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大战”背后的故事|不管是牛蛙还是青蛙,抓到虫子就是好青蛙。
因为上海有一种说法,考上四大名校的都是牛蛙,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考不上,升学率只有5%,所以被称为“牛蛙大战”。
战争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小孙子因为承受不了长期的压力,耸了耸肩,抖了抖眉毛。最后确诊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虽然不严重,但很难治愈。
全家人的努力,小孙子难以承受的负担,令人扼腕叹息。这背后,还有一个长期头疼的问题——别人家的孩子。
十年前的2007年,我遭遇了最严重的“看别人家孩子”的待遇。我妈只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一点点,就立马让我“跟风”。
当然我很反感,但是没办法。
我记得当时的一个小细节。假期去亲戚家玩。我的亲戚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我们到他们家的时候,大人在看电视,小孩在背宋词。
妈妈让我看完马上去和他们PK。我在第一场比赛中被打败了。我记得很清楚,那个词是岳飞的《满江红》,我连听都没听过。
看着双胞胎堂兄弟背着宋词在流水里走,我觉得我妈脸上无光,然后我就把标准的话扔了出来:
“看人家,比你小一岁,你就背了这么多宋诗。如果你是首都,你不会感到羞耻吗?”
然后我就完全不想玩了,满脑子都是“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家在亲戚家的一楼。打完招呼,我就回了家。我妈立马翻出了流传已久的宋词书籍,让我今天背诵这首诗。
我没办法,只好找我奶奶帮忙,但是一点用都没有。在妈妈的压力下,我终于把歌词背下来了。
从那以后,我妈经常拿我和那对双胞胎兄弟比较。他们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我也要写日记。他们会打篮球,我也得学。感觉我是我双胞胎表妹的“成功复制品”。
那时候我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但是十年前我就很反感这种对别人孩子的教育方式。
但讽刺的是,《满江红》这首歌却成了我“骄傲”的资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试有20道附加题,只有“拔尖”的人才能算出这20分。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范围,当然如果不做也没有任何好处。
碰巧考试有一道附加题是《满江红》里的两句话,我是班里唯一一个算出来的,被老师表扬了。
虽然母亲的“投资”得到了回报,但我即将进入青春期躁动期,一直很排斥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
我青春的叛逆期很短,可能不到半年。
初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叛逆青春达到了“巅峰”。
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全班第二名,这是我进入初中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家里考试有一个关于奖惩的“潜规则”。我考的很好,考的很差,等着男女混骂。
还记得拿着考试第二名的成绩单蹦蹦跳跳回家。爸爸看了一眼,说:“考第一名,奖励你一篮子带肉的蛋糕”,然后我们一家人继续照常吃饭。
第二次月考,全班12。当我吃完饭像往常一样玩电脑的时候,爸爸说:你考的这么差,还敢玩游戏学习!我心中叛逆的气息在躁动,嘴里回答道:
考得好可以玩电脑,考得不好就不能玩?这是我的兴趣,不关你的事,我不是在玩游戏,这是我的自由!
崩溃!
爸爸把正在吃饭的碗扔在地上,筷子扔在一边。他生气地说:“我反对你。再说一遍?”?
见势不妙,我拔腿跑向楼上的小房间,锁上门,一个人蹲在房间的角落里瑟瑟发抖。我只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从楼下传到楼上,直到我房间的门口。
“你能开门吗?”
“哎!”
“你说你打不开门?是针对你的!”
“哎!”
爸爸说了一句话,踢门。我感觉整个二楼都在摇晃。
我想,这一顿揍估计快到了。就算打到我,我也宁死不屈。用什么成绩可以决定家里的待遇?成绩差为什么不能玩电脑?
此时此刻,我只希望这扇门能多承受几次父亲的冲击,让暴风雨晚点到来。
“董!彭!”
爸爸的第三只脚似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闯进了屋子,抓住了蹲在墙角的我的衣领,让我一下子坐在了床上。我的眼睛盯着爸爸的眼睛,好像在为自己的自由挣扎。
“打我啊,来啊!”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挣扎,下一个巴掌可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巴掌!
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爸爸的眼神一瞬间变得很温柔,一句话也没说。那一巴掌显然是在空中,就像电视剧里一样。爸爸把手放下,我安全逃脱。
从那天起,父亲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一巴掌没有打在我的脸上,从那一刻开始,我的青春叛逆期结束了。
后来,我想通了。我把它深深埋在心里。作为我未来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不能让父亲失望。
现在来看,即使孩子到了最困难的时期——青春叛逆期,或许父母的一个小小举动也会让孩子终生难忘。
对我来说,那一刻是我兴趣发展的最好时机。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他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兴趣发展的重要性,让我以后“野蛮生长”。
活了21年,爸妈从没打过我。
从来没有过...
自己青春叛逆期的结束,也标志着父母把自己当成“别人家孩子”的时期结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真是
年轻任性!
高考前三个月,我厌倦了学习,更厌倦了应试教育。我觉得目前学到的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就在这时,一条新闻出来了:
一个作者做的高考题,阅读题是作者自己的文章。一* * *五道选择题,作者自己只答对了两道!这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很可笑。当时我是真的说服了出题的老师。那么,出题的老师其实思想水平比作者自己的文章高?
大二下半年,学了两年,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根本不感兴趣,想自学新媒体,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
这在一年半前是不被身边人喜欢的,但我还是坚持自学,没有方向可言,只能一个个看招聘启事的要求。
但是,无论是高考前还是高二的时候,父母对我的“任性”都保持着尊重的态度。
高三厌学,家长说高考尽力就好。最后一期,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结果我高考成绩超常,比平时高出110分,从两个B都不够到只差20分达到一本线。
大二厌学,父母说,尽力就好。如果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去追求你喜欢的。我们尊重你,但我们不能丢下专业课。
所以,自学新媒体半年,我可以很自信的说,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面试失败过!
我可以投入100%的精力去学习我感兴趣的东西。
我可以回答我感兴趣的职位的面试问题。
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年轻任性,趁着还有时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吧!
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的教育方式决定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现在枪响了,孩子却出了起跑线。
在接下来的路里,如果孩子总是和“别人家的孩子”平起平坐,那么孩子就永远跟着别人家的孩子走,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回到第一个故事,我妈让我和双胞胎兄弟做PK的时候,我第一轮就被打败了。当然,后面没有可比性。回去后,妈妈让我背诵《满江红》这首歌。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只是第一轮,后面还有多少轮我们不知道,但你有没有一直在问别人背什么古诗词,然后借鉴给你的孩子背?
很明显,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掉队,因为你不知道这一个之后还有多少“满江红”在等着你和你的孩子。
当发令枪响时,让孩子们去抢!
在我的脑海里,父亲那一巴掌在那一刻停留在空中,那一瞬间已经成为我余生心中的烙印,比打下来教育孩子强一千倍一万倍。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活成别人的孩子。
并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