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有哪些?
加缪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汉族都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庆祝端午节的习俗。苗族的端午节通常从农历5月24日到27日持续四天。
关于加缪端午节的起源,黔东南地区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个传说,代表天空下雨的龙王曾经在雨中走错了一步,下雨的时间违背了天意。上帝非常生气,雷公把龙王砍成几块,扔进了河里。从此以后,遇到大旱,苗族人就造龙舟,沿着清水河划船,象征着被雷公砍死的龙王复活,照常在大地上下雨。这是古代赛龙舟求雨的习俗。
另一个传说说,两个男人,父亲和儿子,在河里捕鱼,儿子被龙王抓住当枕头。一怒之下,父亲放火烧了龙宫,把龙砍成几段,漂在河里。我们来查一下龙肉,分享一下。但是吃了肉之后,九天九夜完全黑了,不分白天黑夜。一天,一个女人带着她的孩子去河边洗衣服。孩子用木棍敲打着河水,不停地重复着模仿鼓声的声音。很快天就亮了。今后,这条河附近的苗族人会庆祝端午节,敲鼓赛龙舟。
苗族龙舟由杉木制成,由三部分组成:分母船和两个侧子船。母船中央有六个船舱,第四个船舱装着端午节亲友赠送的猪、羊、鹅和水手食物,两侧子船是水手划桨的地方。苗族人划龙舟是站着的,和汉族人坐着划不一样。
水龙头雕刻精美,像牛角一样的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文字。平时龙舟放在专门用来放船体的“龙舟硼”里。有的“龙舟棚”还贴满了对联,如:“龙舟为千古事,忠孝一生旺,礼行千年,锦缎遍天下,山川永恒,时序百年旺”等等。横向批的多是“人民团聚”、“万宝来朝”。端午节前,村民们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拜龙舟,然后他们把龙舟抬下来,放入清水河进行练习和比赛。
参加赛龙舟的苗族人,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人,领头的人物是“龙弓”,意为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的指挥,按照鼓点的节奏划桨。一个小男孩打扮成女人,戴着苗族银饰敲着锣。掌舵的会是最懂水的人,会是摆渡人,会有力气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出村的时候,回村的时候在船上放土炮。更有“有文化的人”会写字,会计算,把船上三个亲戚六个亲戚送的礼物都记下来。节日期间,水手们享受一日三餐的酒肉,都是由长江沿岸村庄的村民和亲友捐赠的。端午节过后,你需要享用一只鹅或一只鸭。水兵的选拔很严格,家里有孩子的女人谁也不能当水兵。
端午节结束时,每个村子都要挑一只全村最胖的猪,宰后请全村人聚餐,以答谢全村人对端午节的支持。
加缪端午节在农历5月24日至27日,早在5月18日和19日,龙舟就要被清洗。22、23日,将母船绑在船上,安装水龙头。24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在有龙神的井或沟边摆了一张方桌。桌腿要用没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一把伞,红布,纸钱,一把草。桌上提供一升米,取下一只白公鸡,用来扫邪拜神。过去,在端午节的第一天,巫师们被要求背诵经文。现在,这里的巫术礼仪大多很简单。然而,巫术规则是不停的。比如龙舟在穿越过程中不得中途停留或休息,必须一口气划到终点。龙舟调头后,舵手给每个水手一束驱邪草,一起扔到河里。
端午节期间,清水河两岸人山人海。除了赛船,还有击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个时期也是青年男女歌唱相亲相爱的节日。
苗族踏华山的由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是苗族人盛大的节日——踏青华山。
在这三天里,苗族老少,都穿着金银装,从四面八方赶到花干山脚下,打芦笙,打竹签,踢三脚架,打大刀,斗牛,打画眉...
尤其是倒立的爬杆更是引人注目:a mido腰间系着丝带,背上戴着发带和贴花杆,伸出两只手,举过头顶,把花杆拉回来,两脚轻轻向上抬,然后头下脚上跳,爬到花杆顶端,一只爬到另一只。顿时,欢呼声四起。
这是苗家特有的踏花山。
这个节目是怎么来的?
传说在古代,苗家生活在平原上。那个地方的土地像天空一样宽阔,像操场一样平坦。每年风调雨顺,家家有饭吃,家家有衣穿。
当时苗家有个王叫孟子有,人很好,有九子八女。每天晚上,他都领着儿子和女儿吹芦笙,打牛皮鼓,唱歌跳舞。
一天晚上,牛皮鼓的声音传到了皇宫,震动了皇宫,惊动了满清的文武百官。于是,皇帝派人到处巡查。
有一天,皇帝知道苗家有一大片良田,家家有钱有粮,两眼通红,心中充满邪念,就出兵打蒙子游。朝廷士兵所到之处,大肆掠夺,作恶多端,扰乱了苗家。现在,孟子有被激怒了,他带领苗家一起抵抗帝国士兵。但由于孟子武器不佳,屡败屡战,被赶至深山老林。
这深山老林,一峰比一峰大,一峰比一峰高,连绵不断。苗家逃到这里,喊着喊着,就是找不到。孟子砍下一棵挺拔的杉树,修剪剥皮,染成红白两色,解开腰间的红布带,绑在花杆的一端,站在最高的山峰上,召唤苗家的儿女。苗人一看,纷纷聚集。孟子游在花杆下安营扎寨,让九子八女负责看管一些苗人,驻扎在各个山头上。他们一边打猎,一边耕地、织布,同时建造房屋、制造武器。没几年,苗家又富起来了。于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芦笙,载歌载舞。
牛皮鼓声传到宫中,皇帝派士兵沿着鼓声攻打蒙自右。孟子有闻讯,把儿子和姑娘叫到一起,问道:“朝廷的兵又来了。武器造够了吗?”他们异口同声:“搞定了。”
孟子又问:“所有的关卡都戒备森严吗?”除了他的儿子农帅米,每个人都回答说:“要严格。”见农夫沉默不语,孟子有生气地问:“那你呢?”农帅米笑着回答:“我没有堵关卡。”孟子有听了,大怒,吼道:“你不封锁关卡,是不是要派禁军士兵进山杀你的兄弟姐妹,砍我的头?”农帅米依旧笑着答道:“爹,我要开门,引禁军将士到花杆脚下,关门打仗。”帝国军武器好,人多。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不能打败他们。”孟子有听了这话,怒气稍消,问道:“你打算怎么教佛法?农夫看着他的八个姐妹,回答道:“几年前,我们和帝国士兵作战,他们赢了回来。这一次,他们中的一个会疏忽大意。我们可以选一些女孩子打扮一下,同时可以选一些武功高的少男少女在花杆下跳舞,把禁军士兵引诱到华山,在周围埋伏,等禁军士兵到了半山腰,我们就把旗子挂起来作为信号,周围的兵马就杀过来花。"农帅米回答说:"这场战斗的关键是挂旗手,而且必须在合适的时间、迅速地挂旗,要有勇气、力量和灵活性...”孟子有听了,由喜转忧。农帅米还没说完,就急着问:“那,谁来挂旗子?”八个儿子闻讯赶来。
在他面前,手忙脚乱地挂着旗子。孟子有看了一遍又一遍儿子们,还是决定不了谁来挂国旗。农夫吉米对他的八个弟弟说:“谁赢了爬杆比赛,谁就挂旗子。”孟子游听后连连鼓掌:“好,就这么办吧!”
比赛刚开始,苗家都冲到花杆底下,里三层外三层把孟子的九个儿子围住。九子又把花杆子围住了。蒙自佑站在花杆下,举着一面红旗。一瞬间,整个山头都挤满了人。孟子看着他的九个儿子,问道:“谁先爬?”
话音刚落,小儿子支索多就钻到花杆下面,抱住它,像松鼠一样沙沙地爬起来,又沙沙地爬下来。他们看到后,纷纷欢呼。掌声中,智多星对父亲说:“怎么样了?把红旗给我!”
孟子还没来得及说话,他的二儿子农派公就大声说:“慢点看我。”他双手抓着扁担,双腿蹬着扁担,不粘扁担。他刷上刷下,所有人都看到了,掌声如雷。农派公笑着对父亲说:“爸爸,把红旗给我!”"
农帅米向前一跃,抓住红旗,咬住红旗,抓住杆子,只用两只手眨眼间就爬到了杆子顶上,然后又滑了下来,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好几次,一次比一次快。大家都傻眼了,好一会儿才齐声欢呼。几个弟弟看到了,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哥哥的武功比我们高,就让哥哥挂旗吧!”“就这样,选举结束了。
然后按照农帅米的建议,挑选了一些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和一些精瘦的小伙子留在花杆下引诱帝国士兵,其余的全部埋伏在山脚下。
山上的人吹着,打着,好不热闹。在山脚周围,苗族人准备好了武器,等待着帝国士兵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帝国士兵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包围圈。当农帅米站在花杆下,看到离他不远的禁军士兵,就叫大家停止歌舞,下山去。他立即转过身,尽力爬上杆子。
朝廷士兵知道了农夫的意图,抵挡住了蜂拥而来的苗兵,向农夫射箭。为了躲避弓箭,农帅米绕着杆子转圈,一箭射空。半山腰,几支箭射中了农帅米的后背。他大叫一声,嘴里的红旗掉在了地上。他立刻滑下杆子,捡起旗子咬了一口,然后绕到杆顶。他刚爬到竿顶,几支箭就射中了他的头。他大叫一声,红旗又落下了。这时候,禁军士兵吼叫着,喊着,就快到花杆下了。农夫见了,拔出腰刀,拼尽全力要杀皇军。最后,帝国士兵暂时被打退了。趁此机会,农帅米想了一下,拿起红旗,别在腰上,冲到花杆下,双手抓住杆,双脚向上抬,头低,脚朝上,纵身一跃,爬到了杆顶。禁军士兵见了,又射箭,一枝一枝,插在花杆上,插在农夫打话筒的腿上和背上。血顺着杆子往下滴。他呻吟着,咒骂着,拼尽全力爬到杆顶,挂上了红旗。
埋伏在四周的苗兵见了,纷纷冲出来,拼命砍杀禁军。孟子游冲到前面,杀了皇军,仓皇逃窜。农帅米看到后开心地笑了,但也因为伤势太重闭上了眼睛。在这场战斗中,孟子有取得了胜利,但他的九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却在战斗中死去。孟子友和苗家把他们抬到花梗脚下,哭了。直到次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他们才煮酒杀牛,埋在花梗脚下。从此以后,苗家每年农历十六,次年正月初三、四、五举行祭奠仪式。同时练习倒挂爬杆、舞大刀、杆、木棒等九子武功,鼓励苗家反抗压迫。
苗族人的盛会——吃脏肉。
凯里是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和土家族等28个民族。凯里市西部著名的路祥是苗族人民庆祝传统民族节日的圣地。这里最古老、最盛大的苗族节日,首推“吃脏”。
“吃脏狍子”,又称“吃藏狍子”、“刺牛”、“鼓社祭”、“转鼓节”、“踩鼓节”,是贵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苗族古老的信仰认为,用公牛皮制成的鼓是祖先和死者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血缘家庭的纽带和象征。这个血缘家族在历史上被称为“何欢”或“门宽”,内部有“金钱协议”维持家族的社会秩序,应对敌人的入侵。“吃脏肉”是古苗族祖先崇拜流传下来的一种由来已久的祭祖仪式。
苗族“吃脏”的由来在《苗族古歌》中有记载。这首古老的歌包含了我们民族的创世之歌。歌词讲述了枫树是万物的生命之树。这棵生命树在古代被牛香女神砍倒后,树根变成了泥鳅,树干变成了铜鼓,树枝变成了猫头鹰,树叶变成了燕子,树梢变成了喜鹊和鸽子,蝴蝶在树心里诞生了。蝴蝶产下12个卵,成为12个卵的母亲。蝴蝶妈妈自己孵蛋,三年后孵出11种疾病,有神,有鬼,有龙,有蛇,有屠夫,有豺狼,有永夜(最早的男人),有倪夜(最早的女人)。其中一个蛋三年后还是一样,还是一个蛋,一直没孵出来。蝴蝶妈妈不得不向风暴求助。暴风雨吹走了岩石上的最后一个蛋,打破了蛋壳,钻出了一头小牛。小牛出生后,它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化它。当它长大后,它讨厌母亲,让她生气。Yennier用牛耕地来耕种,但从来没有一个好收成。鬼神告诉永夜和倪夜:因为大牛不认妈妈,所以让蝴蝶妈妈很生气。蝴蝶妈妈没有叫牛耕地的花园,也没有种出好庄稼。只有当公牛被献祭给蝴蝶母亲时,庄稼才能丰收。坚持,坚持,坚持,杀牛拜蝶娘,立马迎来大丰收。这是一个关于杀牛祭祖“食枯土”起源的传说。
“吃脏狍子”这个古老的节日,包含了斗牛、宰牛祭祖、牛皮打鼓、祭鼓等一系列与牛密不可分的宗教仪式。
祭祖用的圣牛皮鼓,是把一整节楠木挖空,然后在楠木两端盖上牛皮,就成了祭祖用的圣鼓。这种神秘的鼓在苗族乡分为双鼓和单鼓两种。双滚筒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滚筒组成。鼓长170厘米,直径30厘米。它是祖先传下来的,通常放在一个长期结婚没有孩子的家庭。据说供奉双鼓可以让无儿无女有子,子孙永无止境繁衍,所以寻子者争相收藏自己的双鼓。单鼓是单鼓,比双鼓略短。现在它是在祭祀时制作和使用的。鼓祭后,送至山中山洞,不再使用,任其腐烂。
“吃脏肉”的节日可以分为两种:定期放假和不定期放假。经过一定时期后,在苗族各支系中并不完全统一。每3年、7年、13年举行一次;每五、九年举办一次;每11年举行一轮。不定期的节日需要通过占卜和占卜来决定。“吃枯脏”的仪式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分两鼓、到山上原来藏单鼓的地方祭拜腐烂的旧鼓(称为“翻鼓”)、制作新单鼓、斗牛、宰牛、送饭等一系列隆重的仪式。
斗牛是最感人的仪式之一。公牛被选出来与公牛搏斗,称为公牛冠。每次牛王出征前,都身着红衣,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和高亢的芦笙,由一面大旗护送,众人簇拥着进入斗牛场。斗牛用的公牛是不允许杀生的,打斗中被杀的公牛被视为英雄,不允许吃它的肉,还得厚葬。还需要在牛墓上立碑,缅怀斗牛功德。
斗牛时,当地苗族人把路人和外地游客视为苗家最尊贵的客人,邀请他们一起观看斗牛。斗牛的场面热烈而狂野。
作为祭品祭祀祖先的牛,要选择腰肥体壮的,也要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在这些祭祀用的牛中,那些角上挂着银项圈和绿鞋的牛是专门用来祭祀女性祖先的;而那些挂在地板上的头饰和蓝色布鞋是为了祭祀男性祖先。当寒冷的夜晚来临时,路祥山上用三根圆木搭起了一个牛砍架,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祭坛。苗壮汉大叫着把所有祭祀用的牛都绑在木桩上,然后用锋利的斧头把牛砍死。这种神秘的割牛祭祖仪式必须在日出前完成,并且要允许外国人参加。黎明时分,香炉山上摆满了排列整齐的牛头,被苗家尊称为“婆摩”的土著巫师翻身祭牛,虔诚地唱着深沉的上古祭祀歌。一系列祭祀仪式在给祖先提供食物和供品后结束,压抑的肃穆气氛一扫而空。
狂欢节开始了。整个香炉山沸腾了。女孩男孩,男笙女舞,唱笙入云,双鼓发出低沉浑厚的声音,连古雅的老人也拿着长长的烟杆翩翩起舞,不分男女老幼,在香炉山上狂歌狂舞,苗族人也称之为“踩牛堂”或“踩鼓”。
壮观的斗牛场面和庄严的祭牛祭祖仪式,有着不同的民俗内涵。与斗牛相伴的“吃脏肉”,表现出取悦祖先、自娱自乐的心理,以及驾驭动物的自信,直接关系到人们畜牧、农耕的经济生活。以及“吃脏牛”祭祀祖先祈求地球上的活人与冥界的祖先对话。作为受害者,祭牛是连接人间人神的媒介。这个仪式是颤抖的祈祷,没有自娱自乐的气氛。斗牛比宰牛祭祖更广泛,出现在除了吃脏牛祭祖以外的很多其他民族节日中。
苗族消灾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黄平施秉县的苗族家庭会像往常一样庆祝“除恶节”。你为什么要庆祝这个节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王,他非常高大,力气大得吓人。最可恨的是他吃人家的牛马,导致人家有田无牛耕,有货无马。每个人都在诅咒:“要是有人杀了这个恶魔就好了。”
就在人们期待的时候,有一个叫阿尼的小女孩。她说:“我可以赶走魔鬼。”
人们听到这里,都很惊讶:“你这么年轻,怎么能杀死魔鬼呢?”
阿尼说:“如果你找到十筐碎铁,请去找最聪明的铁匠,我就有办法除掉魔鬼。”
人们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找到了这些东西。阿尼马上让铁匠把破锅铸成三种铁球,一种有篮子那么大,一种有水箱那么大,一种有鼎那么大。
阿尼还让大家织了一双渡船那么大的凉鞋,穿在一个大铁球上。最后,她拉了一头牛到草鞋边吃草。
一天,魔鬼看到了牛,他很不高兴。他马上跑过去,想把牛吃了。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三个铁球。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就大声问:“这是谁的铁球?”
阿尼回答:“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铁球干什么?”
“打电话去!”
“你爸爸会玩这些东西吗?”
阿尼指着凉鞋说:“你以为这是什么?你认为我的父亲强壮吗?他能玩这些铁球吗?”
魔鬼又问:“你爸爸是怎么玩这些铁球的?”
阿尼说:“我爸爸玩这些铁球就像玩那个鸡蛋和鸭蛋一样轻松。他把小铁球抛向天空,落下来,大拇指撑起;他把铁球抛向天空,用膝盖顶着;他把大铁球抛向天空,用自己的头骨托住它。你能做到吗?”
魔鬼不服气地说:“你爸爸有什么了不起?看着我。”然后,如阿尼所说,把小铁球抛向天空,用大拇指对接。可惜他没有反抗,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尼笑着说:“哈哈,你没抓到。”
魔鬼不服气,又把铁球抛向天空,用膝盖顶了一下,却没有反抗,一根骨头从膝盖上掉了下来。阿尼笑着说:“哈哈,你膝盖受伤了。”
这时,魔鬼气得说不出话来,抓起最大的铁球就扔了上去。它只掉了一棵树那么高。他带着他的头骨急忙爬到顶上,但是,砰的一声,他的头骨开花了。
人们见妖死了,都跑出来围住阿尼,称赞她是个勇敢的姑娘。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三。为了纪念小女孩的聪明和勇敢,这一天被定为“除恶节”。
苗族登山节
每年春天和三月,苗族青年男女都会兴高采烈地庆祝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旅游”的节日,也就是谈情说爱的节日。通过登山活动,达到婚姻自主,终身相伴的目的。在雷山县,农历三月的下午举行三教田(五叉)、湟里公社牛角坡、乌江公社满天星、大沟公社边伏。望峰三角场场面最大,每次都有一万多人,因为丹寨、凯里、麻江、台江等邻近县的青年男女也来参加。登山活动除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之外,近年来还增加了斗鸡、赛马、篮球赛、拔河等全民体育活动。
还有一个关于登山节起源的传说。
雷公山脚下的湟里公社大龙坳寨子后面,有一个牛角坡。牛角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古时候,宝干府(大龙坳旧址)住着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母亲年老体弱,儿子叫王健,十多岁。他身体强壮,勤劳朴实,无所不能。看到王健一天天长大,老母亲真想给他找个媳妇。但是家里什么都没有,一贫如洗。中央媒人问了很多家,都太渴望穷了,没人答应。村里有个富家子,女儿叫“美妇”,很漂亮,在这一带很有名。很多人来向她求婚,都被拒绝了,但是女孩却暗恋上了年轻的王健。有时候两个人在路边相遇,也要说几句心里话,有机会也会唱几首相爱的情歌。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在彼此的心里萌芽。美妇暗暗发誓,除非不嫁,否则愿与王健配对,携手共度余生。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在村里不胫而走,传到了梅父的耳朵里。老人非常生气,他的胡须都竖起来了。他把美妇锁在厢房里,不让她见王建。
冬去春来,是春耕的时候了。王建像往常一样努力工作,每天在田里犁地。梅福被单独关在厢房里。他一看到王剑,心都快跳出来了。但是,她心里清楚,父母管得很严,甚至不会叫她去。和王坚结对简直比天还难!有一天,王建来到美妇家当帮工,正好犁地。梅芙觉得这是一个和心上人说话的好机会。碰巧一头黄牛死在了她家。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在黑暗中杀了牛,把牛皮披在自己身上,装上喇叭,假装成一头大牛。天亮了,王建赶着牛出去干活。到了地里,我准备了犁,牛不听我的,我就开始跑。看着它,紧紧地追着它,感觉很奇怪。追着,追着,来到一个山坡上,牛停了下来。王建仔细一看。哦,奶牛在哪里?其实是我的心上人美福。两个人相遇真的是形影不离。王建百感交集,异常激动。他们手牵手走在山坡上,唱着一首发自内心的情歌,从清晨到日落,从黑夜到黎明。悠扬的歌声传到寨子里,大家都被这对恋人的歌声感动了。渐渐地,村里村外的青年男女都聚集在山坡周围。那一天,满山都是人群,各找心上人唱一首歌。
美福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带着一根扁担和一帮仆人冲到山坡上,活活打死了梅福和王剑。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二。
这对不幸的恋人死去了,在山坡上留下了一对犄角。山年复一年地长高,变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小山丘,故名“牛角坡”。每年春天来的时候,牛角坡上的草比别的地方都绿,杜鹃花比别的地方都开得早。人们看到这里自然会想到传说中的那对情侣。每年春末三月,当莺飞草长时,青年男女就会身着盛装,撑着阳伞,拿着折扇,从各地聚集到牛角坡“旅游”。它表达了对忠诚夫妇的纪念,也是婚姻独立的一次大聚会。