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感官训练?

本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脾气,做事拖拉,可能有“感觉统合失调”,可以通过训练改善。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世界的基础。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更注重视觉、听觉和嗅觉,但实际上,人类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和运动。

触觉是指分布在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和振动的感觉。

前庭平衡感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和耳石来探索重力,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和身体的平衡。

运动感觉(也称为深度感觉)是来自我们身体内部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感觉。就是知道四肢位置和动作的感觉。

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对来自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然后指挥人体做出适当反应,使整个身体和谐有效运转的过程和功能。人的各种感官都是一个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80%的学习都是在婴儿期进行的。

人的感官的整合是一个持续不断重复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整合过程,大脑的分工越来越细,功能越来越好,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但当人体先天不足或受到外界不良干扰时,大脑中的感觉信息整合就会出现问题,即感觉刺激信息在人脑中枢神经系统中无法有效整合,使全身无法和谐运转。这时,人体会表现出感觉统合失调。

孩子不肯上学(幼儿园),上课不专心,做事懒,做作业拖拖拉拉,喜欢发脾气...小心,你的孩子可能患有“感觉统合失调”!据统计,广州有超过30%的儿童患有这种疾病。

感觉统合失调病例

6岁女孩安安,在广州某小学一年级读书。早上去学校之前,她一直在哭,开学三个月了都是这样,父母好难过。经医院儿童心理训练基地医生检测,安安患有“感觉统合失调”。“她的触觉非常具有防御性,她不喜欢被触摸,”更不用说搂抱着。医生与安安的父母沟通后得知,安安非常依赖家人,不肯离开一步,与父母从小对她过度保护有关。

黄佳,9岁男孩,小学二年级,已经休学半年。原来他上课不能专心听课,经常举止怪异,旁若无人地跑进跑出,骚扰其他同学...他的父母不得不为他办理休学手续。测试结束后,医生诊断黄佳还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对老师同学充满了敌意。

感觉统合失调有哪些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注意力特别难集中,记忆力差,做事粗心,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拖拉拉,调皮任性,行事冲动,爱冒险,但精细动作差,如系鞋带、扣扣子困难,口吃,说话不顺口;有些人容易紧张、胆怯、退缩、偏执、爱哭、不合群、挑食或暴饮暴食。

以前有人把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用药打针,但收效甚微,还可能造成孩子发育迟缓;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性格问题,故意不听话,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身心创伤。

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形成不同的感觉统合系统,不同的统合系统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①前庭知觉差:肢体活动笨拙,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扭曲,左右脑混乱,严重时会出现语言障碍。

②平衡与整合障碍:无距离感,协调性差,不能站,不能坐,容易摔倒,拿东西不稳,靠墙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好,攻击性强。

③触觉整合障碍:对别人的触摸过度敏感,国内外完全不同,粘人,爱哭,怕生,胆小,孤僻,不合群,脾气差,挑食,吃手,咬指甲,玩生殖器等。这种孩子通常反应比较快,智商比较高,但是因为情绪不可控,情商很低。

④身体整合障碍: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动作笨拙,缺乏自信。如果以上三项都有问题,本体感就很难健全发展。

⑤视觉整合障碍:阅读困难、阅读中的跳跃、字数过多过少、看错数字、偏旁部首倒置等。

⑥听觉整合障碍:东张西望,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经常忘记老师讲的话和作业。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缺乏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触觉接触,没有母乳喂养,孩子与母亲之间缺乏“肌肤之亲”,对孩子的触觉发育非常不利。

另外,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适当的行为如摸、爬、滚、打、跳等。在自然发展过程中被人为破坏。该爬的时候不爬的孩子,将来可能协调性和平衡性差,该哭的时候不哭,口腔肌肉锻炼不足,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能力差。

还有:①母亲孕期缺乏活动、情绪不稳定、胎位异常、早产、剖腹产;出生后拥抱少,爬行不足。

②小家庭生活让孩子失去了朋友,限制了孩子的阅历,阻碍了孩子与其他孩子的良好沟通;孩子缺乏活动空间,不利于感官学习。

③空调等城市化生活方式阻碍触觉学习,导致神经系统无法健全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全。

(4)激烈竞争的教育模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过于严格,使得亲子关系僵化紧张;要么过度溺爱,要么过度保护。

感觉统合失调怎么处理?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意味着儿童有精神问题或身体不健康,但这些问题会对儿童的学习和交流造成障碍。即使他们的智商正常或超常,他们的大脑也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运动,导致心理障碍。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参与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系统的建立是一个“人脑组装过程”。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处于“组装”阶段。因为人的感官是协同工作的,大脑负责处理复杂的感官信息。如果大脑网络建立不好,感觉统合不足,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发育。

父母怀疑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怎么办?

首先可以请专业人士给孩子做感觉统合评估。专业的指导老师在认真分析评估结果和孩子出生、受教育的过程后,会针对感觉失调的孩子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如果专家建议孩子进行专项训练,那么孩子在训练周期内会得到训练师的专业指导,针对孩子的薄弱方面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专业的训练设计和专业的心理指导,提供安全有趣、强度理想的训练活动,帮助孩子对各种感官输入做出有效反应,整合复杂信息,提高大脑能量。

但是现在专业培训费比较高。报价:网上搜索显示入职培训费为:30元/小时、200元/月、580元/季度、1.080元/半年、2080元/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培训课程每周2课时,每课时90分钟。)

什么是感官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接受大量的刺激信息,建立正确的反映,所以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一种严格的训练,也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孩子愿意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积极的成长体验。

3到13岁是最好的训练。

很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影响了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导致学习基础差、智力低下、人际交往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问题。甚至可能发生。这些孩子长大后,性格障碍会继续成为人格障碍,成为犯罪的易感人群。

据介绍,一般来说,3至13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治疗时间。心理学家会通过调查来诊断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相应的训练课程。通过一些专门开发的仪器,孩子们可以参与游戏。一般经过一到三个月的训练,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针对性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训练,可以细分为触觉、前庭平衡和运动感觉的训练。详情如下:

触觉训练:加强皮肤、肌肉、关节的神经感应,识别感觉层次,调节大脑中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使用的器械:按摩球、波浪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生、笨拙、怕碰、发音不准、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和平衡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功能,促进声音语言和神经组织、前庭平衡和完整的视听能力。

使用的器材:圆筒、平衡踏板、按摩龙珠、滑梯、平衡台、摇摆木桥、袋鼠包、圆滑轮。

适应症:肢体灵活性不足、姿势不正确、双侧协调性差、多动、易怒、语言发展缓慢、视觉空间差、阅读困难、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易跌倒、方向感不清、无法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

内在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和重力的协调性,强化中耳平衡系统,协调全身神经功能,为大脑发育奠定基础。

使用的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垂直抱管。

适应症:坐而不坐,站而不立,坐立不安,易跌倒,易怒,易怒,语言发育不良,缺乏组织和推理能力,双侧协调性差,手脚不灵活,缺乏自信。

本体感觉训练:加强内在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身体灵活运动能力,提高左右脑平衡发展。

使用的器械:蹦床、平衡台、摇摆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梁、S型水平平衡梁、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拙,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情绪化,缺乏组织和创造力。

专家提醒:

一两个方面差,还是属于正常范畴。不能一看到孩子运动能力差就给孩子贴上感觉统合失调的标签。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学业障碍都归咎于感觉统合失调。孩子是否有感觉统合失调,应该找专业人士咨询,而不是听一些机构利益驱动下的片面诱导解释。

即使孩子被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家长也不用说,更不用说在别人背后说自己有病,尤其是在孩子面前,造成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问题,不正常。

训练:可以在家里做。

对于大型运动——游泳、球类运动、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等活动,每天可安排40分钟;

精细活动——可以安排穿珠子、夹豆子、装模型、做手工等。,并且每天练习15分钟;

游戏活动——可以安排爬行、翻滚、平衡、飞翔、荡秋千等活动,每天玩30分钟;

另外还有不定期的郊游,爬山,徒步。

同时,在生活技能上,母亲开始更彻底地放手,让孩子穿衣收拾,铺床,洗漱洗澡,收拾书房。当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母亲以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等待着他,让他照顾好自己。妈妈们经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饭时、散步时和睡觉前的好机会和孩子聊天,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简单易行的感官训练活动

梳头游戏:用梳子轻轻梳理头发。头皮是一个敏感部位,可以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对身体形象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每天可以做到10分钟左右。

吹风游戏:可以用吹风机吹身体各个部位,提升身体形象。

抓挠游戏:让孩子躺在床上或垫子上,摊开四肢,家长跪在他身边,在孩子的敏感部位玩抓挠游戏,每天可持续10至15分钟左右。

毛巾游戏:可以用毛巾把孩子裹在里面,每个家长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摇晃。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加强触觉,对前庭固有感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球池游戏:大多数幼儿园或游乐场所都有这项设施。球池又称浮力球,不仅有助于儿童的触觉,还有利于前庭固有感觉的形成。孩子们可以躲在球池里戏水。

四肢或转动身体。也可以站着,蹬着,或者从上往下跳,把身体扔进球里。

蹦床游戏:在蹦床上跳有助于内在平衡和脑干组织的发育。

龙珠游戏:家长帮助孩子坐或躺在龙珠上,躺在上面,抓住孩子的脚,保持平衡;躺在上面或者坐在上面也可以;在孩子身上跑一个大龙珠,对孩子的触觉学习和体像增强有很大的帮助。(大龙珠60元左右一颗,网上有卖)

介绍一些预防和训练游戏。

前庭功能障碍

满爬:每天让宝宝趴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让他慢慢抬起头,用手托住脚。宝宝能往前爬就往前爬,然后3个多月完全爬。尽量不要用助行器。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爬上去,既保证了安全,又能让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面积。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一摇,多抱一抱,或者让宝宝多坐在摇篮里,加强孩子自身重力刺激的输入。应该允许大一点的孩子做游戏,比如荡秋千和在平衡木上行走。

平面游戏:家长仰卧,手臂向上伸出,双手抵住孩子的前肩,双腿弯曲,用脚支撑孩子的腹部。孩子脖子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直,做出飞机的样子。这个时候,你可以来回摇一摇。

甩毛巾游戏:用毛巾把孩子裹在里面,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摇晃。你也可以指导孩子在挥杆时将球抛向固定的目标。

触觉过敏

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稍微粗糙的大毛巾,把整个孩子卷起来,然后轻轻卷起来或者压下去。也可以用手轻轻托住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加强各个部位的触觉。

沙游戏:把洗好的细沙放在一个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特别是增加沙子和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也可以用纸、树叶、大米、豆类代替。

席子游戏:让孩子把头抱在地毯上,左右滚动。也可以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

小刺球游戏:用有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轻按压。四肢和胸部可以由孩子自己完成,背部由家长辅助。

本体感觉障碍

从小开始,多活动: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可以设计抓、抓、捏、扔等游戏,如搭积木、扔球、捏橡皮泥等。尤其要注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握笔,筷子,扣子,鞋带。

球类运动: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投篮,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投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页头

表单底部

鼓励表达: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语言环境,与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做家务:要求4岁的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耐心地教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劳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

专家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需要矫正。

感觉统合失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效果最好。

很多家长都急于把孩子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治疗,以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感觉统合主要是一种教育训练,而不是一种医疗。家长不能用花钱去机构治疗来代替对孩子的责任和教育。家长首先要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不足,并得到训练指导,然后回家自己承担训练的责任。训练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根据孩子感觉统合的薄弱点,选择相应的游戏,进行有重点、有步骤的训练。这些方法通常简单、经济、科学、有效。

爱宝贝潜能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