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幼儿园小班教案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对象:
简单了解一下鱼病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学会仔细观察鱼,了解鱼生病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教室里的鱼缸
活动流程:
第一,组织教学。
第二,老师给小朋友介绍病鱼,要求小朋友每天观察鱼缸里的鱼时,如果发现病鱼,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及时给鱼喂药。
1.生病的鱼是什么样的?
2.病鱼身上会有白斑,身体会倾斜,好像不会游泳。
第三,说说吧
鱼为什么会生病?如何让鱼健康不生病?
第四,总结。
活动反映:
大多数孩子不知道鱼生病是什么感觉。看到病鱼的图片,小朋友特别着急,问:老师,怎么办?老师,我可以给鱼吃药吗?一个个都表达了对小鱼的爱,知道小鱼吃了药会好起来,都又笑了,希望我们班的小鱼不要生病。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2一、教材分析:
看过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后,孩子们对鱼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去自然角看小鱼,帮它们写字。本次活动以“鱼”为主题,让孩子们领略鱼的美,学习鱼的动作,增强对鱼的喜爱。
重点:感受鱼的美,有爱鱼的情感。
难度: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来分类。
二、目标:
1.在看、听、学中感受鱼的美,激发孩子对鱼的热爱。
2.学会根据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三,准备:
1,课件;2.红色、黄色和蓝色圆圈;3、儿童操作材料:一只小鱼手;
4.一条玩具鱼。
四、流程:
1,欢迎鱼友。
(展示玩具鱼)是谁?(尼莫)今天,它还带来了他的许多朋友。我们一起欢迎他们好吗?
2.欣赏各种鱼类。(关键)
结合课件,老师引导孩子观察鱼的形状和颜色。
问题:它是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
3.学习小鱼的动作。
“小朋友,小鱼是怎么游泳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鱼的动作吧!”
4.鱼找到了家。
(1)(课件演示鲨鱼出现的片段)
老师提问:小鱼遇到鲨鱼怎么办?
引导孩子想办法,老师:鱼有保护色,黄色的鱼藏在黄色的草丛或黄色的石头里,鲨鱼找不到。(课件演示鱼找到家)
(2)儿童操作活动
黄色的鱼寻找黄色的圆圈,红色的鱼寻找红色的圆圈,蓝色的鱼寻找蓝色的圆圈。
教师子女操作活动。
5.鱼庆典。
刚才,鱼宝宝们躲得很好,躲过了鲨鱼。既然鲨鱼都走了,让我们庆祝一下。
老师带领孩子们做各种小鱼游泳动作,带他们出活动室。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3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中一条小鱼的孤独和三条小鱼的快乐,引导孩子知道和好朋友一起玩是快乐的。
2.感受三首歌不同的速度。
3.通过听、唱、玩、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4.感受歌曲的幽默特点,听音乐游戏。
要准备的活动
1,《鱼好朋友》歌曲磁带。2,小鱼的三个头饰。3、一个装满水的鱼缸,三条实体金鱼。
活动过程
首先,显示鱼缸并导入它:
老师展示一个鱼缸:看,鱼缸里有什么?它是如何游泳的?请学习一条小鱼如何游泳。
二、学会唱歌:
1,小鱼找朋友
一条小鱼住在这么漂亮的鱼缸里。虽然它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但它一点也不快乐。(语速慢唱:“一条鱼,在水里游,游东游西找朋友。”伴随着一种孤独和苦恼的表情。)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它?(引导孩子讨论理解第一段歌词。)
2.和小鱼交朋友
我们去给小宇找个朋友吧!一条小鱼想和它成为朋友。两条小鱼相遇会做什么?要求孩子大胆想象两条鱼在一起,启发他们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表达自己。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鱼游泳的动作,一边中速唱歌:“两条鱼,在水里游,摇尾巴,点头。”并带着开心的表情,理解第二段的歌词。
(2)展示另一条鱼。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小鱼这么开心,想和它们交朋友。如果三条小鱼相遇会发生什么?让孩子想象三条鱼在一起玩耍,鼓励他们用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大胆地表现出来。)
老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以更快的速度唱着“三条鱼,在水里游,开心做朋友”,并伴有开心的表情,听懂了第三段歌词的内容。
三、表演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孩子边做动作边唱歌,感受* * *游戏的快乐。
2.给三个孩子戴上头饰,根据三首歌的内容,依次让孩子出场表演《鱼友》,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巩固对歌曲的熟悉和理解。
四、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多教孩子和好朋友一起玩。
三条小鱼在一起玩的多开心啊,我们这些孩子也要团结互助,这样才能快乐的生活。
这项活动扩展到让孩子们戴着头饰分组表演歌曲。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刚进入幼儿园的陌生环境。为了培养孩子与同伴玩耍的意愿,要进行团结友爱教育。我设计了“鱼好朋友”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学歌的方式,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快乐。学会交朋友,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乐趣。
教学反思:
我改变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我加了小鱼的头饰为清唱剧伴奏,把孩子们的情绪带入了歌曲中,深受感染。我忍不住和我一起唱了这首曲子。孩子听了之后,能突然感觉到小鱼一个人和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和朋友在一起很开心。在表演过程中,小朋友没有经验,我就让他们模仿小鱼的动作和表情。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孩子大胆出招,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意境和节奏。孩子们对这项活动的兴趣比较高。在说、做、唱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和同龄人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百科全书;鱼是一种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体表长有骨鳞,通过鳃呼吸,通过尾巴和躯干的摆动游动,以上下颌为食。它属于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亚科。一般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动物(12%)和哺乳动物(9。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4活动目标:
1.尽量清晰地描述鱼的形状,如颜色、大小、花纹等。
2.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好奇心去探索鱼。
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好奇心去探索鱼。
活动准备:
1.让每个孩子带一张鱼的彩色照片。(家长提前帮忙准备剪出鱼的轮廓)
2.教学电子资源:很多鱼。
3.老师在海报上画出蓝色大海的背景图。
4.胶棒。
活动流程:
第一,组织教学。
二、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花纹等方面向大家介绍这种鱼。
1.你带了什么鱼?它看起来像什么?
2.和其他鱼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外观特征等角度讲述故事。)
第三,让孩子们介绍他们带来的鱼的图片。
第四,请把你带的鱼的图片粘贴到海洋背景图上。
和全班同学分享海洋背景图上的鱼,引导孩子讨论一些关于鱼的问题,比如鱼生活在哪里,鱼的家是什么样的...
1.图片里有这么多鱼。有哪种鱼?
2.真正的鱼生活在哪里?你在哪里见过鱼?(鱼缸、河流、小溪、池塘、大海...)
3.鱼的房子里有什么?(水生植物,鹅卵石等。)
第六,总结。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5活动目标:
1,懂鱼,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2.我愿意接近小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知识和感受。
3.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鱼,能够用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对鱼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准备:
鱼,鱼盆,一些鱼,鱼的饲料,还有半个塑料瓶。
活动流程:
首先,谈进,观察小鱼
1,小朋友,这是谁?向小鱼问好。它在水里做什么?(引导游泳的动力学)。我让孩子们摸摸小鲫鱼,跟它玩玩,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跟它玩。
第二,请孩子钓鱼。
1,问题:现在我让肖鹏自己去钓小鱼,把它放在他的新家。(塑料瓶)
第三,感知形状特征。
现在我让孩子们自己看看小鱼的头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找到它的头,尾巴和身体。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鱼身上的碎片是什么?有什么用?鱼用脚游泳吗?你为什么能在水里游泳?它的鳍长在哪里?你怎么游泳?猜猜它喜欢吃什么?
第四,喂小鱼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喂小鱼,看它们吃东西。
活动反映:
起初,小鱼显示食物,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还高兴地说,看,它在游泳。小孩子还是很喜欢小动物的,也愿意参与其中。第二个环节,也很难邀请个别孩子过来尝试。最基本的方式是用手抓,整体顺序混乱。接下来,在重点科室观察小鱼时,孩子自己回答问题比较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充分,主要老师引导和告诉的比较多。后来我想,他们可以先看科学视频再来回答。效果可能会更好,也会加强孩子的自主性。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6活动目的:
1.用各种形状的纸拼贴出各种各样的鱼。
2.体验创造各种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纸被剪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形状。
2.A4蓝色纸。
3.胶棒和水彩笔。
活动流程:
首先,老师展示拼贴鱼,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拼贴的秘密。
1.请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鱼。
2.有什么颜色的鱼?
3.什么造就了鱼?
4.你想改变吗?
第二,老师示范,孩子观察。
三、儿童拼贴教师巡回指导。
1.让每个孩子走到一张蓝色的纸前,用各种形状的纸拼成一张画有鱼的图片。你可以拼写一条或多条鱼。
2.帮助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孩子。
3.拼贴完成后,请用水彩笔画水草、鹅卵石等装饰品。
第四,孩子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
5.集体分享和交流。
第六,总结,评估,整理,梳理。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7活动目标:
1.观察画中鱼的形状和颜色的不同,体会画家生动有趣的画风,大胆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
2.用图画展示各种各样的鱼。
重点和难点:
1.观察画中鱼的形状和颜色的不同,体会画家生动有趣的画风,大胆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
2.用图画展示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儿童读物:水中游的鱼。
2.一次性纸盘和各种彩色笔。
3.名画《游》简介
4.学习清单:美味的鱼。
活动流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画《你》。
1.你看到了什么?图片里有什么?(鱼、水生植物、泡泡)
2.这些鱼在干什么?(吐泡泡)
3.这些鱼看起来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大小不同,颜色不同,体型不同。)
4.图片里有多少条鱼?
5.图片中最大的鱼在哪里?它身上有什么颜色?当你看到最大的鱼时,你有什么感觉?
6.你最喜欢哪种鱼?为什么?
7.图中蓝色的部分是什么?你觉得这幅肖像怎么样?(通过图片引导孩子看到蓝色部分是盘子的边缘)
二、向孩子简单介绍一下童书封底上的这幅名画和孩子的作品。
这张图其实是一个大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最大的鱼是红色、粉色和黄色的,非常漂亮。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所以这个盘子的名字就叫“游”。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8活动目标:
1,懂儿歌内容,能清楚的说儿歌。
2.可以打着固定音型的儿歌节奏,感受儿歌的快乐。
3.感知各种颜色,给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愿意清晰明确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5.当别人有困难时,知道如何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手铃,几个发声棒,蜡笔。
2、《鱼儿在水中游》挂图。
3.音乐《水族馆》
活动流程:
首先,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复习儿歌。
2、按照固定音型的节奏,拍手读儿歌。(1-2次)
第二,直接介绍,激发孩子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好朋友来。听,是谁(放音乐)?在孩子们说“小鱼”后,展示小鱼挂图。
第三,引导孩子探索小鱼的特性,大胆用肢体动作实现小鱼。
1,老师:请仔细看看。小鱼的秘密是什么?(小玉生活在水里)
2.老师打开“水族箱”,让孩子们像小鱼一样在教室里游来游去。
第四,欣赏儿歌,理解其内容。
1,对儿歌的初步感知。
老师:小鱼在水里。老师今天就带你去看看小鱼是怎么在水里生活的。(听录音)
2.再欣赏2-3遍,愿意跟着录音读儿歌。
老师:会读的孩子可以大声读,不会读的宝宝可以边听边轻声读。
第五,用固定的音型打儿歌的节奏。
1,老师演示,一边拍手摇铃,一边读儿歌,让孩子感知儿歌的节奏。
2.孩子们拍手播放儿歌的节奏。
3.将两根发声棒分发到孩子手中,用固定的声音模式敲打儿歌的节奏。
第六,用你喜欢的颜色给鱼上色。
1,老师:小宇听完我们的儿歌很开心。它想送我们一条小鱼宝宝,让我们帮小鱼宝宝涂上你最喜欢的颜色。
2.边听音乐边涂颜色水族馆。
活动反映:
“创造性节奏活动”是让儿童在音乐的影响下,自由地赋予自己个性,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的性质、结构和节奏的肢体动作。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容易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容易受影响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选择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小鱼作为音乐形象,通过看、说、变、游,在情境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表达和感受美,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层层推进。
幼儿正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期,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其中,对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多条小鱼游,循序渐进,同时给孩子不断想象和探索的空间。如何让自己变成一条漂亮的小鱼,两条小鱼喜欢怎么玩,很多小鱼喜欢玩什么水草和珊瑚等等。,并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不仅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创造了各种有节奏的动作,还创造了捉迷藏、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俗话说,生活经验是儿童想象力的基础,儿童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所以在肢体运动时,可以转移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和创造。
二、巧用“袜子”帮助孩子积极思考,拓展想象力。
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利用“彩色袜子”将孩子带入身临其境的活动中,既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小班孩子的兴趣不断被激发。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9活动目标:
1.尽量描述清楚鱼的形状,如颜色、大小、花纹等。
2.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好奇心去探索鱼。
活动准备:
《很多鱼》课件:各种鱼的图片和音乐。
材料准备:1。让每个孩子带一张鱼的彩色照片。(家长提前帮忙剪下鱼的轮廓)
2.老师在海报上画了一幅蓝色海洋的背景图。3.胶棒。
活动流程:
播放鱼的图片,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花纹等方面介绍鱼的外形。
你带了什么鱼?它看起来像什么?
-它和其他鱼有什么区别?(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外观特征等角度讲述故事。)
让孩子们介绍他们带来的鱼的图片。
请把你带来的鱼的图片粘贴到海洋背景图上。
和全班同学分享海洋背景图上的鱼,引导孩子讨论一些关于鱼的问题,比如鱼生活在哪里,鱼的家是什么样的...
图片里有这么多鱼。有哪种鱼?
-真正的鱼住在哪里?你在哪里见过鱼?(鱼缸、河流、小溪、池塘、大海...)
-鱼的房子里有什么?(水生植物,鹅卵石等。)
“鱼”幼儿园小班教案10活动目标:
1.学习对唱歌曲,节奏基本正确。
2.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重点和难点:
1.学习二人转歌曲,节奏基本正确。
2.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儿童读物:小鱼。
2.DVD:小鱼。
3.宋:小鱼。附上
活动流程:
首先,让孩子们讨论鱼的生存环境。
1.鱼的家在哪里?
2.鱼的家里有什么东西?
二、让孩子观察童书里的画面,说出鱼的生活世界。
1.屏幕上是什么?小男孩从哪里来的?
2.小鱼滑向哪里?(在草地上)
播放DVD给孩子欣赏。
第四,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学唱歌。然后奉承两组小朋友,以问答的方式两人一组唱歌——一组唱图中小朋友的歌词,另一组唱小鱼的歌词,全班一起唱最后一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