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

作为一名孜孜不倦的人民教师,精心准备教案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学过教案吗?下面是我帮你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欢迎借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1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大胆表达你所经历的动物。

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愿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地表达。

活动准备:大荷叶,ppt,音乐。

活动流程:

先感受一下音乐的层次和速度的变化,试试节奏游戏:莲花和微风。

1,猜猜这是什么?荷叶长在哪里?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在高音区听轻柔舒缓的音乐——你感觉这是什么风?

3、总结:小风的声音慢。

4.如果这点小风吹在荷叶上会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5、在高音区听轻柔舒缓的音乐——游戏:小风荷叶。

6、总结:小风的声音是缓慢的,所以小荷叶也是轻轻的,慢慢的飘着。

7.又一阵风吹来。听着,这是什么风?-在低音区听快速强劲的音乐。

8、总结:大风的声音快。

9.让我们以你的身体为例。大风和龙卷风会是什么样子?

10,强风和龙卷风吹在荷叶上会怎么样?-游戏:大风和荷叶。

11,总结:大风的声音低而快,所以小荷叶也飘得快。

12,太阳出来了。听听什么来了?这两首曲子除了慢变和快变之外还有什么区别?

13,不同实力的音乐交替玩游戏——游戏:多变的风和荷叶。

14,总结:小枫的声音又高又慢,所以小枫的音乐又高又慢。大风的声音又低又快,所以大风的音乐又低又快。

第二,想象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表达小青蛙和老青蛙。

1,风终于停了。哪种小动物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它喜欢在荷叶上做什么?

2.小青蛙和老青蛙——试着用不同的声音唱歌,选择自己的角色玩唱歌游戏。

(1)(ppt1)你觉得小青蛙会唱什么?(唱歌)

(2)老青蛙会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低慢?(唱歌)

(3)小结:因为小青蛙年纪小,唱歌的时候声音又快又高。老青蛙年纪大了,唱歌的时候声音要低,要慢。

3.(ppt2)有一天,小青蛙、老青蛙和小鸭子在玩耍时看到了什么?它会用什么声音唱歌?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会怎么自我介绍?

(ppt3)小青蛙、老青蛙和大白鹅

(1)猜猜这次谁会来?大白鹅会唱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孩子低唱慢唱)

(2)小青蛙这次会怎么自我介绍?老青蛙会怎么自我介绍?(无音乐的儿童清唱剧)

5.你喜欢老青蛙还是小青蛙?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三、游戏体验:青蛙抓虫子,活动度提高。

根据不同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音乐跳得高,音乐跳得低)

初中音乐教案“青蛙歌唱”的活动目标2

1,学会分辨音乐的强弱,高低,能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掌握歌曲的节奏,学会根据图片唱歌词,体验唱歌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一片大荷叶;4故事图片;节奏图;彩色笔筒一个人;音乐。

活动过程

先放音乐《小跳蛙》引孩子出来。

老师:小朋友,跟着老师去池塘看看吧!(播放音乐,小朋友跟着老师学青蛙进教室)

老师:哎!你认为这是什么?(秀大荷叶)

老师:哦!原来是一片又大又绿的荷叶!让我们和小荷叶一起静静地躺在水面上休息吧!闭上眼睛。(把荷叶放在地上,孩子会围着它坐。)

二、听音乐,感受和分辨音乐的强弱。

1,播放音乐,微风。

老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感觉这是什么风?

老师总结孩子的回答:哦!美丽的风,温柔的风,温柔的风吹在幼小的荷叶上。它将如何移动?我们一起试试吧。(再放一遍音乐,微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轻轻摇荷叶)

2,放音乐,大风。

老师:哇,又来了一阵风。你觉得这是什么风?

老师总结了小朋友的回答:如果刮大风、狂风和龙卷风,宝宝荷叶会怎么动?我们一起试试吧。(再放音乐,盖尔。老师和孩子一起摇荷叶)

老师:嘘!风停了,让小荷叶休息一下吧!(示意孩子坐下)

3.播放音乐,识别音乐的强弱。

老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两首曲子。我们来听听哪首曲子代表微风,哪首曲子代表大风。(分开演奏,让孩子比较音乐的强弱)

4.游戏。

随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风吹荷叶做出相应的动作。

5.音乐停止。

老师:风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你知道谁最喜欢待在荷叶上吗?(引导孩子说青蛙)让我们学青蛙,在荷叶上跳!(集体坐在荷叶上)

老师:小青蛙怎么唱歌?(小朋友模仿青蛙不同的叫声)

老师总结:哇,你学得真好!这只小青蛙会唱歌。他是一个“天才音乐家”。让我们学学小青蛙唱歌吧!

第三,掌握小青蛙的节奏。

1,展示节奏图,对比差异,知道附着点,学会打节奏。

老师:第一个节奏图上的两个十字和一条横线是一拍,所以我们要在第一个节奏图上打四拍。(教师演示)

老师:第一节奏图和第二节奏图有什么区别?(引导孩子发现第二张图的点更多。)遇到点,打拍子的时候举手。

2.老师教孩子看图打节奏。(每人一个笔筒)

3、引导孩子发现,除了老师的彩色笔筒,你还可以在自己或伙伴身上敲打节奏。

第四,看图学歌词,带入节奏。

1,依次展示图片,每张图片代表一句歌词,引导孩子边看图片边学唱歌词。

2.老师完整的示范和表演歌曲。

3.孩子和音乐完全表演歌曲。

第五,歌曲表现。

可以分组进行。一组唱,另一组打节奏。或者一组边唱边打身体,另一组边唱边打地板。

结束:

孩子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听着,外面很多青蛙都看了你的精彩节目,都说要和你比,看谁是第一。我们去和老师挑战吧!(播放音乐《小跳蛙》带领小朋友出去,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项活动通过优美的音乐、钢琴声,辅以提问和质询,带领孩子们充分感受、体验和探索音乐在游戏中的变化。独立地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层次和速度。从荷叶与风的大小变化到荷叶上的青蛙,从倾听风的变化声音到移动荷叶展现不同的风速。在学习歌曲时,利用节奏图和歌词故事图,让孩子自主发现节奏图上的符号,认识这些节奏符号,学会正确地打节奏。看故事图,理解歌词,把歌词带入节奏去唱。

活动中还有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比如语言是强制性的,中介语衔接是非自然的;在展示有节奏的物体时,老师要解释清楚它们跳动的方式,或者让孩子自主探索;玩节奏的时候,孩子可以尝试玩快节奏,也可以用各种物体来玩节奏;表演歌曲时,可以让孩子分组表演,丰富歌曲表演的形式。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3活动目标:

1.感受场景渲染中的音乐,用不同的动作和唱法表达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2.在学歌的基础上,初步尝试了用配词和合唱的方法为一些歌曲伴奏,体验了各种形式唱歌的快乐。

3、通过身体节奏,感应固定节拍。

4.学唱这首歌。

活动准备:

1,大“荷叶”,钢琴。

2.以前的经历:最初学的是《蛙唱》这首歌。

活动流程:

(1)渲染情境,感受表演。

1,展示荷叶,引起兴趣。

2.感受音乐的力量,有节奏地聆听。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达青蛙的歌唱。

1.试着用不同的节奏表达青蛙的歌唱。2.通过例子示范,鼓励孩子互相学习。

(3)熟悉歌曲,学会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形象。

1,复习歌曲,回忆歌曲。

2.老师唱,孩子听,区分感情,表现出来。

3.老师和孩子合作,以不同的角色演唱。

(4)加插词,尝试用合唱的方法来诠释歌曲。

1,老师示范唱歌。

2.孩子们试着加入夹层唱歌。

3.把孩子们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唱几遍这首歌。

(4)游戏:青蛙抓害虫,结束活动。

1,角色扮演,音乐游戏。

2.完成修整。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培养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充分实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孩子们通过美丽的荷叶想象,联想到青蛙和它们的各种叫声,并展示给同伴看。

孩子们在老师与孩子、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充分体验,拓展想象力,尽力表达。我感觉平时也要用正确的声音来表达歌曲,不能乱喊乱唱。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4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音乐的强弱,高低,能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学会唱歌,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跃、抓昆虫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一片大荷叶,一块地,ppt课件。

2,青蛙胸甲,若干虫子。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荷叶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看,孩子们,这是什么?哦,原来是一片又大又绿的荷叶。让它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吧!(老师和学生手拿荷叶站着不动)

第二,听音乐,感受和鉴别音乐的力度。

老师:风吹的时候荷叶会怎么样?听,刮风了。这是什么风?(播放轻音乐)请猜一猜,当风轻轻地吹时,荷叶会怎样移动?(轻轻的)荷叶轻轻的轻轻的摇(再轻轻的弹。音乐,师生轻轻摇动荷叶)。我们转过身,轻轻摇一摇,踮起脚尖(师生小步摇两下)。

老师:听,又来了一阵风。这是什么?(播放大风音乐,听小朋友)听完有什么感受?我们边听边摇荷叶(再放大风的音乐,老师和学生摇荷叶)

老师:嘘!风已经停了(老师和学生都站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风向会变。让我们随着风的变化来摇动荷叶(用两种不同的风来演奏音乐,师生会随着变化来摇动荷叶)。

第三,学会唱歌,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

1,熟悉歌词的老师放音乐,带领小朋友按照音乐节奏让青蛙跳起来。游戏的同时,老师有节奏地唱着歌曲《小青蛙》的歌词:小青蛙,小青蛙,在池塘里玩耍,东蹦西跳,多么快乐,多么无忧无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老师把这首歌唱了两遍。然后引导孩子回到座位上:小青蛙跳累了,和妈妈一起休息。

2、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和节拍。

老师:小青蛙们刚刚在池塘里玩耍是什么感觉?”(开心)

老师让孩子们再熟悉一遍歌词:刚才青蛙妈妈在游戏里用了一个开心的词,是。。。。。。?(快乐无忧)如果孩子答不上来,老师回应:是快乐无忧吗?孩子的回应:如果是,老师的回应——太好了,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个美好的词;如果不是,老师回答――是吗?让我们听青蛙妈妈再说一遍。老师拍手唱道:小青蛙,小青蛙。......

老师:真好玩!你也跟着青蛙妈妈拍手试试吧!你们做得很好!妈妈会唱一首小青蛙的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小青蛙》。

老师:除了在池塘里玩,小青蛙还有什么技能?老师指导孩子们在田里捕捉害虫。

老师:小青蛙们,先想想。抓害虫的时候,为什么要动作轻,不发出声音?

老师:给你妈妈看这只小青蛙。你如何捕捉害虫?(让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

3.老师示范青蛙捕捉害虫的要领。

青蛙跳:双脚分开,膝盖弯曲,掌心向前,手指张开,轻轻跳。

捕虫动作:蹲下,双臂在身前伸直,双手触地,两腿分开,眼睛盯着昆虫,轻轻跳过去抓害虫。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练习青蛙跳和抓害虫两次。

第四,听音乐,玩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唱着小青蛙抓害虫。唱完之后,他们做模仿动作。青蛙跳起来,来到农田,蹲下,准备捉虫。当老师说轻轻跳下去抓害虫时,孩子们就模仿青蛙抓害虫的姿势,跳得离害虫很近,抓住害虫,假装吞下去。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部分

老师总结,有节奏的小青蛙离开教室。小青蛙真的很擅长抓害虫。和妈妈一起去田里抓害虫!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培养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充分实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孩子们通过美丽的荷叶想象,联想到青蛙和它们的各种叫声,并展示给同伴看。

孩子们在老师与孩子、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充分体验,拓展想象力,尽力表达。我感觉平时也要用正确的声音来表达歌曲,不能乱喊乱唱。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5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逐步掌握× 0× 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的节奏

2.试着谱曲一些歌词,体会唱不同的拟声词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嘴)X是张嘴,0是闭口。

活动流程: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进教室。

今天的天气真好。所有的动物都出去玩了。听听谁来了。"

2.玩节奏游戏。(根据各班情况调整学习节奏的方法)

(1)展示节奏图,小朋友会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展示节奏图。(孩子们自己创造姿势)

小动物们走累了。我们先休息一下吧。让我们一起玩有趣的游戏。看看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嘴)这些嘴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身体动作拍出地图的节奏吗?“(可以先不学,十六分音符可以最后学)

(2)试着用嘴发出不同的声音。

孩子们真的很棒。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演示节奏图。你能用嘴的声音唱地图集吗?我们可以试一试吗?"

3.孩子们学唱歌。

(1)教师示范歌曲。给我看青蛙的照片。

这个节奏图真的很有意思。它可以拍摄肢体动作,还可以唱歌。小动物想跟我们学技术。看看谁想学唱歌。(小青蛙)。我们来听听小青蛙是怎么学唱歌的。"

(2)孩子读歌词。小青蛙学唱歌。他的嘴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在那里唱歌吗?你怎么唱它?让我们一起学习。"

(3)孩子学唱歌,青蛙学唱歌。

4.启发孩子填词,体验唱不同的拟声词带来的快乐。

小青蛙学得真快。还有哪些小动物想学唱歌?想想其他小动物会在哪里唱歌。你怎么唱它?"

引导孩子大胆创作歌词,重点唱拟声词。

5.听音乐表演,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意境。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唱歌和做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6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音乐的强弱,高低,能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试着用语言节奏表达青蛙的叫声。

3.我们可以从音乐水平的变化来区分老蛙和幼蛙,学会用不同的声音唱歌来体验唱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荷叶”,钢琴。

2,一串虫子,青蛙的意思是连两个(老青蛙,小青蛙)。

活动流程:

1,展示荷叶,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看,孩子们,这是什么?哦!原来是一片又大又绿的荷叶。让她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吧!老师和学生手里拿着荷叶站着不动。)

2.听音乐,感受和识别音乐的力量。

老师:风吹的时候荷叶会怎么样?听,刮风了。这是什么风?(另一位老师演奏轻快的音乐)请猜一猜,当微风吹过时,荷叶是如何移动的?(轻轻地)荷叶在轻轻地、轻轻地抖动。(老师再弹微风,师生轻轻摇荷叶。)我们转过身,轻轻摇晃,踮起脚尖。(师生小步,摇两下。)

老师:听,又来了一阵风。这是什么?(老师放大风音乐,孩子听。)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边听一边摇着荷叶。(再奏大风,师生摇荷叶。)

老师:嘘!风已经停了。(老师和学生留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风向会变。让我们随风去改变晃动的荷叶吧!(演奏两种不同的音乐,老师和学生用同样的变化摇动荷叶。)

3.试着用语言节奏表达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蛙和幼蛙声音的变化。

(1)老师:风停了,荷叶停在水面上(师生把荷叶放在地上)。孩子们,谁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小青蛙们,让我们跳到荷叶上休息一下吧!(师生* * *跳上荷叶坐下。)

(2)引导孩子尝试用语言节奏表达青蛙的叫声。

老师:小青蛙们,你们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它叫什么?(有的孩子学叫)这只青蛙叫得真好。它有节奏吗?事实上,青蛙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听我说:你好!你好!Xxxx ▕××× ▕我真高兴!我真高兴!你就不能一边说一边哭给大家听吗?(婴儿理论)说得好!还有谁说它与众不同?(鼓励孩子学习)

(3)听音乐,学会分辨声音不同的老蛙和幼蛙。

老师:看,荷叶上有两只青蛙。他们在荷叶上快乐地歌唱。让我们听听谁在唱歌。(班主任放两种不同节奏的青蛙音乐,孩子们听着。)

谁先唱的?后面呢?让我们再听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尖。(再听一遍)小青蛙唱的是什么歌?是跳跃,还是反复,薄还是厚?老青蛙呢?(连续、低、厚)

老师:老青蛙说:我想跳到荷叶上玩。小青蛙说,我也想去。(老师的情景表演)他们见面唱歌。(问孩子们)谁先唱?(老师示范唱了一次小青蛙)轮到老青蛙唱了。(老青蛙唱歌示范)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唱,好吗?孩子学唱歌,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小青蛙声音细,老青蛙声音粗。和我一起唱。(师生一起唱)

老师:青蛙的歌好听吗?谁想成为一只老青蛙?谁想成为一只小青蛙?(老师帮小朋友分组)记得唱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声音!(孩子们分组唱2遍)

4.游戏:小青蛙抓害虫,结束活动。

老师:哦,天哪!我们唱歌的时候好饿。让我们一起抓害虫,把荷叶收起来。哦!没错,我们怎么跳?听到声音高就跳高,但是声音低呢?班主任放高低音乐,孩子们听着音乐蹦蹦跳跳。)去抓害虫!【老师拿着竹竿上的小虫,忽高忽低,孩子们跳着去抓。]哇!我太累了,我们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