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程

在进行语文微课程教学课程中,微课程在选择题材过程,因为微课程其精炼简短的内容排版。所以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是选择应是具有代表性且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内容的制作要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其二由于微课程的精致,在制作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控与知识范围的大小,都要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脉络,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知识范围的掌握都更加清晰。最后教师参与微课程的影响淡化,明白微课程的主体是谁,微课程的意义是什么。微课程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成绩。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学生不易通过一节课程的教学掌握全部知识点。这是精简凝练、主体突出、通俗易懂的微课程就起到了作用。由于微课程自身的特征,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程对知识进行预习,了解语文课文中的重点并对课文内容具有印象,在教师授课时对其的理解加深,同时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课堂对老师进行提问,解决自身不懂问题。在课后学生通过微课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使其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与此同时,学生在利用微课堂进行知识了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堂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同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微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在上课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呆板的教学设定,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微课程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使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课程内容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并且微课程的使用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老师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控与理解。最后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2

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导入

“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虽然不能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能影响整堂课的氛围。一次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是林海音的《窃读记》。教师利用微课程介绍作者,简洁的文字配上图画及音乐,一下子让孩子们进入了作者的生活年代,使学生对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老北京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因为有了微课程作铺垫,营造了良好的场景,学生体悟得相当好。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定位微课程在课堂上的作用。又如学习《晏子使楚》,可以从外交家谈起,先利用微课程讲周恩来机智应对的外交故事,再转回课文,古代也有言辞犀利、机智过人的外交家,引出晏子。

(二)解决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为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头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出现很多低技术水平的错误,明明是自己或者同学可以修改的,却一直保持到最后由教师批改。他们不愿意和同学交换修改,自己修改的激情也不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一则视频《四色笔》:视频中的学生准备了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文用黑色笔,同伴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则使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因为字迹的颜色不同,所以能清楚地看到学生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与同学的合作,也习惯了互相修改作文,学生作文的水平会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与互相修改中提高。

(三)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教好后,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开阔视野。

3

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习的主体充满活力。

目前,思想品德课之所以成为部分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气氛的不和谐。师道尊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表现为高高在上,而且还禁固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缺乏师生情感的和谐沟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第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第二,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就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变得迟钝。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感,课堂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第三,在合作中增进师生情感。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强亲和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

一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既要有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对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的开发。教材中优美的文字,贴近生活的话题,情景化的活动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若能充分地加以利用,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照搬照抄教材资源而不加以创新,就会使课堂变得呆板,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资源进行调整或二次开发,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核心资源,如果教材中的活动很多,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改动。

如在《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一课中我把填写“我能行”的经历,调换成说说你的“我能行”经历,这样就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创造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活动内容和方式,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站在本课教材的全局角度整体把握和梳理本课的各种活动,就会使活动更加完美和精致。如在《理解老师》一课中,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活动:老师伴随着音乐,向同学们吐露心声,再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句话,可以是祝福、是感谢、是道歉,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样既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又增进了感情,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注重知识的积累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