力,让日本人的家庭关系变得冷漠。对于现代日本人来说,面对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他们需要的家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平淡的生活。

在崇尚人文精神和世俗生活的中国,家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每一个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无数被拖着前进的人变得惶恐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们甚至羡慕《旅行青蛙》里的青蛙。无论他们去哪里,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回国。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却只能远远的思念远方的故乡。就算知道老家有人关心你,在外面累的像只小青蛙也不能回家。

专注。在《旅行青蛙》中,青蛙经常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看书,劈柴似乎永远不会累,还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趴在桌子上写日记。很多玩家在社交平台上嘲讽:“我不配拥有这么敬业的青蛙。”

《旅行青蛙》中表现出的专注,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青年的现状成了鲜明的反比例。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浮躁,没有网络,没有通讯工具,就会坐立不安五分钟。相比之下,能够像青蛙一样安静地专注一件事几个小时,是非常可贵的。

慢点。“为什么我的青蛙还没回来?”而“我的青蛙终于回来了”是《旅行青蛙》玩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然而,青蛙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即使老妈妈们在家里透过秋水看,它依然在外面悠闲地旅行,给老妈妈们发回照片表达“我很好,请不要看”。

穆欣在《曾经慢》里说:过去,太阳的颜色变化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所以我这辈子只能爱一个人。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当下,“慢”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很多人每天都在喘着气挤进早晚高峰,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根本不敢停下来。这个时候,等待青蛙回家的漫长过程,就成了真正放慢脚步的时候。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这样的游戏?

《旅行青蛙》之所以能一夜走红,和这类游戏在中国游戏市场的空白有很大关系。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与日本游戏的积累密切相关。日本有大量的动漫IP改编成游戏,比如去年上线的《火影忍者传:忍者先锋》,就是根据《火影忍者传》改编的。此外,《海贼王》、《数码宝贝》等国民IP也被改编成游戏。动漫与游戏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IP价值的变现能力和对观众喜好的判断,无论是游戏剧情、人物还是画风,都能更好的契合用户口味。反观国内,郭曼长期以来饱受诟病,他的画风大多被贴上“不成熟”、“无趣”的标签,缺乏对使用者心理和审美的研究。所以绝大多数国产游戏很难出现惊艳或者一见钟情。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崛起,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但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长期以来,我们市场上的游戏模式都处于比较单一的状态。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去年底火起来的吃鸡游戏,玩家进入游戏后,最终目的都是打败对方,玩家之间是对立的。某种程度上,“赢”确实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这种情绪很难持久,尤其是对于一些“佛系”玩家来说,比赛输赢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心情。

另一方面,氪气这个游戏在中国的游戏市场似乎是一个很常见的东西。从风靡一时的玄幻西游记,到后来的阴阳师,再到前段时间的爱与制作人,前期往往采用营造一种玩家不花钱也能玩的假象的策略。当玩家卡在玩到一半的时候,没有氪就无法继续。诚然,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买幸福。但是,当更多纯粹的幸福摆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必然会选择它。在《旅行青蛙》中,所有商品都可以通过收割三叶草来购买,氪石玩家和非氪石玩家没有太大区别。

在国内游戏市场,缺乏爱情女游戏也是《旅行青蛙》迅速占领榜单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市面上大部分游戏的核心受众都是男性玩家,游戏操作和设定更倾向于男性玩家。这就导致了爱情女游戏在恋爱类型、装扮等方面的长期局限。,同样的玩法,容易让人失去兴趣。“旅行青蛙”的出现,为他们打开了新的玩法。

可以预见的是,旅行青蛙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国内游戏厂商的思考。无论这款游戏是稍纵即逝还是行云流水,对于中国的游戏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作者:高玲玲

编辑:南七路

南七岛:南七岛新媒体创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联网明星创业公司Face Meng、FaceU等品牌操盘手,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龚浩南第七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