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是什么成语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的《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出处

编辑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1)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3)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而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而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4)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5)及(6)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发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7)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8),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9)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

(1)大道:上古五帝所行之道,儒家认为的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2)修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和睦。

(3)矜寡孤独废疾:“矜”同“鳏”,鳏夫,丧妻者;寡,丧夫者;孤,幼而丧父;独,老而无子;废,残废者;疾,患病者。

(4)外户:大门

(5)世:为之一代的意思

(6)及:相比

(7)选:遣、读诔、哀悼,这里指哀伤

(8)让:礼让

(9)执:捕,抓罪人

译文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 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因而不一定要把财物藏在自己家里,而要使它有用处。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因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也要积极出力。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3辨析

编辑

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它所要求的是关心他人、扶危济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视公***利益高于一切。它的最高境界是在义利相矛盾、相冲突的情况下,以“义”为重,“先义后利”乃至“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早在《尚书》、《左传》等典籍中,就有“以公灭私”,“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临患不忘国”的规范性要求。孔子一贯主张“忠恕”。继孔子之后,墨家主张“举公义,辟私怨”,法家强调“无私”、“背私”,道家提出“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而儒家尤为重视公忠,提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而公”、弘扬“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思想。明末清初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在其《续通鉴论》中,以“天下为公”为武器,批判封建制度,提出“公天下”的主张,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当时另一位启蒙思想家黄宗羲也主张“天下为公、君为客”,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与王、黄齐名的思想家顾炎武进一步指出,“国家”是属于一家一姓的王朝。而“天下”则是匹夫所***有。近代梁启超把顾炎武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转化成为个人的道德要求,激励着后代无数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盛衰兴亡大业而奋斗不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针对中华民族出现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在其所著《大同书》中,再次勾画出了一个“公天下”的理想社会:“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在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规范同时,念念不忘“天下为公”这一传统思想。时常把《礼运》篇中的“大同”的全段文字抄送友人。据统计,在孙中山的题词中,有受主姓氏的“天下为公”就达 32件。其中有赠冯玉祥的,有赠张学良的。1924年,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曾谈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 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一书中《礼运》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天下为公”的“公”字,按照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 即是“***”的意思。“天下为公”,也即天下是全天下人***有的天下。他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有,政治是人民所***管,利益是人民所***享。或许可以这样说,他的理想、他的目标、他的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天下为公”这四字之中。

4语法

编辑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5近义词

编辑

天下一家

6反义词

编辑

天下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