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册复习大纲(上海理科版)

一、大气压力审查总结:

1.大气压力的定义:大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

2.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重力的影响。

3.常见的大气压现象及其应用:

(1)图10-25,10-26,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⑵吸管、带小孔的茶壶盖、吸管钩、吸墨水的笔、吸药水的注射器等。(能分析解释)

4.大气压力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测定:托里切利实验。

(1)图10-27表明,大气压力可以支撑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大气压力的值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力平衡,即大气压力的值等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力,即:

p大气压= ρ汞柱gh

(2)在上述公式中,h是指从管中的水银面到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当管道倾斜时,沿管道测量的两个水银柱之间的距离不能作为h。

(3)影响大气压力测量的因素:

①管道上方无真空(小)。

②在不同高度测量(越高越小)。

③取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为H..(大)

(4)1 ATM = 1.013×105 pa(f float =,其中h=0.76m)。

6.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高度越高,大气压值越小。海拔2000米以内,气压每增加10米,气压减少111Pa。或者每增加12m,大气压力减少1mm Hg。

压力与沸点的关系及其应用:

①图10-30。图A和B分别显示了什么?

⑵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加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⑶高压锅原理及降低液体沸点的方法。

7.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及其应用;

(1)数字10-38和39表示什么?(分析)

⑵温度不变时,压力越大,体积越小,压力越小,体积越大。

⑶应用:泵、抽气器、空气压缩机、车辆气动门等。

复习题:书:P167-168 2,3,5,8

练习册:10.4 10.5综合练习:1.2.7.8.18.22。

二、浮力审查总结:

1.浮力的概念:书P174(注:液体不应该叫水)。

2.浮力的施力对象:液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水、煤油、酒精、水银或其他液体)。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的浮力,也会对液体施加压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阿基米德原理:书P176 L8-10行(要完整描述,不能只记后半句)。

5.阿基米德原理的几个有用推论:

(1)对于同一种液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体积和浮力相等;

(2)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浸在不同液体中(或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对于浮力相等的物体,V排越大,ρ液体越小(就像一个物体浮在不同的液体上,浮力不变,液体密度越大,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例:船驶入不同的海洋,密度计浮在不同的液体上)

6.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

F float = F up-F down (P=ρgh和F=PS将用于计算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和压强)。

7.物体的起伏及其应用:

(1)物体的起伏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2)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漂浮时>;g对象(或行m >;m),对象浮动;

当f浮动时

(3)当F浮动=G对象(或M行=m对象)时,对象浮动(则ρ对象<ρ液体,行V

注意: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漂浮,最终会浮起来。这时,第五排

如果一个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最终会沉到底,此时V行=物体V。

⑷应用:船舶、密度计、潜艇、气球、浮力选种、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等。(本书180-181)

8.解决浮力问题的思路

浮力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 gV)、浮力F浮动(ρ gV排出)、拉力、支撑力、压力等。

(3)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弄清楚物体漂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列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例如体积之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联立求解上述方程。通常情况下,用方程求解浮力问题更容易。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9.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1)当已知物体的重力G及其在液体中的表观重量F′时,F float = G-F′

⑵已知被置换液体的重力时,直接使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当已知被置换液体的质量时,可以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 float =m row g,

当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体积已知时,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 ρ gV排液。

(3) F浮= F上-F下(浮力的原因)

(4) F floating =G object或F floating =m object G(当对象浮动或悬浮时)

10.实验题: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

例1: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烧杯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

解析:当金属块浸入液体中时,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排出液体的体积,所以金属块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比(即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金属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在这个问题中,由于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金属块在水中的浮力,就可以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在水中的拉力F’。

公式:F浮= g-f `,G/ F浮= ρ金:ρ水,ρ金= G/(G-F `)×ρ水。

例2:用量筒、水和大头针测量小木块的密度。

分析: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所以木块的体积V和烧开的水在水中漂浮时的体积V与木块的密度ρ和水的密度ρ成反比。在这道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用量筒测出木块漂浮时的体积V排开水,然后用大头针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就可以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取量筒的读数(V1)。

(2)将小木块放入量筒中的水中,并读取此时V2的指示值。

③用大头针将量筒中的小木块完全压入水中,此时读出指示V3。

公式:v排= V2- V1,v木= V3- V1,ρ木=(V2- V1)/(V3- V1)×ρ水。

例3: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小金属块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解析:当金属块浸在不同的液体中时,金属块排开的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金属块排开两种液体的重力(即它在两种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两种液体的密度成正比。在本题中,由于水的密度已知,只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在水中的浮力F浮1,在未知液体中的浮力F浮2,就可以计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ρ。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在水中的拉力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的拉力F2。

公式:F浮1=G- F1,F浮2=G- F2,ρ=(G- F2)/(G-F1)×ρ水。

复习题:书:P177 2,3,4;p 178 1;p 181-182 1,2,3,4,5;

P182-183所有练习。

练习册:11.1.11.2 11.3综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