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你可能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和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怎么写?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一份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和古诗词的意境,学会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背诵古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2.探索用动作表达音乐内容,愿意参加音乐活动,与同龄人一起表演。

3.尽量根据古诗词的情况来画。

活动准备:

孩子在语言活动中已经可以背诵《清明》这首诗,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材料准备:清明图片,

音乐、纸张、油漆等。

活动流程:

一、在情境中创造动作,初步用动作表达《清明》这首诗。

老师:你知道古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第二,有节奏地背诵《清明》

(1)老师背清明,放图片给小朋友欣赏。

(2)老师示范背诵一遍歌词,用稳拍的节奏拍手,幼儿跟着老师按稳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孩子结合稳定的节拍背诵歌词,注意翻拍的应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和孩子一起回答歌词。老师说前半句,孩子说后半句。比如老师说“清明节”,孩子说“雨后”,等等。

(5)幼儿完全随音乐背诵和演唱歌词。

第三,根据理解画图

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想象中的清明图。

第四,兑换升值

幼儿介绍和欣赏儿童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二部分行动建议;

1,A段,八拍做一个乐句,乐句前四拍是四切的动作,后四拍变成一个形状。

2.B段老师的示范要尽量漂亮。用老师自己的姿势去感染孩子。

3.在老师的B段音乐中,老师做了一个挂线前后左右转弯的提示。老师鼓励孩子理解后尽快按照建议的方向改变自己的体位和姿势。

对教学活动的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和同伴一起体验扮演“放风筝”角色的快乐。

2.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掌握B节中老爷爷收风筝和放风筝的动作。

3.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全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要准备的活动

1,音乐《放风筝》和风筝图片的PPT

2.孩子们有过放风筝的经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喜欢系风筝。他系的风筝栩栩如生,形状各异。

(播放PPT,儿童观看)

老师展示了四张不同种类风筝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爷爷做了什么风筝?”

2.感受A段的音乐,学习改变风筝形状。

过渡:哪些风筝来了?怎么出来的?

(1)老师根据音乐改变风筝形状,孩子们观察发现老师改变形状的规律。

说明:老师的风筝是怎么形成的?

(2)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节奏变换风筝形状。

3.感受A段和B段的音乐,初步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l)继续讲故事:后来你猜到风筝飞上天空了吗?但是没有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呢?可就在这时,爷爷回来了。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些风筝非常聪明,爷爷拉风筝线,它们就飞到哪里。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碎了他们的家。

(2)听音乐,孩子当风筝,老师当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小朋友一起玩放风筝游戏,充分展示放风筝的场景。

(1)老师是爷爷,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次。

(2)教师引导幼儿寻找一个按照节奏富有美感地飞翔的“风筝”,并要求幼儿演示。

(3)请一些小朋友来当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做爷爷指挥放风筝。

(5)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一个是爷爷,一个是风筝做游戏。

指导儿童评价:合作如何?动作是否优美,有没有节奏感,有没有看过师傅的指挥。

5.展示中国龙的图片,并指导孩子们如何集体更换龙风筝。

过渡:爷爷今天系了一个龙风筝。你能把这个大家伙弄出来吗?

(1)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变成龙,如何飞翔。

(2)教师要做爷爷,让“龙”飞起来。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用途:1。通过图谱教学让孩子理解歌词。

2、唱准唱弱的歌,发展孩子的节奏。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园林场景图一张,节奏图若干张,地图一张;

2.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和一架钢琴。

三、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有节奏的新疆舞蹈进房间

2.声乐练习《在公园散步》要求你唱得很开心,唱的是一个准弱拍的乐句。

3、节奏练习:

我的花园里长满了什么?(鲜花)

0//0/

——————

0X/XXXX/X0

——————

这里有什么颜色的花?(白色花朵)

0//0

————

0X/XXX/X0

————

有什么颜色?(红花)

0//0/

——————

0X/XXXX/X0

——————

(二)结合地图,理解内容

1,展示图集引导孩子观察。

2.老师带着表情演示了一遍歌曲,呈现出歌曲清新、优美、舒适的特点。

3.问题:刚才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3)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孩子完全照本宣科。

2.分句背诵,根据歌词用肢体节奏表达。

3.孩子们按照地图集的节奏背诵歌词。

(4)熟悉旋律,学会唱歌。

1,根据旋律背歌词。

2、提醒孩子注意休息,唱准弱拍唱乐句。

3.理解图集中“(连贯性)”(放声歌唱)”(弱拍与歌唱)的符号。

4.重点唱节拍较弱的句子,引导孩子使用节拍法,帮助他们掌握和唱出准确的音调。

5.孩子们练习唱歌,学习合唱、轮唱、小组唱、个人唱等形式的歌曲。

(5)幼儿复习舞蹈《摘豌豆》。

(6)节奏《兔子舞》从房间里走出来。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三部分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唱歌,在歌唱中感受和表达弱节奏。

2.借助唱腔、动作表演、人际交往来体验和表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模仿歌词,产生对“懒虫”的负面情绪,知道自己是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集,一些童工的图片,歌曲的标题。

活动重点:可以用幽默的情绪和动作来表达歌曲。

活动难度:根据歌词,可以表达不同情绪和节奏的歌曲。

活动流程:

一、入场节奏“抓鸟”——入座节奏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虫形象。(设置一个凌乱的场景)

老师: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整理一下!

刚才这里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肯定有懒虫,让我找找!

第二,孩子最初感受歌曲。

1,老师唱了两遍,边唱边一个个的指出小朋友,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问:“你懒吗?”

2.拿出那首歌的图谱。

老师:这个懒虫好像不是你,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哦,在这里!

第三,看图集,学唱歌

1,出示图集,再唱一遍歌。

问题:歌里唱的是什么?(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歌曲回应)

2.我再唱一遍。仔细听,说说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老师用肢体语言唱歌,表演有趣的动作。)

问题:谁来告诉我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有点搞笑,搞笑,幽默,有趣)

3.孩子们通过看地图册来学习唱歌。

4.看着音乐慢慢唱(懒虫就是懒,我们唱懒虫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5.一边表演一边唱歌,选择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动作来表演(大家一起表演这个懒虫吧!)

四、学会创作歌词:

1,问题:你是懒鬼吗?你在家会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孩子随口回答:

2.试着创造第二段:我是一个勤奋的人。

(老师选择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答案并出示地图)

看地图,唱:

老师:刚才XX说她会洗手帕。我认为她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想唱最勤奋的人。

Xxxx小朋友也会扫地。我们来唱会扫地的勤快人。

边走边唱

让我们一起歌唱,做努力的人。

3.儿童的创作和表演

老师:除了洗衣服和扫地,你还会做什么?让孩子们试着把他们所说的唱成歌曲。

●选一个孩子试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擦桌子。(我可以自己擦桌子)

●你还能做什么?直接唱出来(个别孩子——集体学习——上来表演)。

第五,演唱完整,用不同的情绪和动作表达歌曲。

1,大家真的很有能力。本来这首歌是讲懒人的,我们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劳的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命名为《懒人和勤劳的人》(显示标题)。

2.把两段连起来一起唱,用琴声来唱。

懒惰的人和努力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该怎么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懒虫:慢慢唱,要懒,要搞笑;努力的人:唱得更快、更强、更快乐)

3.集体表现:

(1)要求前奏做简单动作,随音乐表演(提示:表现不同的速度和表情,按第二段要求做动作)。

(2)继续游戏:老师用动作告诉孩子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家长、嘉宾、老师一起表演。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四章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会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游戏中发挥。

2、唱歌:幼儿唱歌并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的形式逐渐增多,以提高儿童的参与兴趣。

二,对教学活动的建议

要准备的活动

1,草帽17,一套爷爷的戏服,两个带绳子的塑料筐。

2.我听过“猴子模仿”这个故事。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欣赏其幽默风趣。

2.尽量根据剧情和角色塑造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歌词。

3.愿意参加文艺演出,比赛时注意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仿》,引入话题。

老师:你听说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

(2)老师表演黄梅戏《新猴仿》完全是给孩子欣赏的。

2.熟悉歌词,了解歌剧内容,了解剧中人物。

(1)老师:歌剧里有什么故事?

(2)老师再完整唱一遍,要求。

老师:戏曲中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歌?

3.孩子们最初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唱部分。

(1)老师:爷爷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在想什么?

小朋友回忆老爷爷在国剧中的角色唱段,学唱歌。

(2)老师:小猴子是怎么学的?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换角色来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用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递进的方式帮助孩子捏二重奏部分,注意根据孩子对情境的掌握情况调整速度和韵味。

4.小朋友尝试完整地唱黄梅戏《新猴仿》。

5.老师和学生按照完整的角色表演歌剧,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按照歌词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小朋友表演黄梅戏。

老师:小猴子是怎么找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孩子们在黄梅戏里学说白话文,在戏曲里学唱猴子角色的唱段。

(2)用道具完成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孩子最后停止学习,改变故事情节,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活动扩展

在看《歌唱活动》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的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是一点点剧情,孩子容易理解,适合孩子唱。然而,这项活动的第二部分被设计成难以掌握。于是,我对班里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开展了这次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自于学习和书籍。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五章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轻快意境,初步学会用两种声部演唱歌曲。

2.在地图册的帮助下唱歌。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阿特拉斯。

活动流程:

练习你的声音。

“小朋友,我们先把嗓子亮出来!”

学歌曲。

1.欣赏老师的示范演唱,理解歌曲和内容。

“今天有个小女孩想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听吧。”

“好看吗?”“这首歌很轻快,很好听。这首歌的名字是“摘草莓”。“给我看背景地图

2.再次欣赏老师的模特唱法。

“再仔细听一遍,听听歌里唱的是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回答,拿出大图集,放在黑板上。

放置地图册。

“谁来把这些地图按照歌曲来放?”“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看图完整唱第一部分,歌词配图集。

“我们看着图集,跟着老师轻轻地唱。”

第三,练两个音。

1,讨论理解二声部唱法的位置。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地图。为了让歌曲更好,我们必须给歌曲添加小地图。我们应该把它们放在哪里?”

“不仅要唱大戏,还要唱小戏。小图怎么唱?”

2.老师唱第一声,提示小朋友唱第二声。

“让我们试着唱这首歌。你唱大图,我唱小图。”

3.把孩子分成两部分,唱2-3遍。

“唱歌的时候要边唱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就好了。”

结尾:“给我们的兄弟姐妹唱一首这么好听的歌吧!”

反思:

1,图集和歌曲的结合。

活动前准备了背景图,大图,小图。活动中,我先用大图学习歌曲的第一声,再用小图学习歌曲的第二声,吸引和动员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摆姿势、看一看,让他们理解歌词,记住歌曲。

2.动作和歌曲的结合。

因为是第一次让孩子尝试唱一首两声部的歌,切入第二声部时把握不好节奏,所以我在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提醒孩子,分成两声部的孩子在看了指挥后是可以把歌唱好的。

3.活动过程循序渐进,过渡平稳。

用“摘苹果”的曲调唱《摘草莓》练嗓子,从两部分练嗓子到学新歌,再加上第二部分,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转场时,紧接着声乐练习的场景被连接起来:“有个小姑娘也要上山摘草莓”引出新歌和老师的示范演唱。在展示大图集的时候,因为每个图集上有两句歌词,范唱完之后,就让孩子说,孩子说一句,我就和他们一起问另一句,“除了轻轻吹过的风,还有什么在飞?”“风中有什么味道?”“红草莓是什么样的?你唱了几遍?”等等句子组织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但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着的,总会有一些不足,或者有些地方可以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更短更紧凑的时间内把大地图集放进去。让两三个孩子放好之后,我就可以大合唱来纠正孩子的对错摆放。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六章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词,观察图片,可以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大意。

2.能够正确阅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扫墓人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由来,知道它的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词教学自制PPT。

2.幼儿体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流程:

(1)入场:听琵琶,学古人,漫步入场,感受古乐氛围。

老师:现在让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歌,慢慢进入会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老师:我们在清明节放了一个长假。请回忆一下你和你的家人在清明节做了什么。

播放《清明上河图PPT入门》,老师会据此做总结。

老师:孩子们谈论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其他人会怎么做。

老师:清明节那天,路上的人来来往往,带着悲伤的表情,手里拿着鲜花,祭奠死去的亲人...所以,清明节扫墓是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清明节前后人们的心情相当悲伤。

(3)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的欣赏两遍古诗词。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在清明节做什么。古代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会做什么?

欣赏古诗词朗诵。老师:请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古诗《清明》读了一遍。现在,请老师再读一遍。老师给孩子念一句,给孩子念一句。(播放古诗词背景)孩子跟着老师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大意。

孩子看图,自由回答。

3.搭配句子和卡片,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1)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寻找诗与图片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匹配图片。

老师:如果要给这些宝宝找图友,你觉得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找个图友?

老师:谁能给《人在路上快死了》这首诗找个图友?“路上行人奄奄一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说点什么。

老师:第三首诗“请问,餐厅在哪里”对应的是哪幅画?

老师:那谁回答爷爷了?那个孩子。哦,最后一句“牧童指杏花村”,对应的是第四张图。

老师:现在你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片的关系了吗?原来图中的内容就是古诗词中的内容。

(4)背古诗1。孩子们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

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给我看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是杜牧。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现在让我们看图,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2.记忆测试两次。

3.孩子们跟着它读两遍。

4.性能读数。

老师:你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读这首古诗并做一些动作。让我们来表演这首古诗吧!

5.古诗词连龙。

(5)识字活动:学习“明”字。

老师讲“明”的词源故事。

师:甲骨文中的“明”是由一日一月组成的,表示日月光辉灿烂,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篆书的名称由月亮和一个窗形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户,表示光明的意思。现在明字定义为日月之光,一般用作光的意思。

老师:我们今天在单词宝贝里学了什么?(明)(6)活动结束:欣赏《宋清明》。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节》。里面还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我们来听听。

活动延伸:学习《清明》这首歌。

幼儿园清明音乐教案第七章活动目标:

1,学童谣,会换童谣,会玩游戏。

2.我知道清明节有做团子和吃团子的习俗。

3.让孩子们知道清明节的时间。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清明少年团的儿歌。

活动流程:

首先,引出

老师:孩子们,清明节到了。谁知道清明节想吃什么?

第二,学儿歌

1.老师示范儿歌。

做个绿球,做个绿球,哪里有好吃的绿球?揉糯米和青汁想吃。

谁知道什么是清汁?

2、孩子学儿歌(3-4遍)

第三,游戏

孩子们读着儿歌,手牵着手转圈。读儿歌,听老师指挥,老师说:两个人做一个青年团,小朋友一起抱两个人。如果他们说三个人组成一个青年团,他们就把三个人抱在一起。错组被老师吃了。

第四,结束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可以很快掌握儿歌,但是在做游戏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一开始让他们手拉手读儿歌,以为是简单的环节,一些调皮的孩子拉着跑,导致一些孩子摔倒,但是经过提醒,这种现象没有发生;最后还有孩子办团委的环节。两者抱在一起,大部分都会对。数量多了,就会出现很多错误,有些能力稍差的孩子会乱抱。但是,经过几次游戏,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游戏方法。

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可以增加一个比赛环节,把孩子分成红黄两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比赛,看哪一对孩子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正确地“做”出青年团。如果“做”错了,就退出游戏。最后哪一对人多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