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春节习俗
一、祭灶
祭灶也叫送灶神。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家庭主妇们在炉子上(现在大多放在厨房的柜台上)摆上一顿丰盛的饭菜,有鸡、鸭、鱼、蛋等等,有十碗。两碗是固定的菜,一碗必须是甘蔗,另一碗是甜品,俗称“灶料”。把菜摆好后,十个小红酒杯在桌上一字排开,旁边放着古色古香的红酒壶。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要开始祭灶了。脱下旧遗像,贴上新的赵公婆遗像,然后斟酒焚香,感谢赵公婆在过去的一年里给我们丰盛的食物,祈祷赵公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佑我们一家。祭灶拉开了过年的序幕。祭灶之后,就要准备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卫生,贴年画,贴春联,买新衣,置办年货,市场开始弥漫着过年的气氛。
2.度过下一年
小年指的是腊月。红灯笼已经挂好了,“春节快到了”的感觉很强烈。当晚烧完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准备过年。
3.除夕
除夕之夜是最激动人心的。游子再忙,今天晚上也要回来合家团聚。烧完香,开始吃年夜饭。一桌美食,一屋子欢乐气氛。吃年糕,说吉祥话,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所以春节吃年糕意味着一年到头万事如意。年糕的款式有方形黄白年糕,象征金银,表达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四方城”,孩子们嬉笑打闹,好不热闹。每个人都在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1.郑恺
开闸也叫开闸。开门的人必须是一家之主,通常是父亲。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里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快乐。除夕零点,打开大门,同时焚香、点蜡烛、放鞭炮,不仅预示着新年的开始,也是祈求吉祥和谐。“郑恺”之时,天未亮,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伏,一时间热闹非凡。
近年来,城市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而代之的是记录鞭炮声音的磁带。但是,在开业典礼上,家家户户依然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遇到公安部门罚款也是笑脸相迎。在这个重大时刻违反纪律是值得的。
崇拜神灵
祭祀神灵是“开悟”后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祭神主要包括祭天地、祭家神、祭祖。在献祭之前,祭品被预先排列在大厅里的长长的名单上。供品一般是酒、水果(多为橙子或橘子)、年糕、有红纸花和鲜花的“年饭”。祭祀神灵时,家族中的长辈会主持。全家人将会穿上新款式的衣服。首先,他们会崇拜天地之神,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和睦,吉祥长寿。那就是所谓的“与神共祷新年”。然后按辈分祭祖。
四、第一个月
正月初一的饮食很讲究。吃“年饭”(新年饭)、面条、年糕、素菜是常事。一般第一年的第一天早上不做新饭,吃“隔年饭”就是运气好。吃面条意味着长寿;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用素食与拜神拜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幸福。有句话说:“一餐快,四季无灾;如果你禁食一天,灾难就不会降临。”早餐一定是线和面,还要配两个“太平蛋”,象征着一年长寿平安。
在这一天,大人和小孩都喜气洋洋地穿着新衣服,或在家里休息,或在公共场所玩耍,但他们不会挨家挨户。传统上,第一天不拜年。
1.新年快乐
初二开始就可以拜年了。拜年,又称“拜”、“贺”、“庆春节”,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自己家里,祭拜完祖先后,晚辈依次给长辈拜年。大部分只是说“新年快乐”“长命百岁”之类的话。长辈说“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当在新年问候亲戚和朋友时,客人们向主人鞠躬,祝他们万事如意,家庭平安,新年繁荣。主人也鞠躬向他们表示祝贺。流行的问候语是“一起送,一起送”。当孩子们去给亲戚拜年时,他们通常会得到一份“压岁钱”和至少两个橘子。所以,俗话说“没有橘子也可以有钱”。
去老师家拜年,说一句“新年快乐”“恭喜恭喜”之类的话就不干了。一般不接受招待。如果去朋友家拜年,可以随便一点。主人拿着香烟、茶、糖果和橘子等着客人。普通的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会说一些“恭喜发财”之类吉祥的话。
如果有同姓老人过生日,拜年时要送寿面,也叫拜寿。
甚至还有舞狮队(俗称“打狮”)回家拜年。每次到了,都很受欢迎。他们应该放鞭炮来迎接他们,并在他们离开时给他们红包。舞狮队还在街上或广场上跳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玩耍
春节有许多娱乐活动。大型娱乐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舞龙灯等。,以及在灯笼上看话剧、解谜语,还有打四色牌、麻将、牌九、赌博取乐。
点亮灯
一般来说,从正月初九开始,灯笼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到了正月十三以后,几乎家家门前都挂满了灯笼。元宵节给新婚女子送灯笼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目的是“添人”。如果已婚妇女没有生男孩,她母亲的家人会在正月初送她一盏带观音的灯笼,意思是送她去丁。如果结婚后已经生了男的,他娘家可以发各种灯,叫做“天鼎子”。
灯的种类很多:灯笼、合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煎饼灯,应有尽有。龙灯是元宵节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的长度是10英尺,有头有尾。龙身九段或十一段,覆以长绢绘鳞,每段燃烛,引一灯球,十几个人共舞,屈曲盘旋,随灯球上下,来回敲锣打鼓,声势浩大。夜宵时龙灯在街上巡逻,放鞭炮表示欢迎的人会进入家庭庭院跳舞供人观赏。舞会结束后,主人会送他们一份小礼物作为感谢。这种龙灯叫“舞动太平龙灯”。
其他的
壮族人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一、初二持续三天。除夕夜,家家杀鸡杀鸭,蒸红烧肉,瘦肉粉,叉烧。除夕的米饭要蒸很多,象征着富贵。餐桌上应该有水煮鸡,有老人的家庭,炖猪蹄,整鸡。粽子是壮族人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年三十晚上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贵族食品,大的一两公斤,小的两三两。此外,还有一种叫“凤馍”,是特大号粽子的意思,有一二十斤重。粽子很好吃。在正月初一和初二,客人们要吃粽子。春节期间,将举行唱歌、纺纱、跳舞和球类运动等文化和体育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代,西藏不是在冬春之交庆祝新年,而是在夏季。“小麦在年初成熟”,“雪山下,小麦变黄,新年快乐。”现在,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有秋收前“找果子”的传统。人们穿着古代服饰,骑着马,沿着收割的青稞转圈祈祷,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娱乐自己和当地的守护神。相传这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物。
还有藏历十月初一过年,“麦收为一年之始”。拉萨以东400公里的贡布(林芝)地区,四周是雪山和原始森林,至今仍是藏历十月初一,称为“贡布洛萨”。根据西藏的历史,贡布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流行。藏历在十月庆祝新年,起源于那些古代。
大约在公元13世纪,萨加尔王朝统治西藏的时候,藏族人在藏历的第一个月庆祝新年。然而,农民们通常会提前在12月的第一天庆祝新年,这一天被称为“Solang Losa”(农民的新年)。因为藏历正月,春意萌动,农忙,农民没有心情过年。
在新的一年里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过年也要准备一件袍子或者一两件粗糙的装饰品,藏语称之为“萨居”,即新衣。这些,当然来自于藏族人爱美的天性。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屈桀这位神王辛,想从铜镜中观察人间的生活。每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很快乐,给世界一些恩惠,穿着破衣烂衫,他很沮丧,带来灾难和瘟疫。所以春节穿新衣,就是讨好上帝之王。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队地走出喧闹的集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王耀山,插旗挂横幅,祭拜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会举行盛大的耕田仪式。农民们穿着节日的服装,壮牛们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上有酥油图案,角上有红旗和五颜六色的羽毛,肩上有五颜六色的缎子,缎子上有贝壳和绿松石,尾巴上有五颜六色的缎带。用“穿得漂漂亮亮”来形容她们一点都不为过。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把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春节称为“白色节日”。蒙古新年的准备工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除了打扫卫生、洗澡、整理蒙古包外,还要穿上新衣、马佩红缨、戴上新马鞍。把整只牛羊用哈达送给自己最亲的亲朋好友。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团聚。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我们先向长辈敬酒告别,再向同行敬酒。亲朋好友交换哈达,祝贺你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第一天给长辈拜年肯定是早上。
白(巴)
白族人在除夕夜开始互相拜祭,互赠礼物。午夜过后,青年男女争相打水以示勤俭。早上全家人喝米花糖水,愿日子比蜂蜜还甜。早饭后,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去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打龙灯、舞狮、打霸王鞭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活动。
布衣(BY)
布依族要在除夕前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要熬到天亮。黎明公鸡一叫,姑娘们就跑到河边挑水。谁先端第一口水,说明她最勤劳,最快乐。
朝鲜民族
除夕夜,韩家彻夜未眠,嘎耶琴和笛子的古乐将人们带入新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大会,几位当选的老人登上“观月架”先看明月,寓意子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观月架”跳起舞来,伴着长鼓、笛子和唢呐音乐。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格内”。除夕夜的早晨,家家打扫庭院,在大门前用杂物和牲畜粪便做了一个高高的垛。晚上烟囱点燃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把大块的肉、包子、饺子等食物扔进火里,祝愿人畜健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抓肉,进行各种辞旧迎新的活动。人们在房子西边的雪地里种上熏香,朝西鞠躬,以示对祖先的怀念。除夕夜,大家都吃饺子,饺子外面包着白线,寓意长寿。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妆舞会,听书和唱歌游戏。
高山(GS)
春节时,高山族的人们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村边饮酒,欣赏由乐器伴奏的歌舞。一些村庄还举行鱼叉比赛,并开展体育活动,如提篮球和杆球。
赫哲族
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大家做年夜饭,剪窗花,贴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女人、孩子都穿上绣有云朵的新衣,去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招待客人的一道美食,有酸辣味的“踩伸”(生鱼),香脆味的“炸鱼发”,透明鲜红的三文鱼籽。滑雪、射草靶、过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痴迷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人
拉祜族从正月初一到初四过年,从正月初九到初十一过年。腊月三十晚上杀猪做糯米饭,各家做一对大粑粑,象征星星,表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拉祜族也有聚在一起养老的习俗。
满族人
满族人庆祝春节时要贴窗花、对联和“神”字。三十日,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打褶,饺子这个捏不掉棱角的“和尚头”,怕是一辈子都要“秃顶”了。饺子要包成排,象征着新的一年财运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放一圈,怕没活路。
畲族
畲族春节要取谐音字,祝他们新的一年好运,天天粘。大年初一,畲族祭拜盘瓠始祖,全家祭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制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
土家族过年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摇摆舞时,在“波堂”里挂三笼帘子,里面挂着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然后由身穿红袈裟、头戴皇冠的老土司手持乐器挥手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祭神后再跳起舞来。现在,土家族不仅用手跳舞,还玩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