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 地道战》本应重现战争经典,却在悲壮之余沦为二流动作片
出于对经典的怀旧,看了《奇袭 地道战》但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人设太崩。鬼子军官一个个军装笔挺,阳刚帅气,我们的抗日英雄,民兵却一个个歪瓜裂枣,就算不能把敌人脸谱化,可也不能完全颠倒过来呀。
不过后来为了写影评,又回去硬着头皮把后半截看完了,谁知半截画风大变,悲壮的成分拍出来了,场面也不错。
其实平心而论,整部片子的画面感、特别是几个彰显日军残暴的场面,抓拍下来都是油画,张张都能去反法西斯展览上做展品,可见编导的能力和摄像师的功夫还是到位了的,只是编导对于“地道战”这个概念并不清晰,也没有军事经验,所以才把一部本应经典重现的战争片,拍成了一部二流的动作片。
下面就我曾经做过编剧的那点儿本事,结合着这部片子的前景故事和人设,谈谈这部片子的不足之处,和本应做成什么样子。
水平有限,算是抛砖引玉吧。
男主叶成的人设、前景故事以及《奇袭 地道战》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片中,男主叶成在北平学了八年师范,而老叶是送他学“土地”的,好到舅舅的煤矿上帮忙,但叶成立志教育,悄悄的转到了师范。
这个前景故事槽点多多,我不知道什么师范要学八年。学八年就学八年吧,可当时是1943年,八年前是1935年,日本人还没有占领北平。而且在日占区读了那么多年师范,居然不会一句日语!不过纵观本片,别说男主不会日语,就连日本人都不会日语,更离谱的是日本人之间相互交流居然用的是半生不熟的中文!
而就男主叶成来说,最有可能的实在上学期间,因为日本人占领了北平而被迫滞留,这样更合理。
而读了八年书也有可能,这让叶成转到师范也有了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叶成自己说的,立志教育,所以悄悄转了师范;
第二个可能是日本人占了北平,叶成滞留北平,断绝了生活来源;所以转到师范(当时师范是免学费的,而且管伙食。)
第三个可能是叶成自身有幽闭恐惧症(从铁匠那里拿过来,算是叶成的弱点,不然这个角色太完美,不出戏。而铁匠一个配角有这个病,至少在本片中没看到对情节有助力,干脆拿给叶成)叶成有了这个弱点,也就有了成长的空间。作为男主,没有成长空间不好看。
而整个男主叶成的前景故事和影片开头的情节应该是:
男主叶成被父亲送到北平学习矿山专业,准备毕业后到舅舅的煤矿上帮忙。其中日本人一只耳(那时还没有成为军官,耳朵也全和),还做过男主的老师。
男主虽然成绩优异,但是有幽闭恐惧症,很被一只耳看不起。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男主迫于种种原因,转到师范读书,其间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并且接受了相应的斗争训练。
1943年,叶成被抗日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利用学到的矿山坑道知识,指导当地抗日武装力量进行地道战。
但在回归途中与日军发生遭遇战,交通员和护送的同志牺牲,介绍信也丢失,回到村中的叶成被当地抗日武装进行甄别(毕竟是从敌占区回来的嘛,又没有身份证明,且要接触)
这就接到了开头的第二场戏,女主护送医药的民兵小队被日军小队追击。
但是和铁匠的幽闭恐惧症一样,本片中医药箱并没有对情节起到任何推动作用,所以这一场就成了废戏,没任何作用,而且槽点也多。在交火中,虽然民兵护送小队全灭,但日军小队也只剩下两人,其中一人还伤了腿,在这种情况小,无论从路上来什么人,日军都会毫不犹豫的开枪的,才不管你办不办丧事呢,片中男主的小聪明简直愚蠢。
所以这段戏改为日军小队直接截击男主要合理的多,而且在剧情主线上,日军完全可以提前知道了有一名地道专家被派到山底村,所以才派兵拦截的。
男主被山底村民兵救下后就可以开始甄别了,场面可以不讲理一点,因为主持甄别的人是杨大春,那个在片中显得“莽莽”的民兵队长。
在甄别中,日军再次偷袭山底村(可使用第一场戏,口琴长亭外)
由于地道的缺陷,日军发现了甄别的地道口,男主拿起牺牲民兵的武器和杨大春一起对抗日军,县大队政委带人赶到,击退日军,并证明了男主的身份,这场戏结束。
男二杨大春的人设莽莽可以不变,看不起叶成可以不变,甚至还可以加点怀疑叶成,毕竟叶成的舅舅是资本家,还可能做汉奸;所以在之后的对敌斗争中,一直对叶成有堤防,并且对于他的建议总是爱答不理消极怠工,甚至导致了地道工程进度的拖沓。
在原片中,杨大春大手一挥,就把山底村东边给了叶成折腾,这其实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地道是乡亲们的明白,怎么能如此的草率处理?情节应该是:
杨大春虽然表面上服从的政委的安排,但是实际上并不服气,总是给叶成找麻烦,再加上新的地道设计工程量大,系统繁杂,所以进度缓慢,当日军二次袭击山底村的时候,村子西面的地道还没有完善,被一只耳相继破坏,在危急时刻,叶成打通了最后的通道,让被发现的乡亲们进入东部地道避难。
日军追击也进入坑道,双方各有所长,打的难解难分,一只耳发现了叶成,知道了这次被派遣来的坑道专家是自己过去的学生,再加上外围部队被政委的县大队以“麻雀战”的形式袭扰,于是主动撤兵,山底村解围。
这次师生相遇,为之后男主叶成在幽闭环境中,战胜自己,与一只耳对决埋下了伏笔。
男主决定主动出击,找父亲老叶要舅舅煤矿的坑道设计图,准备利用现成的煤矿坑道系统打击日军。
老叶的前景故事和人设。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本片中暗指老叶是地主,但是散尽家财抗日了,实际上老叶的身份改成家境殷实的木匠更好,也就是说把原设定的木匠和老叶合并,道理和铁匠一样,不能推进情节的人设、道具和事件,都是废戏,没必要存在。
老叶是个优秀的木匠,在舅舅的煤矿上打工,很受舅舅赏识,于是不但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老叶,而且还资助叶成到北平求学,并承诺叶成毕业后可以到他的煤矿工作。
日军入侵后,占领了煤矿,舅舅做了汉奸,老叶带人将煤矿主要坑道炸毁,导致煤矿无法进行生产。
所以这里还能体现出守备队长和一只耳的差别。守备队长是个传统的日军军官,擅长杀人放火,而一只耳的任务除了对抗地道战之外,还要尽快让煤矿恢复生产。所以一只耳是不杀青壮年的,而是抓到煤矿上去做苦工,毕竟煤炭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日军不可能让一个煤矿一直关着的。
有了被关押的劳工,从情节上也可以增加“奇袭”的难度,让片子更好看。
老叶想把叶成骗走的情节可以保留,为了报信牺牲也可以保留,但是这里确实没处理好,让原本紧绷的情节一下松下来,垮掉了。
男主第一次击退日军之后,扬言要主动出击,但实际上却没了动静,而一只耳倒是决定偷袭山底村,已经杀死了民兵哨兵,要枪杀了敲钟的老叶,然后忽然就消失了。这说明编导确实没有任何的军事经验。
偷袭即便是被发现,但在出于优势的情况下,应该立刻转入强攻,因为偷袭的优势并没有完全消失,对方依然是匆匆应战。
即便是偷袭部队余处劣势,也应该虚张声势的发动一次佯攻,趁敌方摸不清我方实力的机会再撤退。
而片中的这种突然消失不符合军事常识,甚至是一般的常理认知。并且把整个节奏都拉慢了。
此外本片编导还没有 历史 常识的地方是:各村民兵来支援时,一律自称某村“武工队”。武工队其实是八路军正规军派出了便衣武装工作队。一般不投入第一线攻坚战,并且各个都是精英人才,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敌后便衣特种部队,一个县往往只有一支武工队,十几人,几十人而已,不是每个村都有的。
好了,男主叶成终于开始主动攻击,而一只耳也开始了又一次的突袭。这里的情节没问题,但是军事细节有问题。
日军方面突袭山底村,应该采用了新的部队编制和战术,毕竟要体现出日军的狡猾嘛。像本片中那么大的场面,却把地道战拍成了地下的阵地战,而且双方都没有什么军事素养。
其实在日军方面,战术也是可以更精彩的。
日军的三八枪太长,很不适合坑道作战,一只耳是缅甸回来的,可以从远征军那儿缴获了不少冲锋枪(这同时也解决了道具槽点),所以,冲锋枪加手榴弹加火焰喷射器加毒气罐,构成了崭新的全套战术,既好看,也让民兵在坑道里节节败退得到了解释。
在据点那里,一只耳识破了政委的突袭,突然开火,民兵损失惨重。但是既然一只耳这么厉害,干嘛不派遣一支精锐从侧后袭击县大队和各村民兵?显得军事素养太低。
而在
我方这边,由于编导对于地道战和军事战术的无知,导致一场好端端的地道战,打成了地下阵地战,最后日军完蛋了,我方也几乎全灭,地道战的战法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真正的地道战,尤其是形成了地道网络之后,地道除了屯兵,最大的优势是机动力,我方的小股武装力量永远会不失时机的出现在日军背后,狠狠的咬他一口,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像本片中的这种硬扛,就算是王明博古也干不出来。
政委带兵牵制日军也是如此,不会是不要命的强攻,而是骚扰,偷袭,目的就是不让一只耳的专业坑道战部队能集中精力攻打地道,同时让各据点的日军不敢增援。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才是地道战的精髓。
而且地方武装从不和日军拼火力,那就是自杀。地方武装更擅长利用地道的机动性发动地雷战。
比如某处日军安全通过了,我方武装就会从隐秘洞口出去,设置地雷。然后由另一支小组袭扰敌人,促使敌人追击或者撤退。
由于此地之前已经安全通过,所以日军会返回这个安全的地方修整或者撤退,这时我方引爆地雷,杀伤对方。
可惜的很,这种地道战的精髓,本片根本没有呈现出来。
最后,关于引爆煤矿瓦斯摧毁日军据点。
我头些年也参与调查过一些煤矿安全事故,没见过威力这么大的瓦斯,还能摧毁地面建筑,这也太神剧了。
其实这里可以引入两个道具或者场景,一是舅舅在煤矿下面的临时矿山炸药库,里面有很多炸药。二是据点里的日军弹药库。都可以用,而且威力也比瓦斯大。
所以情节应该调整为,从村里的地道挖通连接煤矿,然后从地下奇袭日军据点,解救被关押的劳工。当日军发现后,寻踪追击时,叶成引爆提前设置在煤柱和其他坑道支撑柱上的炸药,煤矿彻底塌陷,煤矿的所有地面建筑也会随之倒塌塌陷。
这个时候政委可以带人从骚扰转入强攻了,同时,叶成克服幽闭恐惧症在地下和一只耳老师对决,并最终险胜。
此时,全片也到了尾声。
另外两点备注:
1、女主。其实本片是可以纯爷们儿戏,不要女主的,毕竟本片中女主对情节其实也没啥用,完全可以拿掉;如果非要女主,女主应该和二丑合体,娇小,灵活,骁勇善战,引诱日军进地道,女主更合适,也更出戏。
并且女主可以是山底村抗日民兵的一把手,他哥哥杨大春看似老大,其实是副职,这样有一点喜剧效果,也好做戏。
2、石头别顶个锅了,换个日军钢盔吧,人胆小怕死,也别做哑巴了,想娶媳妇过日子的戏份给他吧,反正给了就得死,所以带个钢盔可以突出他的怕死,而他的勇敢赴死让他有了成长线。
东拉西扯的写了这么多,也算是把这个片子拉了一遍,其实真要开这个片子的总结会,没两天都结束不了,只是我又不是编剧组成员,开会也轮不到我,只是吐吐槽,自娱自乐一下而已。
好了,就暂时写到这儿,这几天抽个时间去看看《八佰》,然后再写个有关八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