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中一段音乐可以穿插多个游戏吗?

是的,你可以。但是我觉得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很重要。

节奏是音乐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正如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所说,“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节奏是在音乐艺术中体验和感受节奏的情感表达,并在音乐活动中准确再现音乐的能力。儿童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求儿童在活动中通过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运用语言、画面、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从而获得神经感觉的节律性反应。在个人专题研究中,我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我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将音乐、节奏、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多种节奏,体验音乐的快乐,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一、从音乐的起源和本质出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物体设计节奏游戏,引导孩子初步感受节奏带来的乐趣。

“诉诸感性,回归人文主义”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愉悦身心与学习艺术”相辅相成,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包括器乐表演)、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出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在儿童音乐学习中,本能地唱歌、弹琴、跳舞并不难,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得到各种程度的满足。这种自然的表达也有助于促进孩子即兴创作创造力的萌发。基于这种认识,我设计了一系列节奏游戏,引导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感受和学习节奏。

例如,如果有一个由一大群孩子玩的有节奏的背诵游戏,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本身的不同音调和节奏而联系在一起。游戏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几个孩子组成一个小组一起玩。大家轮流用手掌打着节奏说:“我喜欢咖啡,我喜欢茶,我喜欢巧克力和我一起做。”然后用身体做出一个形状。按照这个例子,大家用同样的节奏拍手说:我喜欢XX(两个字),我喜欢XX(一个字),我喜欢XX(三个字)跟我有什么关系。喜欢的不能一样,“跟我做”的动作造型也不能一样。你决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因为游戏生动多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要想好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互相监督有没有重复,不断创新新的语言和动作。在这个游戏中,有创造性的发挥,有想象力的体现,有注意力的集中,有节奏的变化。

在熟悉节奏背诵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加入了跺脚、拍腿、拍手、捻手指等动作。虽然这是人们经常做的几个极其简单的动作,但如果连续做,孩子就能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差别。最后,配合《土耳其进行曲》的音乐,让孩子用肢体动作充分体现节奏和声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把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自由选择三角、响板、铃鼓、弦铃等小型乐器。在老师的指挥下,这些乐器出现了一拍,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我的手势所指向的团体将演奏与音乐一致的乐器。每个孩子在游戏中都是兴奋的,没有生硬的指令,只有自然的游戏兴趣,让孩子表现出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与孩子一起体验音乐节奏的快乐。

二、让孩子“动起来”,在“综合、即兴”的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节奏,提高孩子的综合音乐能力。

奥尔夫指出:学生必须在学习中用脑、用手、用脚,全心全意地感受和表达音乐。因此,我们设计了大量的音乐游戏,引导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不自觉地接受音高、节奏、听力、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如歌唱活动中的即兴节奏游戏,我们根据歌词设计游戏,让孩子边唱边玩,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像《爷爷给我打月饼》这首歌,在孩子学唱歌的基础上,全班小朋友站成一圈,边唱边玩打月饼的游戏。从最初的一个人打月饼到两个人配合再到全班配合,从一拍到两拍,游戏难度在增加,节奏类型也在不断变化。有趣的游戏让枯燥的节奏练习变成了快乐的即兴表演。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节奏感、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

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即兴游戏,比如用不同风格、不同性质的音乐管理孩子的生活,在欢快的音乐中备课,在舒缓的音乐中休息,在摇篮曲中入睡,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情趣;在点名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名字,比如我叫XXX或者我叫XXX |×-等等,或者通过唱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让孩子们特别开心和兴奋。在儿歌诗教学中,让孩子为儿歌诗创作节奏和音乐,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还有一些生活节奏游戏:模仿切菜、走路等各种姿势的节奏,模拟切菜、风雨等自然声音的节奏。幼儿寻找节奏的差异,用肢体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节奏特征,将生活、游戏、节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三,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和小图片设计节奏图。用常见的图形和符号引导孩子理解和记录音乐,提高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对于孩子来说,有趣的故事和可爱的图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自制故事、自制图形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奏活动中。

例如,有一个小班节奏游戏“寻宝”,我们利用“寻宝”设计花园、草地、蘑菇、台阶、开门咒语等游戏情节,设计有趣的节奏图,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并通过拍手、拍腿、拍肩的方式快速展示音乐的节奏变化。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突然掌握了四分之一节奏、八分之一节奏以及各种变化的节奏模式。

再比如我们欣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时。在图画书的帮助下,我们给孩子们讲动物军队游行的故事。随着号角的吹响,一个个动物团队的方阵一劳永逸地出现了——大象军团长颈鹿军团、鸵鸟军团、斑马军团、犀牛军团、熊军团、袋鼠军团、鹰军团、羚羊军团和兔子军团。动物军团的盛大游行让大家沉浸在舒伯特《军队进行曲》的旋律中。然后,我们引导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动物游行,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再次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创造符号,画出每个团经过丛林宫殿时的足迹,展示音乐的节奏,并记录下他们所理解的音乐。在孩子们的创意下,《军队进行曲》最终演变成了一部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剧,孩子们成为了快乐的音乐人,用纯真诠释着自己的音乐。同样,勃拉姆斯的《A大调圆舞曲》、林姆斯基的《大黄蜂飞翔》、莫扎特的《魔笛》等世界名曲,我们都是用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通过表演游戏来感受、理解和表达。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孩子们是美丽的舞者,用肢体感受和表达音乐,体验音乐;孩子是优秀的鉴赏家,他们通过故事和画面用心感受音乐;儿童是神奇的画家,他们通过画笔和颜料,用色彩描绘音乐。在不同的游戏学习方式中,孩子们都参与到快乐中。他们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玩,用身体跳舞,敢于表达自己。他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我们每学期都设计一个音乐表演节,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他们的音乐感受和快乐。这是一个儿童音乐节和游戏节。他们和父母、同伴一起精心准备,选择音乐、设计服装、制作道具、表演游戏...

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智慧去探索。游戏是打开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惊喜,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带孩子走进自然的音乐世界,感受世界。在游戏中,大量的音乐元素通过游戏的剧情以及身体的练习和参与体现出来。孩子们调动一切感官和部位来表达对音乐的仰慕,在音乐的熏陶下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