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这款神器能将敌军烧成灰烬
宋朝这款神器能将敌军烧成灰烬
1149年,金国内部爆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政治灾难,海陵王完颜亮在众心腹的扶持下窜入皇宫,手起刀落砍下了金熙宗完颜亶的脑袋。
弑君夺位后的完颜亮执掌金国,大肆屠杀宗室同胞,为人残暴不仁,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为了实现四海一统的雄心壮志,完颜亮决定亲率40万大军兵分四路直捣南宋都城临安。
在金人蠢蠢欲动的前夕,南宋朝廷探查到外族阴谋后立即着手布局前线防务,完颜亮却突破常规的采取了水陆并进之举,命苏保衡和完颜郑家奴统帅600余艘战舰和七万海军由山东沿海出发妄图采取斩首行动直取南宋都城临安。
一场决定宋金两国命运的生死大决战即将打响。南宋海军获悉金军动向后,由浙西副总管兼海船副提督李宝为帅统辖战船120艘、水手3000余人由海州起航直抵山东,双方在山东陈家岛附近遭遇,金军统帅依仗人多势众根本没将宋朝的破船放在心上
然而,当两军抵近交锋的那一刻,一道道漫天飞舞的火龙直扑金舰,金人很快开启了血海尸山炼狱般的噩梦,熊熊大火将金军的600余艘战舰足足烧了整整四天四夜,侥幸逃脱的金军惊魂未定,误以为宋军有天神相助震骇不已。
这是发生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的一场海上大决战,史称陈家岛海战。金国水军在此次海战中灰飞烟灭,除了金人不暗水性,缺乏必要的海上作战经验,更重要的在于宋军手中配备了一款威震天下的罕见大杀器,使得敌众我寡的宋朝海军能够在这款绝密武器的神助攻下,迅速让金人火化成渣。
这款武器就是有着当代“火焰喷射器”之称的“猛火油柜”。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以熟铜为枦,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卵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油自火楼中出,皆成烈焰,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也”。
从上述描绘的情景来看,猛火油柜使用的应当是以石油为燃料的喷火装置,而我们知道华夏古先民很早就有使用石油的记录。
石油最早于西汉末年被发现,因颜色黑艳、粘稠似漆,最开始石油被称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唤作“猛火油”,直到北宋年间,自然科学家沈括在书中读到:“石漆, 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段记载后,沈括亲往高奴实地考察,将“猛火油”更名为“石油”,并作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儒,沈括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现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几乎无法离开石油。
而由于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各种物质组成,这就决定了石油遇火即燃、淋水愈旺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
当石油被古代先民发现后,最初主要是用于烧火做饭和取暖照明等生活用途,后来随着五代十国频繁激烈的武装厮杀,石油作为战争热武器开始被运用于攻城。
到了北宋年间,随着宋太宗雍熙北伐的惨败,北宋逐渐由进攻转为防守态势,在契丹铁骑席卷南下的防御战中,阵地防守战成为此时朝廷对外战争的常态,此时威力恐怖、震慑敌人类如神臂弓、床弩等防守大杀器应运而生,猛火油柜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枝独秀。
据《武经总要》的描述:“猛火柜以猛火油作为燃料,以熟铜为柜,柜下面有4个脚,上面装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能够和油柜互通。唧筒前部是内装引火药的“火楼”。每当运作时,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里面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气施压,便使猛火油从“火楼”喷出时燃成烈焰,以烧伤敌军及其装备。”
其射程按《古代战争馆》的分析,能远达5到6米。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距离或许达不到战术使用的效果,但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近身鏖战中,十米之内绰绰有余,一旦黑压压的敌人手持利刃蚁行如山般地向守城将士袭来,猛火油柜向敌军瞬间喷射出的熊熊烈焰,保管烧得蛮夷哭爹喊娘、尽皆糜烂。
换句话说,猛火油柜在贴身肉搏的城池攻防战中,由于石油燃烧后遇水即燃的特性,就算你当场没被大火烧死,只要身上沾染些许水花,你也会必死无疑,即便大难不死,也得落得终身残疾。这种在战场上看着就令人恐怖的魔鬼武器其原理类似于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凝固汽油弹,只要凝固汽油附身,一枪毙命就是最好的解脱。
因此,这种惨绝人寰的大杀器除了在抵近肉搏的攻防战中烧杀大片来犯之敌,更重要的在于,当一个被烈焰包裹的大活人在战场上发出阵阵撕心裂肺的挣扎哭喊时,其所造成的恐怖效果足以令敌众心惊胆寒。
虽然,猛火油柜威力惊人效果恐怖,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猛火油柜的体积过于笨重、携带不便、无法调整喷射方向,这就造成了无法应对城池攻防战中各种复杂的战争环境。
与猛火油柜相比,当今的火焰喷射器体积小巧、方便携带、操作简单,成为战地清理碉堡、工事的不二之选,也正是因为猛火柜此种特殊的机体构造,猛火油柜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以防御立国的两宋必备的御敌神器。
而当南宋灭亡后,体积笨重、结构繁琐的猛火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专为两宋而生的神秘武器,两宋正是在这批神兵利器和无数爱国将领的捍卫下大宋江山,让中华文明方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